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

河南省濮陽市轄縣

濮陽縣地處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之濱、豫魯兩省交界處,位於中原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銜接點,是中原經濟區和濮范台扶貧開發綜合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面積1382平方公里,轄11鎮9鄉1個辦事處,993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115.1萬,耕地面積135萬畝。黃河流經縣境61公里,灘區面積217平方公里,涉及7個鄉鎮、18.6萬人、18.7萬畝耕地,是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濮陽縣文明久遠、文化燦爛,是“帝舜故里、華夏龍都”;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中國工業百強縣”;民風淳厚、社會和諧,是“河南省最佳投資城市、河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濮陽縣常住人口為968721人。

2018年11月,濮陽縣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18.3億元,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9.9億元,增長9.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04億元,增長22.1%。

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濮陽縣轄12個鎮、8個鄉。 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歷史沿革


簡介

濮陽縣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擁有5000年古老文明。秦置濮陽縣,因位於濮水之陽(北)而得名。《禮記》中就有"桑間濮上"的記載。上古時期,五帝中的顓頊、帝舜及其部族就在這裡繁衍生息。顓頊、帝嚳均建都與此,舜帝生於濮陽、長於濮陽,素有"帝舜故里"、"顓頊遺都""帝丘"的美稱。春秋時衛國在此建都400多年;孔子周遊列國14年,其中10年時間在濮陽。戰國時期,因城址位於濮水之陽,始稱濮陽。秦朝時始置濮陽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隋朝後,先後沿用"澶淵"、"澶水"、"澶州"、"開
濮陽縣--張揮公園
濮陽縣--張揮公園
州"。
1004年,北宋真宗和遼國在濮陽縣簽定了著名的《澶淵之盟》。民國3年復稱濮陽。1983年設市,1987年復置縣。
1987年4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濮陽市郊區,設立濮陽縣,駐城關鎮;6月12日,正式撤銷市郊區恢復濮陽縣建置,並將市區城關鎮劃歸濮陽縣,同時把城關鎮的馬呼屯、辛庄、辛廟、賈庄、申庄5個村劃歸市區孟軻鄉。濮陽縣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時期的蚌塑龍虎型圖案,轟動中外考古界,被稱為"中華第一龍",濮陽縣也因此被讚譽為"中華龍鄉"。
2000年,濮陽縣轄7個鎮、15個鄉:城關鎮、八公橋鎮文留鎮兩門鎮慶祖鎮柳屯鎮徐鎮鎮子岸鄉、習城鄉、五星鄉、戶部寨鄉、郎中鄉、胡狀鄉、梁庄鄉、海通鄉、梨園鄉、清河頭鄉、渠村鄉、新習鄉、魯河鄉、王稱堌鄉、白堽鄉。
2005年11月2日,濮陽市政府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召開,根據省、市鄉鎮機構改革的總體要求,濮陽市對鄉鎮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其中濮陽縣撤銷兩門鎮,其行政區域併入海通鄉;將新習鄉劃歸濮陽高新區管理。截至2005年12月31日,濮陽縣轄6個鎮、15個鄉:城關鎮、徐鎮鎮、文留鎮、慶祖鎮、柳屯鎮、八公橋鎮;海通鄉、戶部寨鄉、新習鄉、習城鄉、王稱堌鄉、魯河鄉、梁庄鄉、梨園鄉、五星鄉、白堽鄉、胡狀鄉、清河頭鄉、子岸鄉、渠村鄉、郎中鄉;其中新習鄉實際由濮陽高新區管理。
2006年9月,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第十九屆國際大會也在濮陽縣召開,袁、陳、胡、王、孫等十大姓氏宗親匯聚濮陽,緬懷祖德、共敘親情。
2010年、2011年、2013年,被省政府表彰為“十快產業集聚區”;2014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全國電光源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2015年,被評為河南省先進產業集聚區。

名稱變革

五帝時期,顓頊部落興盛於此地,都於帝丘,始稱高陽。
夏朝,封昆吾氏為夏伯,都帝丘,稱昆吾國。春秋時稱帝丘,屬衛。
公元前629年,衛成公自楚丘遷都帝丘。公元前241年,秦滅衛,屬東郡,為濮陽縣。
新莽時一度改東郡為治亭,屬袞州,東漢時恢復舊稱。
隋王朝濮陽縣析出昆吾縣,屬東郡。唐屬濮州。
五代及宋朝時期,改成防禦州、鎮寧節度、北輔、開德府等。
金改澶州為開州,延至清末。
明弘治(1491年)開州設孝義、晉陽、進思、鄄城鄉,轄347個鄉。
民國二年(1913年)改城開縣,民國三年(1914年)夏稱濮陽縣。
1952年12月,濮陽縣屬河南省濮陽專屬,1954年9月,濮陽縣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1949年8月,平原省濮陽專員公署成立,濮陽、尚和、昆吾為屬縣,專屬設在濮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濮陽、尚和、昆吾三縣合併,仍稱濮陽縣。
1958年,安陽、新鄉兩專屬合併,濮陽縣屬新鄉專署。1962年,新鄉、安陽兩專屬分設,濮陽縣回歸安陽專署。1983年9月,濮陽縣撤銷,濮陽市成立。1984年2月,在原濮陽縣基礎上,成立濮陽市郊區。
1987年6月,撤銷濮陽市郊區,恢復濮陽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濮陽縣地處華北平原,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豫、魯兩省交界處。南部及東南部以黃河為界,與山東省東明縣鄄城縣隔河相望;東部、東北部與河南省范縣及山東省莘縣毗鄰;北部、西北部與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相臨;西部、西南部與河南省內黃縣、滑縣、長垣縣接壤。地理坐標在東經114.52°至115.25°,北緯35.20°至35.50°之間。
總面積1382平方公里。

氣候

濮陽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雨熱同期。濮陽縣年平均氣溫13.4℃,1月份平均氣溫2.27℃,7月份平均氣溫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全年一年中溫度變化明顯,元月份最低為零下2.2℃,七月份最高,平均為27℃。極端最低氣溫—20.7℃,最高氣溫42.2℃。氣溫日差較大,五月份最大為平均13.2℃。10℃以上積溫4498℃。年平均無霜期205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2001年,濮陽縣探明石油儲量4億噸。天然氣儲量546億立方米。濮陽縣可支配中原油田優惠價天然氣達63萬方/天。濮陽縣遠景儲量在1440億噸以上。鹽礦單層厚度在7--36米之間;鈣、鎂含量低於海鹽,平均純度97%以上;鹽礦埋藏深度一般在2100— 2700米之間;分佈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

植物資源

2013年,濮陽縣境內有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等23種,經濟作物棉花、花生等11種,蔬菜28種,瓜類13種,水果15種、藥材17種、花卉13種、牧草21種;有木本植物33科、49屬、136種。

動物資源

濮陽縣境內有600種,其中無脊椎的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約400種。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約 200餘種。有蛇、蟻、蟬等500種。

水資源

濮陽縣水資源儲量總量在4.9億立方以上,地下水資源儲量在3.3億立方以上,年降水、地表徑流水補給量在2.7億立方以上。

行政區劃


2013年濮陽縣轄11個鎮、9個鄉。11個鎮是:城關鎮、徐鎮鎮、文留鎮、慶祖鎮、柳屯鎮、王稱堌鎮、八公橋鎮、戶部寨鎮、魯河鎮、子岸鎮、胡狀鎮。9個鄉是:海通鄉、習城鄉、梁庄鄉、梨園鄉、五星鄉、白堽鄉、清河頭鄉渠村鄉、郎中鄉。
2020年濮陽縣轄12個鎮、8個鄉。
轄區詳情
柳屯鎮文留鎮子岸鎮徐鎮鎮城關鎮
魯河鎮梁庄鎮戶部寨鎮八公橋鎮胡狀鎮
慶祖鎮王稱堌鎮梨園鄉渠村鄉習城鄉
白堽鄉五星鄉清河頭鄉海通鄉郎中鄉

人口民族


濮陽縣擁有人口115.1萬人口。共有回、藏、維吾爾、壯、土家等21個少數民族,3562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32%,在分佈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其中回族3250人,約佔全縣少數民族人口的91.2%,以城關鎮、海通鄉、郎中鄉3個鄉(鎮)為主要聚居地。其中城關鎮有回族群眾2830人,主要聚居在民生、城隍廟、東街 等幾個村(居委);海通鄉有回族群眾240人,主要聚居在兩門村;郎中鄉有回族群眾180人,主要聚居在壩頭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濮陽縣常住人口為968721人。

經濟


綜述

2012年,濮陽縣生產總值完成460億元,比2011年增長11.9%。固定資產投資398.19億元,比2011年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3.1億元,比2011年增長1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39億元,比2011年增長15.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045元,比2011年增長17.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805元,比2011年增長14.6%。
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76.2億元,較2011年增長73.4%,年均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7.5億元,較2011年增長173.9%,年均增長2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5.2億元,較2011年增長88.9%,年均增長13.9%。城鎮化率達到39%,較2011年提高8.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9.8億元,年均增長17.1%。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6億元,較2011年增長98.8%,年均增長14.7%。稅比達到81.1%,居全省各縣第3位、全市五縣第1位。三次產業比從2011年的14.6∶70.4∶15調整為11.2∶64.1∶24.7,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第一產業

2012年,濮陽縣新增設施農業面積4.6萬畝,總面積達到35.5萬畝。完成植樹2325.8萬株。完成南小堤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王稱堌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投資1400萬元修建回木溝治理工程。完成1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夏收小麥116.7萬畝,總產5.6億公斤,較2011年增產3%。
截至2012年,濮陽縣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10.2萬畝,實現土地流轉面積20.4萬畝。濮陽縣已認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5個、無公害蔬菜產品5個、綠色蔬菜食品2個,註冊綠色食品商標21個,初步形成了沿濮渠路、106國道設施農業示範帶。

第二產業

2012年,濮陽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79.7億元,同比增長20.6%。19個濮陽市定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70億元,被評為“全市重點項目先進縣”。全縣工業用電量26.64億千瓦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026.1億元;實現利潤83.9億元;稅金總額49.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95.76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濮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43.7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的15.6%,比濮陽市平均水平低5.4%。

文化


文物保護

2020年7月,入選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劃歸冀魯豫片區。

地方特產

糟魚
先說魚。一提到吃魚,恐怕不少人都有過魚刺卡喉的體驗,但品嘗"濮
濮陽糟魚
濮陽糟魚
濮陽糟魚
陽糟魚",卻是另一番感受:魚肉鮮嫩,魚刺酥香。"濮陽糟魚"是豫菜的經典名餚,多流行於豫北和豫東一帶,新鄉、濮陽及商丘許多鄉間廚師都能烹此菜。"濮陽糟魚"以黃河鯉魚為原料,需以溫火細煨而成,也算是一道功夫菜。"濮陽糟魚"的味主要在於滷雞的老湯,久熬形成很濃的滷汁,魚在其中滷製一天一夜,因是小火煨,所以魚的外形完好,但內中骨刺早已酥爛,各種味道均吃透其中。根據民間傳說,豫菜廚師潛心研究,不斷改良,后又制出了源於傳統豫菜,合於今人口味的新糟魚來。新製法去掉了鯉魚的鱗片,做工較民間更精細和考究。
粉皮
皮是對用大米、紅薯澱粉、綠豆澱粉、馬鈴薯澱粉、蠶豆澱粉等,
濮陽粉皮
製作成薄片食物的統稱,有鮮干兩種,鮮的即可食用,乾的便於存放運銷。
粉皮是用澱粉製成的傳統食品,適宜於農戶家庭製作,工具也很簡單,粉皮易做又經濟,可口又不膩,男女老少皆宜。粉皮,凝聚了風土人情,也蘊藏著厚重飲食文化,親朋好友來了,捎上一些粉皮作禮品,鄉情親情盡顯其中。
筒子麻花
筒子麻花的特色:狀如長筒,酥脆焦香,別有風味。
筒子麻花的做法:1、白礬、精鹽、食鹼放入盆內,對入溫水約1750克,化開后對入麵粉,抄成面穗面,再蘸水揉成軟面塊,餳約20分鐘。2、面餳好后搓好,摘成300個小面劑(每個約15克重),蘸上油搓成青果形,排在盆內(盆內刷油,排一層面劑刷一層油),再餳20分鐘。將面劑搓成40厘米長的細條,然後兩頭對齊合成兩條,並排放在案板上,把兩頭提在一起,整齊地纏在帶油的圓柱上(特製的圓木棍,長約30厘米、直徑約3厘米),下入七八成熱的油鍋內,抽出圓柱炸制,同時用四根長筷子(每隻手兩根)撥動,使麻花在油鍋內不停地向一個方向翻滾,並將麻花抻長(約33厘米)領直,待麻花脹起,條內出現魚鰾泡、顏色柿黃時即成。
雙麻火燒
雙麻火燒的特色:酥焦五香,色澤艷麗。
濮陽雙麻火燒
濮陽雙麻火燒
濮陽雙麻火燒
雙麻火燒的做法:1、鍋內加植物油130克,燒至三成熱時,起鍋加入麵粉300克,用鐵鏟翻勻,攤在案板上晾涼,加入精鹽面、八角粉揉搓均勻,和成油酥面。剩餘的麵粉放在案板上,加入60克植物油和清水100克,和成皮面。2、用皮面包住油酥面,擀成約1厘米厚的大片、捲成卷,分成10個面劑,按扁,然後蘸一點油,包在中間,擀成中間薄、周邊厚的圓餅(直徑約7厘米),兩面皆用水刷濕,逐個粘上芝麻仁待用。3、把鏊子擦凈,放上餅焙制,待底面發黃時,鏊子上刷上油,將餅翻個身,並在上面左右拉兩遍,焙至表面呈黃色時,將餅下入爐內,背面向火,烤成柿紅色即成。

交通


濮陽縣主要鐵路有京港高鐵、鄭濟高鐵在境內形成“十字形”客運通道,開行萬噸大列的重載鐵路―山西中南部鐵路橫貫。濮陽縣全境,東連京九,西接京廣大動脈;106國道、大廣高速、范輝高速、德商高速,距鄭州、濟南兩個國際機場均在200公里左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濮陽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65所,在校生153941人,其中幼兒園157所、在園幼兒29653人,小學449所、在校生80895人,初中50所、在校生28109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0186人,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505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48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

社會保障

2012年籌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鄉鎮公共衛生服務樓10家、改建5家,面積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在縣、鄉疾控機構開展了以“優質服務、優化信息管理、提高接種質量、提升接種率”為重點內容的免疫規劃“兩優兩提”活動。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旅遊


截至2010年,濮陽縣有各類文物古迹65處,其中歷史文化遺產11處,地表文物13處,現代文物12處。名勝古迹有“中華第一龍”遺址,瑕丘及姚墟,張揮源於濮陽的揮公墓,保存完好的明、清四條古商業街等。

迴鑾碑

迴鑾碑,亦作"契丹出境碑",位於濮陽城內御井街西側。此碑原為青石,高2.6米,寬1.3米,碑文為宋真宗所賦《契丹出境》詩,相傳為寇準書寫,字大如掌,蒼勁挺拔,秀麗流暢。其南有一古井,水清澈甘甜,相傳為真宗駐蹕時所鑿,故稱"御井"。此跡是宋遼大戰與"澶淵之盟"的唯一見證。

瑕丘古迹

瑕丘,一作負夏,位於濮陽縣城東南18里固堆西,"舜就時於負夏"、"曾子吊於負夏"即此。此丘突兀而起,周環綠水,中植荷蓮,鴨戲其間。沿堰其南,拾階而上,石獅迎門,左右兩碑,一碑刻"瑕丘古迹",另一碑刻"瑕丘記",
瑕丘古迹
瑕丘古迹

八都坊

八都坊,又叫"澶淵名閥坊",坐落於濮陽城內北大街。坊為青石結構,由石條、石柱疊砌嵌合,渾然一體
八都坊
八都坊
八都坊
,堅固耐震。八都坊為明朝萬曆年間所建,由明代濮陽籍御史紀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糹延,尚書趙延瑞、董漢儒,巡撫吉澄八家共立。坊頂鐫刻"八都坊"三個大字,筆鋒雄健,字體端莊,系當時的書法家韋大秦所書。

中華第一龍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門配合引黃調節池工程隊,在濮陽縣城西南隅西水坡,發掘出仰韶文化時期三組蚌砌龍虎圖案。第一組45號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長1.84米,仰卧,頭南足北。其右由蚌殼擺塑一龍,頭北面東,昂首弓背,前爪扒,後腿蹬,尾作擺動狀。其左由蚌殼擺塑一虎,頭北面西,二目圓睜,張口齜牙,如猛虎下山。此圖案與古天文學四象中
東宮蒼龍、西宮白虎相符。在此墓東、西、北三小龕內各葬一少年,其西龕人骨長1.15米,似女性,年約十二歲,頭有刃傷,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距45號墓南20米外第二組地穴中,有用蚌殼砌成龍、虎、鹿和蜘蛛圖案,龍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蟬聯體,鹿則卧於虎背上,蜘蛛位於虎頭部,在鹿與蜘蛛之間有一精製石斧。再南25米處第三組是一條灰坑,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內有人騎龍、人騎虎圖案。
這與傳說"黃帝騎龍而升天"、"顓頊乘龍而至四海"相符。另外,飛禽、蚌堆和零星蚌殼散布其間,。其人乘龍虎騰空賓士,形象生動,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濮陽西水坡遺址的發現,對探索中國文明起源、龍的起源與研究中國古代史、美學史、宗教史、天文曆法等都有重要意義。

代表人物


張氏始祖張揮、政治家商鞅、軍事家吳起、賢人柳下惠、思想家、歷史上最成功的大商人呂不韋、直臣汲黯、元代作曲家宮天挺等。

獲得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4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命名為“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1年1月18日,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
2021年3月,入選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