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鎮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下轄鎮
安化鎮,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地處武都區北部。
西魏時,在安化鎮一帶置洪化縣;1986年10月,由安化鄉改為安化鎮。2019年,安化鎮下轄4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安化街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化鎮常住人口為22874人。
安化鎮是國家級優質花椒、紅芪生產基地。2018年,安化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西魏時,置洪化縣。北周時,屬建威縣。
隋代,先後屬武都縣、將利縣。唐、宋時,屬福津縣。
明代,屬階縣。清時,屬階州宋川里。
民國二年(1913年),為宋川里。民國十三年(1924年),改為第五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為第三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安化鄉。
1949年12月,設安化區。
1950年3月,安化區改為第三區。
1952年7月,第三區改為第四區。
1953年1月,第四區改為第五區。
1955年10月,復為安化區。
1958年3月,復為安化鄉;同年11月,安化鄉改安化公社。
1966年10月,安化公社改為前進公社。
1970年5月,複名安化公社。
1983年12月,安化公社改安化鄉。
1986年10月,安化鄉改安化鎮。
2011年,安化鎮下轄47個行政村;下設147個村民小組。
序號 | 名稱 |
1 | 安化街 |
2 | 曾家街 |
3 | 石大坪 |
4 | 斜山子 |
5 | 馬家溝 |
6 | 馬家山 |
7 | 青崖里 |
8 | 上陰坡 |
9 | 雙廟 |
10 | 司家壩 |
11 | 寺林山 |
12 | 孫家灣 |
13 | 談坪 |
14 | 駝子灣 |
15 | 王家河 |
16 | 文家溝 |
17 | 小灣 |
18 | 小峪寺 |
19 | 許家塄 |
20 | 崖羊圈 |
21 | 翟家灣 |
22 | 趙家山 |
23 | 周家楞坎 |
24 | 朱家坪 |
25 | 杜家楞 |
26 | 艾灣里 |
27 | 白馬石 |
28 | 包家溝 |
29 | 鋪底下 |
30 | 查家灣 |
31 | 大坪 |
32 | 大鹿院 |
33 | 店馬底下 |
34 | 塄里 |
35 | 東坪里 |
36 | 杜家灣 |
37 | 鄂家灣 |
38 | 樊家壩 |
39 | 符家楞 |
40 | 甘樹灣 |
41 | 鼓架坡 |
42 | 官溝 |
43 | 郭坪 |
44 | 黑虎崖 |
45 | 槐樹下 |
46 | 李家廟 |
47 | 羅家埡 |
2019年,安化鎮下轄47個行政村:
序號 | 名稱 |
1 | 寺林山村 |
2 | 惡家灣村 |
3 | 吊塄村 |
4 | 斜山村 |
5 | 文家溝村 |
6 | 曾街村 |
7 | 官溝村 |
8 | 安化街村 |
9 | 王河村 |
10 | 槐樹下村 |
11 | 司家壩村 |
12 | 艾家灣村 |
13 | 甘樹灣村 |
14 | 小灣村 |
15 | 李家廟村 |
16 | 鋪底下村 |
17 | 大鹿院村 |
18 | 朱家坪村 |
19 | 雙廟村 |
20 | 許家塄村 |
21 | 周塄干村 |
22 | 包家溝村 |
23 | 樊家壩村 |
24 | 杜家塄村 |
25 | 青崖村 |
26 | 大坪村 |
27 | 石大坪村 |
28 | 上陰坡村 |
29 | 查家灣村 |
30 | 小峪寺村 |
31 | 東坪村 |
32 | 郭坪村 |
33 | 談坪村 |
34 | 羅家埡村 |
35 | 趙家山村 |
36 | 馬家山村 |
37 | 崖洋泉村 |
38 | 白馬勺村 |
39 | 鼓家坡村 |
40 | 店麻地村 |
41 | 黑虎崖村 |
42 | 符家塄村 |
43 | 杜家灣村 |
44 | 翟家灣村 |
45 | 馱子灣村 |
46 | 孫家灣村 |
47 | 馬家溝 |
安化鎮地處西秦嶺米倉山,地勢東高西低;地形為溝壑縱橫、山高坡陡、平地較少的山地地貌;主要山峰有韭山、米倉山;境內最高峰韭山位於東北部邊境,海拔2707米;最低點北峪河床位於西部邊境,海拔1399米。
安化鎮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1月平均氣溫4℃,7月平均氣溫25℃;平均氣溫年較差21℃;生長期年平均240天,無霜期年平均260天,最長達280天,最短為23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08.9小時,年總輻射108.6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03天(一般為1月24日—11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66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9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安化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北峪河,北峪河從東北至西南流經境內杜家楞、樊家壩、司家壩、槐樹下、安化街、王家河、曾家街等8個村,長15.5千米,流域面積162.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立方米/秒。
2011年,安化鎮總人口3192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200人,城鎮化率35.1%;另有流動人口256人。總人口中,男性17558人,佔55%;女性14367人,佔45%;14歲以下6385人,佔20%;15—64歲19160人,佔60%;65歲以上6380人,佔20%。
2021年6月7日,武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化鎮常住人口為22874人。
以漢族為主,達31915人,佔99.9%;有回族10人,佔0.1%。2011年,安化鎮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2.4‰,人口自然增長率8.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8.7人。
截至2018年末,安化鎮戶籍人口為37702人。
2011年,安化鎮財政總收入2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人均財政收入176.7元,比2010年增長9%。2011年,安化鎮農民人均純收人3088元。
安化鎮是國家級優質花椒、紅芪生產基地。2011年,安化鎮農業總產值6240萬元,比2010年增長6.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2%。安化鎮糧食作物以小麥、馬鈴薯、玉米為主。2011年,安化鎮生產糧食16355噸,人均512.3千克,其中小麥5608噸,馬鈴薯8209噸,玉米2538噸。安化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椒、核桃、紅芪,其中花椒種植面積7.2萬畝,產量1685噸;核桃植面積1.9萬畝,產量146噸;紅芪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5375噸。安化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安化鎮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3萬羽,上市家禽1.9萬羽;畜牧業總產值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3%。
2011年,安化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家,職工2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80.8萬元,比2010年增長8%。
2011年末,安化鎮有商業網點521個,職工698人;已成為省級花椒、紅芪專業交易市場和商品集散地。2011年,安化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905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6%。
2018年,安化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2011年末,安化鎮有2家銀行或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0.9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各項貸款餘額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4.4%。
安化鎮
2011年末,安化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7所,在校生2236人,專任教師135人;初中1所,在校生1345人,專任教師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158人,專任教師178人。
2011年末,安化鎮有農業技術推廣站1個,農業機械管理站1個,畜牧獸醫站1個;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2人。
2011年末,安化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藏書4500冊。2011年末,安化鎮學校有體育場9處;26%的村莊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4%。2011年末,安化鎮數字電視入戶率69%。
2011年末,安化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54個;病床13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0張,固定資產總值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72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安化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萬人次,住院手術800台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2011年,安化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0/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萬人,參合率98%。
2011年,安化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16戶,人數192人,支出42.9萬元,比2010年增長6.1%;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7人,共支出0.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16戶,人數5833人,支出5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2人,支出2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19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9人次,共支出56.8萬元,比2010年降低9%;農村臨時救濟216人次,支出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3.5萬元,比2010年增長4%;社會福利費19.4萬元。
安化鎮有G8513高速公路過境,並設有出入口;另有省道S205經過境內。
安化鎮
● 地名由來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北峪河一日連發三次洪水,造成嚴重損失。洪水過後,人們祈望安寧太平,便將洪化壩改為安化壩,“安化”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