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擇木而棲

良禽擇木而棲

良禽擇木而棲,〔諺語〕原意是指優秀的禽鳥會選擇理想的樹木作為自己棲息的地方。比喻優秀的人才應該選擇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好單位和善用自己的好領導。

成語:良禽擇木,舊時比喻賢臣選擇明主而事。

出處


左傳》:孔文子之將攻太叔也,訪於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退,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文子遽止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衛國之難也。”將止,魯人以幣召之,乃歸。
《三國演義》
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第十四回:“寵曰: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同義


鳳棲梧桐,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常用語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良禽擇木而棲,士為知己而搏。
一般用在推薦信中。其中“士為知己者而搏”也可以寫作“士不知己而搏”。不知己而搏的“不”表示“無須前面的先決條件而出現後面的行為和狀態”。作為剛剛見面,還沒有成為知己也可以共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