炒粿
炒粿
炒粿一種特色小吃。這種小吃是用米粉漿薄層蒸熟晾涼之後,切條備用的小食半成品。
炒粿在不少地方也稱之為“河粉”;
用料
食材 | 用量 |
牛肉 | 2兩 |
香麥菜 | 幾片 |
蒜 | 1瓣 |
姜 | 少許 |
料酒(腌肉) | 一點點 |
鹽(腌肉) | 一點點 |
生粉和水 | 半勺 |
沙茶醬 | 1勺 |
生抽蚝油 | 各半勺 |
鹽(按個人) | 少許 |
油 | 適量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牛肉切薄片。 |
步驟二 | 步驟二 | 牛肉中加入一點點油。 |
步驟三 | 步驟三 | 牛肉加一點料酒。 |
步驟四 | 步驟四 | 牛肉加入生粉和少許鹽和水。 |
步驟五 | 步驟五 | 牛肉抓均勻后腌五分鐘。 |
步驟六 | 步驟六 | 蒜片,薑絲準備好,沙茶醬和生抽蚝油,建議中和在一起,炒的時候好倒些。 |
步驟七 | 步驟七 | 粿條準備好。 |
步驟八 | 步驟八 | 青菜洗凈切好。 |
步驟九 | 步驟九 | 大火,炒鍋倒油燒至六成熱,倒入牛肉划炒。 |
步驟十 | 步驟十 | 牛肉炒至斷生后剷出備用。 |
步驟十一 | 步驟十一 | 鍋里留油,調中火,放入蒜片和薑絲炒香。 |
步驟十二 | 步驟十二 | 放入青菜炒軟。 |
步驟十三 | 步驟十三 | 倒入粿條快速炒散,可以用筷子和炒鏟兩手用。 |
步驟十四 | 步驟十四 | 加入沙茶醬。 |
步驟十五 | 步驟十五 | 加入生抽蚝油。炒均勻后,試試味,再加入少許鹽。 |
步驟十六 | 步驟十六 | 加入牛肉翻炒均勻。 |
步驟十七 | 步驟十七 | 炒好盛出。 |
步驟十八 | 步驟十八 | 加上紅椒絲點綴。趁熱吃。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粿條 | 500g |
帶殼的蝦 | 300g |
韭黃 | 200g |
雞蛋 | 2個 |
熱油 | 2湯匙 |
生抽 | 3湯匙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準備好蝦、韭黃與雞蛋; |
步驟二 | 步驟二 | 蝦剝殼去蝦腸洗凈,蝦殼洗凈待用,雞蛋打散成雞蛋液; |
步驟三 | 步驟三 | 韭黃去除老莖部分,切段; |
步驟四 | 步驟四 | 煮開水,將韭黃過一下水取出,再過一下涼水; |
步驟五 | 步驟五 | 熱油下蝦殼,炒出蝦油; |
步驟六 | 步驟六 | 蝦殼去除;下蝦仁炒至變色即撈起; |
步驟七 | 步驟七 | 原鍋下雞蛋液; |
步驟八 | 步驟八 | 稍微一凝固,將蛋液炒散開; |
步驟九 | 步驟九 | 下粿條; |
步驟十 | 步驟十 | 將粿條炒至透心,下韭黃,下生抽,撥炒均勻,; |
步驟十一 | 步驟十一 | 下蝦仁,炒均勻即可熄火。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粿條 (切1/2寸寬的長條,掰開) | 200 克 |
豆芽 | 一杯 |
韭菜 | 1/2 杯 |
臘腸 (去腸衣,切片) | 1 根 |
血蛤 (Cockles) | 2-3 大勺 |
魚片/肉片 | 4-8 片 |
蝦 | 7-8 只 |
雞蛋 | 1 只 |
豬油 + 豬油渣 | 2 大勺 |
蒜蓉 | 1 小勺 |
辣醬 可無 | 1 小勺 |
生抽/醬油 Soy sauce | 1 大勺 |
魚露/ Nam Pla/ Fish sauce | 1 小勺 |
甜醬油/Sweet soy sauce (I used ABC Sweet Soy Sauce) | 1 大勺 |
老抽/黑醬油/曬油/Dark soy sauce | 1 小勺 |
蚝油 /Oyster sauce | 1 小勺 |
水 | 3 大勺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如果家裡沒有已經準備好的豬油渣和豬油,可以切點豬脂肪切丁,加點水熬製成豬油和豬油渣 |
步驟二 | 步驟二 | 把所有醬汁里列出的醬料混合,裝到一個乾淨的瓶子里。用不完的可以冷藏。 |
步驟三 | 步驟三 | 把材料都準備好,粿條掰開,這樣炒的時候才容易炒散。 |
步驟四 | 步驟四 | 熱上一口鍋,加入豬油和豬油渣和1小勺的蒜蓉,大火炒香之後加入臘腸,蝦仁,肉片/魚片炒至變色之後加入粿條, |
步驟五 | 步驟五 | 大火炒散,加入1大勺的醬汁快炒1 分鐘左右, |
步驟六 | 步驟六 | 把河粉推到一邊,打入雞蛋。 |
步驟七 | 步驟七 | 想要吃辣的現在可以加辣醬,把雞蛋炒散, |
步驟八 | 步驟八 | 再加入1-1 1/2 大勺的醬汁(根據口味調整),繼續翻炒1分鐘。加入韭菜和豆芽,炒至斷生即可。 |
步驟九 | 步驟九 | 非常好吃 |
有關“粿仔脯”,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揭陽龍溪都人郭貞順,生於元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為縣邑郭教諭之女,自小淑惠,喜愛詩書。長大成人後,許配給潮陽周伯玉為妻。她勤奮讀書,精通經史,擅於數學、詩文。時值元末明初,四方豪傑並起,戰爭連年不斷。郭貞順深具數學預算之才能,知道潮陽雖遠離中原,地處海隅,但難保戰爭不會至此。若潮陽波及戰爭,農桑荒廢,商賈枯竭,則後果不堪設想。遂計劃發明一種糧食,既不影響平時食用,又可久藏。但日復一日,郭貞順絞盡腦汁,尚未能發明這種東西。一天,郭貞順在喝稀飯,偶然間在飯碗里發現有幾小塊東西,挾之即碎,嚼之清香可口,遂將碎塊放在盤中細看,仍不知何物。后又到米缸里將米翻個徹底,也未見有異,這時她才記得起今天煮的米是幾天前祭拜海神的米。但為何有此東西?她又細細思索……最後她終於發現:幾天前在祭拜誨神時,有幾小塊粿仔掉落在米面上,幾天後用這些祭拜海神的米煮飯時,掉落在上面被曬乾了的粿仔塊和米一起被煮熟后,裡面就有這些“挾之即碎,嚼之清香可口”的東西來。此後,郭貞順便教人將祭神的粿品切成碎片,然後曬乾儲藏。不久,戰爭果然殃及潮陽,潮陽地區一片飢荒,幸得郭貞順發明“粿仔脯”,才使邑民有充饑之物,渡過難關。此後,“粿仔脯”遂在潮汕各地流傳。時至今日,潮汕鄉村的人們每逢時年八節,還將吃剩下的粿仔曬乾貯存,隨時均可作三餐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