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淮調的結果 展開

淮調

淮調

淮調 是一個古老、稀有、獨具鄉土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據《安陽縣誌》記載,淮調始於隋唐,至清朝康熙、嘉慶年間達到鼎盛。

淮調是發源於彰德府一帶的珍稀劇種,是黃河中下游梆子戲的緣起之一,甚至可以稱為該區域梆子戲的遠祖。據《安陽縣文化志》記載,早在隋唐時期,淮調就開始流行於黃河兩岸。當時的淮調以弦索調為基礎,其藝術風格已初步形成。

淮調以激昂慷慨、大氣磅礴為特色。

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劇種簡史


淮調也寫作“懷調”,又稱“漳河老調”,是在豫北流行甚廣、影響甚大的劇種。流行地域涉及彰德府、衛輝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人們稱之為“五府淮調”。淮調產生於明清之際,清代中期,已在豫北、冀南廣泛流行,各府衙和軍隊的戲班多是演唱淮調的,當時已有許多知名戲班,如彰德府的頭皂班、二皂班、西營班等等,也有許多知名演員,如二壯、天保、楊鳳山等。內黃縣的傅老桃淮調班在乾隆年間開始興辦,連續辦了十三科。盛行期間,組織有淮調行會,至咸豐年間行會才停止活動。民國時期,淮調已經衰微,抗日戰爭時期只剩一個班社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少地方成立了淮調劇團,但不久陸續停止了活動。現僅余安陽縣一個專業團體。淮調歷史悠久,影響較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傳統劇目300多出,四大板類變化豐富,具有訓練嚴格、班規嚴格的傳統,至今傳承譜系清晰。

戲曲唱腔


劇照
劇照
淮調唱腔、音調高亢,旋律動聽。在部分唱腔及 過門中,配有打擊樂器鑼、鼓、鈸等,聽起來紅火熱鬧,氣氛歡快。淮調的唱腔,主要分頭板、二板、流水和三板等,另外還有不少曲牌。在地方戲曲中,它的唱腔是比較豐富多變的。

戲曲音樂


淮調的樂器有板胡、二胡、低胡、大鐃、大鈸以及大梆子。淮調又名大梆子腔,大概也是由此而來的。

傳承現狀


安陽縣淮調劇團團長孫國際認為:“淮調是中州梆子戲的‘活化石’,屬於我國的珍稀劇種。”
劇種以激昂慷慨、大氣磅礴為特色,音樂唱腔有近似懷梆的特點,但伴奏樂器又與大平調有諸多近似,是一個具有獨特性的劇種。淮調市場萎縮,演員隊伍青黃不接,一些有價值的劇目和表演語彙在流失,亟需保護。

傳承意義


該劇是以頌忠除奸、保家衛國為主的政治色彩很濃的歷史劇種,如今已有300多出傳統劇目,《楊家將》、《潘楊頌》等都是淮調的經典劇目。該劇表演動作粗獷豪放,展示了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十八般兵器的絕活。其唱腔獨具特色,音調挺拔高昂,樸實粗獷,節奏明快,舒展奔放,渾厚有力,突出了當地特有的魅力。淮調以其強烈的故事性、豐富的語言性和優美的音樂性顯示了重要的文化價值,同時也為研究該縣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提供了有價值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