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毛栒子大葉變種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的植物

氈毛栒子大葉變種,灌木多分枝,小枝深紫色,幼時具灰色柔毛。產雲南怒江谷地、魯昌,海拔2000-2300米,葉片長達3厘米,窄橢圓形,形態介於氈毛栒子陀螺果栒子 C. turbinatus Craib兩種之間。

正文


種中文名:氈毛栒子大葉變種
氈毛栒子大葉變種
氈毛栒子大葉變種
種拉丁名:Cotoneaster pannosus Franch. var. robustior W.W.Smith
國內分佈:產雲南西北部,四莽大雪山。
命名來源:[Not.Bot.Gard.Edinb 10: 24. 1917]
中國植物志:36:137
系中文名:多花系
系拉丁名:Ser.Multiflori Pojark.
組中文名:疏花組
組拉丁名:Sect.Cotoneaster
屬中文名:栒子屬
屬拉丁名:Cotoneaster
亞科中文名:蘋果亞科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 Weber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葉片長達3厘米,窄橢圓形,形態介於氈毛栒子和陀螺果栒子C.Turbinatus Craib 兩種之間。
產地分佈:產雲南西北部,四莽大雪山。

文獻記載形態


L. Diels 發表 C. insculptus Diels in Not. Bot. Gard. Edinb. 5: 273. 1912。譯原記載如下:“灌木多分枝,小枝深紫色,幼時具灰色柔毛。葉片有短柄,常綠,革質,上面光亮無毛,中脈和側脈深陷,網脈尚明顯,下面被白色絨毛,葉邊微卷,卵形,有短尖,長1.5-2.5厘米,寬1.2厘米,側脈4對。果實單生,紅色,直徑6-7毫米。”據原始記載,本種與氈毛栒子很相近,但葉片較光亮,側脈深陷,果實單生,是其異點。
C. K. Schneider 發表 C. vernae Schneid. in Bot. Gaz. 64: 71. 1917。稱與氈毛栒子為近緣種,但葉片橢圓長圓形,先端圓鈍,果形較小,紅色,陀螺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外被柔毛。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雪山。志此待查。

分佈


產雲南怒江谷地、魯昌,海拔2000-2300米,G. Forrest 800。產雲南西北部,四莽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