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

劉尚希,男,漢族,1964年9月生,湖南桃江人,198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正司長級)。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xx湖南大學(原湖南財經學院)學士
1984年9月—1987年7月湖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碩士
xx—1990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87年參加工作,在中南財經大學任教。
1992.03-2004.09,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幹部、科研組織處副處長、處長。
2004.09-2014.08,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副司長級)。
2014.08-2016.01,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正司長級)。
2016.01-,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正司長級)。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項目
劉尚希照片
劉尚希照片
曾出訪過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亞、南非等二十多個國家,對國外同領域的問題有較廣泛的了解。調查研究的足跡遍及全國所有的省市,並在二十幾個省市政府部門及大學做過專題性學術演講。多次主持或參與國內重大課題研究和國際合作課題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理論與政策,包括公共風險、公共財政、財政風險、公共分配、公共政策等。作為財政部科研所的學術帶頭人之一,早在1989年就入選了當時惟一的《中國當代經濟科學學者辭典》(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2年出版的博士論文《收入分配循環論》一書,突破了傳統的研究收入分配問題僅僅著眼於收入流量的常規,從流量與存量循環的角度構建了新的理論分析框架,對改革與發展中的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做出了新的解釋,在1995年第二次全國財政理論研究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1991年承擔中國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于光遠主持)“中國理論經濟學史1949—1989”中的“財政篇”,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財政理論演變和發展作了深入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1993年撰寫的《非國有經濟:中國未來經濟的主體》和主持《統一財政: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課題的研究等,其成果《沒有統一的財政,就沒有統一的政權》發表以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作為優秀改革理論成果,被收入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改革成果通報》。
1995年參與組織《墨西哥金融危機比較研究》和《95及2010年財政發展戰略研究》兩大課題的研究,作為總報告執筆人,其研究成果受到當時王丙乾副委員長和劉仲藜部長的充分肯定。
主持“國企高負債對財政影響的預警性分析”課題研究。該項成果在《管理世界》(1996年5期)發表以後,引起了廣泛關注。新華社《瞭望》周刊記者曾就此做了採訪和報道。
1997年初發表的研究報告《財政風險:我們的看法與建議》引起了全國人大財經委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並做了重要批示。之後一直追蹤研究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財政風險分析框架。
主持1998年全國財政系統協作課題“財政支出管理”的研究。該課題在大量調查研究材料的基礎上,對當時財政支出管理中的問題和矛盾做了深入的實證性分析,並在全國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成立以前,就明確提出了設立該機構的設想。
在研究財政風險的過程中,發現公共風險是個更為基礎性的理論問題,因而轉向研究這個問題。研究成果《論公共風險》(1999年發表於《財政研究》)對政府、制度、組織以及財政的產生、發展及其本質做了一個全新的理論解釋,並運用於公共財政問題的現實分析。
還有對減稅問題的研究、對個人所得稅的研究、對部門預算的研究、對農業綜合開發的研究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學術貢獻
其主要學術貢獻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循環理論的研究
首次從存量與流量的關係來研究收入分配問題。其成果的核心思想是收入流量的分配是受存量制約的,政府政策對其影響不大,除非有新的制度安排。這為我國現實的收入分配狀況的變化所證實。
二是公共風險理論的研究
在我國,公共風險的研究還是一個空白,獨創性地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了公共風險的理論,並一直以此為觀察現實問題的一種方法,用來分析和解釋現實問題。2002年從公共風險出發,提出了界定公共支出範圍的兩種方法:風險歸宿法和反向假設法。這項成果發表在我國經濟學界的權威雜誌《經濟研究》,為解決政府財政長期存在的“越位”和“缺位”問題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三是財政風險理論的研究
作為我國最早系統地研究財政風險的學者,形成自己獨特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即運用“不確定性分析”來重新解讀財政運行、財政制度、財政改革與財政發展。自1997年發表《財政風險:我們的看法與建議》之後,形成了一系列的關於財政風險問題的研究成果。
四是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的研究
這項研究是從2003年上半年我國發生“非典”危機引發出來的。面對經濟社會中的突發性事件,財政該如何做出反應?如何實施危機管理?這是一個現實性、理論性、系統性都很強的問題,為此形成了一個初步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並闡述了“構建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的新問題。
主要成果
《收入分配循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中國公共政策的熱點與難點》(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公共收入》(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出版。
《部門預算:理論與實踐》(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出版。
《地方政府或有負債:隱匿的財政風險》(主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財政風險理論及其防範對策》(主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財政風險:我們的看法與建議》,載於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報告》1997年4月。
《論公共風險》,載於《財政研究》1999年第9期。
《政府債務:風險狀況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怎樣看待稅收的增長和減稅的主張》,《管理世界》2002第7期。
《中國當前的財政政策:回顧與展望》,載於劉國光等主編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2年春季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出版。
《公共支出範圍:分析與界定》,《經濟研究》2002年第6期。
《中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56期(F-6)。
《財政風險:一個分析框架》,《經濟研究》2003年第5期。
《構建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財政研究》2003年第6期。
《個人所得稅的功能及其定位》,《稅務研究》2003年第5期。
《構建公共財政的應急反應機制》,《財政研究》2003年第8期。
《中國:經濟運行變化引致的財政風險分析》,《經濟研究參考》2003年36(B-7)。
《面臨挑戰的國家財政安全》,《財政與稅務》2003年12期。
《個人所得稅:如何發揮調節功能》,《稅務研究》2004年第3期。
《銀行改革的四種結局》,《改革內參》2004年第23期。
《中國財政風險的制度特徵:“風險大鍋飯”》,《管理世界》2004年第4期。

社會任職


2018年3月,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