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鎮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下轄鎮

安化鎮,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地處武都區北部。

西魏時,在安化鎮一帶置洪化縣;1986年10月,由安化鄉改為安化鎮。2019年,安化鎮下轄4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安化街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化鎮常住人口為22874人。

安化鎮是國家級優質花椒、紅芪生產基地。2018年,安化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歷史沿革


西魏時,置洪化縣。北周時,屬建威縣。
隋代,先後屬武都縣、將利縣。唐、宋時,屬福津縣。
明代,屬階縣。清時,屬階州宋川里。
民國二年(1913年),為宋川里。民國十三年(1924年),改為第五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為第三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安化鄉。
1949年12月,設安化區。
1950年3月,安化區改為第三區。
1952年7月,第三區改為第四區。
1953年1月,第四區改為第五區。
1955年10月,復為安化區。
1958年3月,復為安化鄉;同年11月,安化鄉改安化公社。
1966年10月,安化公社改為前進公社。
1970年5月,複名安化公社。
1983年12月,安化公社改安化鄉。
1986年10月,安化鄉改安化鎮。

行政區劃


2011年,安化鎮下轄47個行政村;下設147個村民小組。
序號名稱
1安化街
2曾家街
3石大坪
4斜山子
5馬家溝
6馬家山
7青崖里
8上陰坡
9雙廟
10司家壩
11寺林山
12孫家灣
13談坪
14駝子灣
15王家河
16文家溝
17小灣
18小峪寺
19許家塄
20崖羊圈
21翟家灣
22趙家山
23周家楞坎
24朱家坪
25杜家楞
26艾灣里
27白馬石
28包家溝
29鋪底下
30查家灣
31大坪
32大鹿院
33店馬底下
34塄里
35東坪里
36杜家灣
37鄂家灣
38樊家壩
39符家楞
40甘樹灣
41鼓架坡
42官溝
43郭坪
44黑虎崖
45槐樹下
46李家廟
47羅家埡
2019年,安化鎮下轄47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寺林山村
2惡家灣村
3吊塄村
4斜山村
5文家溝村
6曾街村
7官溝村
8安化街村
9王河村
10槐樹下村
11司家壩村
12艾家灣村
13甘樹灣村
14小灣村
15李家廟村
16鋪底下村
17大鹿院村
18朱家坪村
19雙廟村
20許家塄村
21周塄干村
22包家溝村
23樊家壩村
24杜家塄村
25青崖村
26大坪村
27石大坪村
28上陰坡村
29查家灣村
30小峪寺村
31東坪村
32郭坪村
33談坪村
34羅家埡村
35趙家山村
36馬家山村
37崖洋泉村
38白馬勺村
39鼓家坡村
40店麻地村
41黑虎崖村
42符家塄村
43杜家灣村
44翟家灣村
45馱子灣村
46孫家灣村
47馬家溝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安化鎮地處武都區北部,東與魚龍鎮甘泉鎮相連,南與龍鳳鄉毗鄰,西與柏林鄉接壤,北與馬營鄉和禮縣三峪鄉為鄰,距武都城區17.2千米,區域總面積174.19平方千米。
安化鎮
安化鎮

地形地貌

安化鎮地處西秦嶺米倉山,地勢東高西低;地形為溝壑縱橫、山高坡陡、平地較少的山地地貌;主要山峰有韭山、米倉山;境內最高峰韭山位於東北部邊境,海拔2707米;最低點北峪河床位於西部邊境,海拔1399米。

氣候

安化鎮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1月平均氣溫4℃,7月平均氣溫25℃;平均氣溫年較差21℃;生長期年平均240天,無霜期年平均260天,最長達280天,最短為23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08.9小時,年總輻射108.6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03天(一般為1月24日—11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66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9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安化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北峪河,北峪河從東北至西南流經境內杜家楞、樊家壩、司家壩、槐樹下、安化街、王家河、曾家街等8個村,長15.5千米,流域面積162.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立方米/秒。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安化鎮總人口3192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200人,城鎮化率35.1%;另有流動人口256人。總人口中,男性17558人,佔55%;女性14367人,佔45%;14歲以下6385人,佔20%;15—64歲19160人,佔60%;65歲以上6380人,佔20%。
2021年6月7日,武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化鎮常住人口為22874人。

民族

以漢族為主,達31915人,佔99.9%;有回族10人,佔0.1%。2011年,安化鎮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2.4‰,人口自然增長率8.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8.7人。
截至2018年末,安化鎮戶籍人口為3770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安化鎮財政總收入2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人均財政收入176.7元,比2010年增長9%。2011年,安化鎮農民人均純收人3088元。

農業

安化鎮是國家級優質花椒、紅芪生產基地。2011年,安化鎮農業總產值6240萬元,比2010年增長6.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2%。安化鎮糧食作物以小麥、馬鈴薯、玉米為主。2011年,安化鎮生產糧食16355噸,人均512.3千克,其中小麥5608噸,馬鈴薯8209噸,玉米2538噸。安化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椒、核桃、紅芪,其中花椒種植面積7.2萬畝,產量1685噸;核桃植面積1.9萬畝,產量146噸;紅芪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5375噸。安化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安化鎮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3萬羽,上市家禽1.9萬羽;畜牧業總產值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3%。

工業

2011年,安化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家,職工2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80.8萬元,比2010年增長8%。

商貿

2011年末,安化鎮有商業網點521個,職工698人;已成為省級花椒、紅芪專業交易市場和商品集散地。2011年,安化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905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6%。
2018年,安化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金融業

2011年末,安化鎮有2家銀行或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0.9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各項貸款餘額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4.4%。
安化鎮
安化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安化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7所,在校生2236人,專任教師135人;初中1所,在校生1345人,專任教師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158人,專任教師178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安化鎮有農業技術推廣站1個,農業機械管理站1個,畜牧獸醫站1個;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2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安化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藏書4500冊。2011年末,安化鎮學校有體育場9處;26%的村莊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4%。2011年末,安化鎮數字電視入戶率6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安化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54個;病床13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0張,固定資產總值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72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安化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萬人次,住院手術800台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2011年,安化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0/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萬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安化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16戶,人數192人,支出42.9萬元,比2010年增長6.1%;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7人,共支出0.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16戶,人數5833人,支出5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2人,支出2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19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9人次,共支出56.8萬元,比2010年降低9%;農村臨時救濟216人次,支出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3.5萬元,比2010年增長4%;社會福利費19.4萬元。

交通


綜述

安化鎮有G8513高速公路過境,並設有出入口;另有省道S205經過境內。
安化鎮
安化鎮

文化


● 地名由來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北峪河一日連發三次洪水,造成嚴重損失。洪水過後,人們祈望安寧太平,便將洪化壩改為安化壩,“安化”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