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地圖舌的結果 展開

地圖舌

地圖舌

地圖舌是一種淺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地圖舌病因尚不明確。地圖舌以兒童多發,尤以6個月~3歲多見,也可發生於中青年,成人中女性多於男性。成人常伴有溝紋舌。地圖舌好發於舌尖、舌中央和舌緣,病損呈片狀乳頭萎縮,呈不規則的紅斑區域,其邊緣表現為絲狀乳頭增厚呈微隆起,與周圍正常黏膜形成清晰的分界,狀似地圖。地圖舌如無明顯不適感,一般不需治療,心理疏導比藥物治療更重要。患者一般無疼痛等不適,但合併真菌、細菌感染或伴溝紋舌繼發感染時,再食用刺激性食物會有燒灼樣疼痛或鈍痛。地圖舌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口腔內科、口腔科

病因


● 原因不十分明確,可能與腸道寄生蟲或胃腸功能紊亂有關。
● 也有研究認為與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情緒波動有關。
● 還有部分患兒的父母也曾患過地圖舌,故表現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癥狀


● 病變好發於舌尖、舌中央和舌緣。
● 病變表現為圓或橢圓形紅斑,單發或多發性,可擴大或融合,融合后常類似“地圖邊界”,周邊為白黃色稍微隆起的弧形邊緣,中央為火紅色的絲狀乳頭剝脫區,但菌狀乳頭無改變。
● 病損的位置和形態不斷變化,狀似“遊走”,可在一晝夜間改變其原來的形態和位置。
● 病變區可有燒灼樣疼痛或鈍痛。

檢查


● 口腔檢查:觀察到舌背、舌尖、舌緣等病損好發部位和地圖狀形態不斷變化的遊走特徵,可作出診斷。
● 病史採集:詢問父母是否曾患過地圖舌。

診斷


● 患者父母患有地圖舌。
● 病變表現為圓或橢圓形紅斑,單發或多發性,可擴大或融合,融合后常類似“地圖邊界”,周邊為白黃色稍微隆起的弧形邊緣,中央為火紅色的絲狀乳頭剝脫區,但菌狀乳頭無改變。
● 病損部位有燒灼樣疼痛或鈍痛。
● 舌背、舌尖、舌緣等病損好發部位和地圖狀形態不斷變化的遊走特徵。
● 持續1周或數周內消退,同時又有新病損出現。

鑒別診斷


● 舌部扁平苔蘚:舌部扁平苔蘚以白色斑塊或條紋損害為主,呈灰白珠光色,由細小白紋構成,無晝夜間遊走、變位特徵。
● 急性念珠菌感染:急性念珠菌感染在舌背可有斑片狀乳頭萎縮,周邊舌苔較厚,可有剝脫。

治療


● 如無明顯不適感,一般不需治療。
● 心理疏導比藥物治療更重要,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為主要治療目標。
● 如有疼痛、變態反應、焦慮等癥狀,可局部用鎮痛劑、抗焦慮葯和激素等。
● 伴發溝紋舌或念珠菌感染者,應行局部抗感染和對症治療。

危害


● 患者一般無疼痛等不適,但合併真菌、細菌感染或伴溝紋舌繼發感染時,再食用刺激性食物會有燒灼樣疼痛或鈍痛。

預后


● 預后良好。

預防


● 調節情緒,避免緊張、勞累、惱怒。
● 積極治療全身疾病和口腔內病灶。
● 注意飲食衛生、營養均衡,保持好的消化功能。
● 與變態反應有關者,應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變態反應的食物。

參考文獻


● [1] 鄭際烈。口腔黏膜病診斷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