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調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大平調(又名平調、大油梆、大梆戲),河南省、山東省地方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大平調起源於明代中期,主要流行於豫北、冀南、魯西南及豫東、皖北等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大平調的唱腔音樂屬梆子腔系統,因比山東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調低,故稱平調或大平調。它的音樂板式結構多與豫劇相同,藝術風格則比豫劇更加粗獷火爆。大平調在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有著很大影響,逐漸形成三個支派,即東路平調、西路平調和河東平調。
2006年5月20日,大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26。
大平調演出
大約1820年前後,東路平調經東明縣傳到了菏澤、曹縣一帶,吸收山東民間武術和山東梆子等地方戲曲表演程式,使平調逐漸山東化,形成了大平調這一獨立劇種。清末民初,在黃河南北兩岸的廣大地區活躍著十幾個大平調班社,並形成了具有不同風格的三個地域流派分支。一是以開州(濮陽)為中心的開州平,二是以滑縣為活動中心的西路平(亦稱滑縣平),三是以東明為活動中心的東路平。
大平調演員照
新中國成立后,又創編了一批現代劇目,演出后獲得良好的反響。
河東大平調
河東大平調藝術風格獨具,以唱“靠把戲”見長。
濮陽大平調
濮陽大平調錶演粗獷,裝飾性少,雲手划大圈,盤腿跨大步。花臉則雲手越頂,開門招頭,瞠目抖肩,振臂挺胸,跨步似顛浪,亮相如三煞。身段靠架以大洪拳為功底,真刀實槍,氣勢磅礴,豪邁雄渾,節奏鮮明。
大名大平調
大名大平調屬板腔體梆子戲,因其唱腔比“高調”(豫劇)低五度,故名平調;因其所用梆子特別大,故名大梆戲、大油梆;因其上演劇目多為袍帶大戲,演員陣容龐大。
主要伴奏樂器有大弦、二弦、三弦、大梆、大號等。
《包公碑》—牛艷霞
大平調的腳色行當中,黑臉和紅臉居於主要地位,形成劇種的重要特色。其表演氣勢恢弘,場面宏大,唱、做、念、打併重,粗獷豪放,剛中帶柔。
大平調演出
大平調錶演程式多樣,誇張中不失真實,豪放中更求完美,粗中見細,剛中寓柔,個性十分鮮明。在表演實踐中,大平調藝人曾吸收民間武術套路,真刀真槍在舞台上表演,可謂獨具一格。
《收姜維》—馬洪軒
大平調流行於豫北,以滑縣、濮陽為中心,清豐、南樂、汲縣、內黃、浚縣、延津諸縣以及冀南、魯西、皖北等一些地區。
大平調在河南地方音樂、戲曲歷史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值得引起關注。
浚縣大平調的音樂唱腔自成一家,有四百多支鑼鼓曲牌,八十多種唱腔板式;在《打登州》、《御河關》等十幾部傳統戲里都有不同程度的(甚至有些整本戲)曲牌體音樂結構,從而為學術界提供了新的文化研究課題。
大平調在河南地方音樂、戲曲歷史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值得引起關注。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戲劇市場的滑坡,大平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觀眾群體日漸萎縮,劇團生存和演出條件惡劣,缺乏後繼的表演人才,這一古老劇種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
西路大平調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化,演員青黃不接,市場競爭能力不強,演出設備不能更新,演出收入下降,舉步維艱,難以為繼。
《海瑞搜宮》-魏守現
杜學周,男,漢族,1940年9月生,河南滑縣人,國家三級演員,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平調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延津縣申報。
魏守現,男,漢族,1942年2月生,河南滑縣人,國家三級演員,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平調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滑縣申報。
《三娘教子》—張玉琴
何西良,男,1963年11月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平調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申報。
李德平,男,漢族,1937年7月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平調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浚縣申報。
吳從印,男,漢族,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平調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東明縣申報。
1992年,張相彬成立大平調戲曲學校,培養新學員。
2018年,“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系列叢書出版發行,為《大平調》等稀有劇種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基礎。
大平調在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有著很大影響,逐漸形成了東路平調、西路平調和河東平調三個支派。
河東平調流行於山東東明、菏澤等地,唱腔音樂屬板腔體,板式、曲牌十分豐富,唱腔既生動又平易,高亢奔放、剛勁激越中不失婉約和諧、舒展優美的韻味。
東路平調以河南省的濮陽為中心,因濮陽舊稱開州,故又稱“開州平調”,簡稱“東路平”。濮陽的范家班、陳家班,清豐的洪家班,南樂的萬家班是該流派的知名班社。據記載,清豐洪家班自清乾隆年間成班至20世紀50年代,歷經七代“管主”,其名赫赫,與南樂萬家班、濮陽范家班成為“東路平”之鼎足三甲。
西路平調主要流佈於河南省浚縣,表演藝術闊放質樸,身段造型酷似社火、燈籠畫、寺廟壁畫,蔚為大觀。傳統武打戲中不乏真刀真槍,其臉譜、彩頭、噴火、獠牙等更具獨特風格。
1989年,浚縣大平調演出的大型計劃生育現代戲《盼兒記》,由河南電視台錄播。
2005年,劉長菊藝術學校赴省參加“河南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民間傳統優秀戲曲匯演。
2018年9月29日,河南大平調《三子爭父》在石家莊大劇院上演。
《轅門斬子》—趙海泉
1961年,王愛英演出的《晉陽關》獲省個人表演一等獎。
1959年,張玉琴演出的《白玉盔》獲省個人表演一等獎。
1979年,王愛英、張玉琴、李德平演出的《難辦的婚事》獲省集體一等獎。
2005年,劉長菊藝術學校赴省參加“河南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民間傳統優秀戲曲匯演,劉長菊在《鍘美案》劇中飾演秦香蓮,一舉奪得兩項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