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盂旁囊腫

腎盂旁囊腫

腎盂旁囊腫是發生在腎門腎竇附近,長大后侵入腎竇的囊腫。由單純性腎囊腫發展變化而來。腎盂旁囊腫多在50歲以後才出現,發病率為腎囊腫的1%~3%。腎盂旁囊腫多由父母基因遺傳導致,部分在胚胎形成中基因突變也可導致。腎盂旁囊腫主要表現為腰痛、腰脹不適,血尿,高血壓等癥狀,合併感染可有畏寒、發熱等癥狀。腎盂旁囊腫為良性病變,以密切觀察、定期隨診,必要時手術切除治療。一般對身體不造成危害,嚴重者可出現血尿、腎積水、腎功能衰竭等。本病為良性疾病,預后好。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或外科

病因


● 大多由父母基因遺傳緣故,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少許因胚胎形成過程中,基因發生突變形成。

癥狀


● 患者出現腰痛、腰脹不適。
● 血尿,高血壓。
● 合併感染可有畏寒、發熱等癥狀。

檢查


● 確診腎盂旁囊腫需要體格檢查、B超檢查、CT檢查、磁共振檢查、靜脈腎盂造影。
● 體格檢查
● ● 較小者可無異常發現,較大者可觸及腹部包塊,合併感染時腎區叩擊痛陽性。
● B超檢查
● ● 可見腎門附近有一液性暗區,並可顯示囊腫的大小。
● CT檢查
● ● 為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可顯示腎盂旁邊界清楚均勻低密度的橢圓形包塊。
● 磁共振檢查
● ● 腎盂旁可見圓形或橢圓性低信號包塊,可診斷本病。
● 靜脈腎盂造影
● ● 可了解腎盂、腎盞或上段輸尿管有無被壓迫、變形、移位等。

診斷


● 醫生根據家族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本病。
● 直系親屬中有腎盂旁囊腫患者。
● 患者出現腰痛、腰脹不適,血尿,高血壓,合併感染可有畏寒、發熱、腎區叩擊痛等癥狀,較大者可觸及腹部包塊。
● B超檢查可提示腎盂旁液性暗區,CT和磁共振提示腎盂旁可見圓形或橢圓性腫塊影,靜脈腎盂造影可顯示腎盂旁受壓的表現。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腎積水、腎腫瘤等疾病進行鑒別。
● 當出現腰痛、腰脹不適,血尿,高血壓,以及畏寒、發熱等癥狀時,腎區叩擊痛陽性,或觸及腹部包塊,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家族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腎盂旁囊腫以隨診觀察,必要時以手術治療為主。腎盂旁囊腫為良性病變,當囊腫小且無癥狀時,可密切觀察,定期隨診。當患者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積極採取手術治療。
● 有臨床癥狀,或囊腫比較大。
● 有出血現象、自發性破裂或外傷性破裂等。
● 囊腫壓迫腎盂、腎盞及輸尿管出現梗阻而影響功能,合併繼發感染及結石。
● 與腎臟其他佔位病變,尤其是惡性腫瘤難以鑒別者。

危害


● 腎盂旁囊本身可出現囊內出血、感染等情況;壓迫腎盂則可導致腎積水、繼發腎盂感染、結石、血尿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等。

預后


● 良性疾病,預后好。

預防


● 早發現。
● 及早泌尿外科專科就診。
● 密切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