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女審的結果 展開

女審

淮劇劇目

《女審》在淮劇傳統戲《女審包斷》的基礎上整理改編。

劇目來源


1958年,康生在上海一個座談會上談到清·焦循《花部農譚》記述的《賽琵琶》情節,並引用了焦循的評語“此劇自三官堂以上,不百坐凄風苦雨中,咀茶嚙梁,鬱抑而氣不得申,忽聆此快……莫可名言”,此話以文件形式向戲曲團體傳達。
因淮劇有傳統劇目《女審包斷》,1959年馬仲怕、呂君棕等遂進行整理。

劇目分析


原《女審包斷》寫秦香蓮母子三人在三官堂被神人救去,習兵法,立軍功。回京后親審丈夫,包公秉公斷案,秦香蓮反過來為夫講情,最後團圓。
《女審》刪改了迷信部分,秦香蓮不僅親審其夫,而且親斷其案,親殺其夫。為突出人物的“反抗性格”,還讓秦香蓮劍劈聖旨,與朝廷決裂,反出皇城。
1959年首演於黃浦劇場;呂君楞導演,潘風嶺音樂設計,陳一蘿、王瓊衛舞美設計。筷文艷飾秦香蓮,楊占魁飾陳世美,何叫天飾王廷玉。
這齣戲唱做並重,秦香蓮在公堂上痛斥陳世美的“三大段“淮調”慷慨激昂,深受觀眾歡迎。但文藝界褒貶不一。
徠報刊上發表了不少爭鳴文章,肯定的意見認為此戲一反秦香蓮在傳統戲中備受屈辱的形象,發展了人物性格;不用包公而由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手刃負心鹼,“大快人心”。否定的意見則認為,只圖一時痛快,把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強加於秦香蓮的身上,讓她親審其夫,已到了人物的極限;親殺其夫,決不可能;劍劈聖旨,反出皇城,更不可信,屬“矯情”之作。

演出歷史


此劇為上海淮劇團的保留劇目,並作為培養歷屆學員的基本教材;196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1961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成淮劇戲曲片(電影文學本編劇王健民,導演錢千里、呂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