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率

複利支付利息條件下的複合利率

有效利率是指在複利支付利息條件下的一種複合利率。當複利支付次數在每年一次以上時,有效利率自然要高於一般的市場利率。由於有效利率概念的產生與出現,我們便將市場利率稱之為平利率。

兩者區別


名義利率的區別
名義利率,只是反映了資金在一定期限后的表面收益,而有效利率則反映了資金的實際時間價值,即在一定期限后,資金的實際購買力變動率
有效利率
有效利率

種類


計息周期有效利率
計息周期有效利率--即計息周期利率i=r/m
利率周期有效利率
利率周期有效利率--若用計息周期有效利率來計算利率周期有效利率,並將利率周期內的利息再生利息因數考慮進去,這時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稱為利率周期有效利率ieff(又稱利率周期實際利率)。已知利率周期名義利率r,一個利息周期內計息m次,則計息周期利率i=r/m,在某個利率周期初有資金p。根據一次支付終值公式可得該利率周期終值F=p(1+r/m)^m
ieff=(1+r/m)^m-1

計算方法


有效利率有兩種計算方法。

近似計演演算法

近似計演演算法是通過把各項費用或費用率折成實際年率,並將它們與利率加總求和,以求出有效利率的計算方法。它未能準確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故稱近似計演演算法。‘’
在一般情況下,利息總是針對實際動用的貸款餘額而徵收的,故利率無需再做折算。其他各項費用或費用率則需要折算成實際年率,這是因為貸款總金額可能是逐步提取並逐步償還的。其他各項費用可以分為兩類:一次性支付的費用和每年均需支付的費用。
一次性費用的實際年率=一次性費用÷(貸款總金額×實際貸款年限)
每年支付的費用的實際年率=(每年支付的費用×貸款年限)÷(貸款總金額×實際貸款年限)
有效利率=一次性費用的實際年率+每年支付的費用的實際年率+利率
例:已知:一筆為期7年的l億美元貸款,年利率10%。協議規定寬限期為3年,償付期為4年,分4次等額還本。該借款人在簽約后立即一次性提款,無需支付承擔費。他需要按貸款額的0.5%一次性支付管理費,每年還需支計其他費用5萬美元。求有效利率。
解:在此例中,實際貸款期為5.5年。
(0.5%×1億)/(1億×5.5)≈0.091%
一次性支付的管理費的實際年費用率為0.091%。
(5萬×7)/(1億×5.5)≈0.064%
每年支付的其他費用的實際年費用率為0.064%。
0.091%+0.064%+10%=10.155%
有效利率為10.155%。

精確計演演算法

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計算有效利率要使用下面的公式:
式中,L為貸款額現值,M為一次性支付的費用,n為付息次數,C1、C2、C3。分別為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還本付息和支付其他費用的金額,r為有效利率。
例:已知條件同上例,求按精確計演演算法得出的有效利率。
解:L=1億美元
M=0.5%×1億=0.005億美元
C1 = C2 = C3=1億×10%+5萬=1005萬美元
C4=2500萬+l億×10%+5萬=3505萬美元
C5=2500萬+0.75億×10%+5萬=3255萬美元
C6=2500萬+0.5億×10%+5萬=3005萬美元
C7=2500萬+0.25億×10%+5萬=2755萬美元
將這些數據代入有效利率的精確計算公式:
註釋單位是(萬)
r=10.19%
按精確計演演算法,有效利率為10.19%。它不僅反映出貸款中的其他費用,而且反映出貨幣的時間價值。從嚴格的意義上,只有它才是真實反映全部貸款成本的有效利率。

應用


有效利率從合併利息、費用、利息計算方法和其他貸款要求助財務開支等方面,而區別於表面利率。有效利率還應該包括強制儲蓄的成本成借款人的團體資金貢獻,因為這些也是資金成本。我們在計‘算有效利率時不考慮交易成本(借款人獲得貸款時的金融或非金融成本。如開一個銀行賬戶、交通、照顧小孩,或機會成本),因為這些指標受市場影響變化太大。然而,設計信貸儲蓄業務的發放時盡量減少小型信貸機構和客戶的交易成本很重要。
當利息以衰減餘額方法計算和沒有額外的貸款資金成本時,有效利率與字面利率一致。但是,許多小型信貸機構以平息方法計算利率,在收取利息的間時還收取服務費用,或要求借款人有存款或對團體資金做貢獻(信用或保險資金)。這樣,借款人的成本不僅僅是字面利息,而還包括其他成本。還必須考慮借款人的機會成本,他們不能把錢拿去再投資,他們必須分期定期償還貸款(線的時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