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孝縣

烏孝縣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烏傷縣西南地建武義縣赤烏八年(245),分烏傷縣地南面一部分轄境置永康縣。武德六年(623)將原烏傷縣分為烏孝、華川兩縣。

正文


公元8年,王莽改烏傷縣為烏孝縣,25年,東漢又復烏傷縣,屬會稽西部都尉治。唐武德六年(623),分烏傷縣置烏孝、華川兩縣。烏孝縣治在烏傷縣舊址(即今浙江義烏市稠城鎮),為稠州治所。七年,廢稠州,兩縣合而為一,稱義烏,屬婺州

古烏孝縣治概況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將王翦平定江南,在吳越兩國舊地建會稽郡。郡內建縣,其中以顏烏墓所在的今稠城為中心設邑。由於孝子顏烏因葬父而死,血誠格天,影響很大,因而根據顏烏葬父而獻出生命這一事迹,將縣名命名為“烏傷”,旨在旌表顏烏孝德。烏傷縣境,北接諸暨,西南鄰太末(今龍游),大致包括今金華蘭溪、義烏、東陽永康武義浦江磐安八縣(市)的全部或大部及縉雲的東、西二鄉。
西漢末年,王莽建新朝,於建國元年(9),將烏傷縣名改為“烏孝”。可是只使用16年,劉秀建東漢,建武元年(25),東漢王朝又恢復烏傷舊名。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分烏傷縣地西面一部分轄境置長山縣(今金華、蘭溪)。興平二年(195),分烏傷縣東部地建吳寧縣(隋朝並回烏傷)。三國吳赤烏二年(239),烏傷縣西南地建武義縣。赤烏八年(245),分烏傷縣地南面一部分轄境置永康縣。寶鼎元年(266),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長山,即今金華市區),轄烏傷。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朝廷將烏傷縣從婺州(今金華)分出,並升為州的建制,州名綢(今通作稠)州,與婺州並列。武德六年(623)將原烏傷縣分為烏孝、華川兩縣。烏孝縣境包括今浦江,縣治在烏傷治城,即今稠城。華川縣包括今東陽,縣治在今赤岸。
武德七年(624),綢州州制撤銷,烏孝、華川兩縣合併,定名義烏,一直沿用至今。唐垂拱二年(686),分義烏縣東原吳寧故地建東陽縣。天寶十三年(754),分義烏縣北地及析蘭溪、富陽部分地,建浦陽縣,后改名浦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