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景忠的結果 展開

張景忠

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張景忠,男,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人物經歷


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理事,全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吉林省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延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專家組成員。1976年畢業於延邊大學中文系。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當代文學。

主講課程

近三年主要講授的課程有:本科:民間文學、新時期小說、當代小說發展史、新時期小說發展研究;研究生:當代文學作家作品研究。

學術成果

1、尋根小說:一次理論與創作並舉的小說潮,省級,獨立完成,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2、新時期軍旅小說發展軌跡,省級,獨立完成,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3、長白山傳說與旅遊心理,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0年第3期。
4、長白山傳說與旅遊觀賞,省級,獨立完成,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5、生命的叩問——張潔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省級,第二作者,延邊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6、1917年中國文學思想史論——胡適與陳獨秀文學思想之比較,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3年第1期。
7、試論知情文學對精神家園的尋求和建構,省級,第二作者,東疆學刊,2004年第3期,2005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部分轉載。
8、力比多的壓抑、投射與移置——《金鎖記》任務悲劇心理因素解析,省級,第一作者,延邊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9、試論汪曾祺小說的敘事風格,省級,第一作者,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6卷。
10、對“活著”的哲學思考,省級,第一作者,中華科教周刊,2004年7月。
11、祖父——父親——兒余華90年代長篇小說父系人物結構模式探析,省級,第一作者,延邊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12、“為藝術”的文學觀及其在現代中國的非常適應性消亡,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6年第4期。
13、試論《阿Q正傳。序》的悖反性,省級,第一作者,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14、當下小說農民工形象的心理特徵探析,省級,第一作者,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5、矢志求索:康天剛與唐三藏民族文化精神之比較,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6年第4期。
16、新時期官場小說的主題意蘊闡釋,省級,獨立完成,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2007學術年會論文,2007。
17、“大眾化”理論與十七年文學中的民間敘事,省級,獨立完成,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2006。
18、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中思維方式的調整,省級,獨立完成,師範教育研究從輪,2001年7月。
19、尋根小說:一次理論與創作並舉的小說潮,省級,獨立完成,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20、新時期軍旅小說發展軌跡,省級,獨立完成,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21、長白山傳說與旅遊心理,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0年第3期。
22、長白山傳說與旅遊觀賞,省級,獨立完成,延邊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23、生命的叩問——張潔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省級,第二作者,延邊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24、1917年中國文學思想史論——胡適與陳獨秀文學思想之比較,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3年第1期。
25、試論知情文學對精神家園的尋求和建構,省級,第二作者,東疆學刊,2004年第3期,2005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部分轉載。
26、力比多的壓抑、投射與移置——《金鎖記》任務悲劇心理因素解析,省級,第一作者,延邊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27、試論汪曾祺小說的敘事風格,省級,第一作者,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6卷
28、對“活著”的哲學思考,省級,第一作者,中華科教周刊,2004年7月
29、祖父——父親——兒余華90年代長篇小說父系人物結構模式探析,省級,第一作者,延邊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30、“為藝術”的文學觀及其在現代中國的非常適應性消亡,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6年第4期。
31、試論《阿Q正傳。序》的悖反性,省級,第一作者,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32、當下小說農民工形象的心理特徵探析,省級,第一作者,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33、矢志求索:康天剛與唐三藏民族文化精神之比較,省級,第一作者,東疆學刊,2006年第4期。
34、新時期官場小說的主題意蘊闡釋,省級,獨立完成,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2007學術年會論文,2007。
35、“大眾化”理論與十七年文學中的民間敘事,省級,獨立完成,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2006。
36、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中思維方式的調整,省級,獨立完成,師範教育研究從輪,2001年7月。
學術論文
[1]張景忠,趙銀花.論南永前圖騰詩的審美特徵[J].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2(06):815-817.
[2]張景忠,李金秒.試論《白鹿原》中的民間宗法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3(05):79-85.
[3]張景忠.十七年文學民間敘事的現代性[J].東疆學刊,2008,(01):76-80.
[4]張景忠,褚大慶.矢志求索:康天剛與唐三藏民族文化精神之比較[J].東疆學刊,2006,(04):34-37.
[5]張景忠,劉立蘋.當下小說中農民工形象心理特徵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03):8-11.
[6]張景忠,張克軍.“為藝術”的文學觀及其在現代中國的非適應性消亡[J].東疆學刊,2005,(04):51-56.
[7]張景忠,赫靈華.從來如此,便對么?——試論《阿Q正傳·序》的悖反性[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05):11-14.
[8]張景忠,赫靈華.祖父——父親——兒子——余華90年代長篇小說父系人物結構模式探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103-106.
[9]張景忠,河紅聯.試論汪曾祺小說的敘事風格[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06):1-7.
[10]董淑華,張景忠.試論知青文學對精神家園的尋求和重構[J].東疆學刊,2004,(03):61-63.
[11]張景忠,趙春雨.力比多的壓抑、投射與移置——《金鎖記》人物悲劇心理因素解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100-103.
[12]張景忠,趙玉敏.1917年中國文學思想史論——胡適與陳獨秀文學思想之比較[J].東疆學刊,2003,(01):85-88.
[13]吉崇敏,張景忠.生命的叩問——張潔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1):72-74.
[14]張景忠,徐亞娟.對現實婚姻的剖析與思考——新時期婚姻倫理小說探析之二[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4):61-63.
[15]張景忠.對理想婚姻的呼喚與追求——新時期婚姻倫理小說探析之一[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3):74-76.
[16]張景忠,趙玉敏.王夫之的詩歌理論對中國詩學發展的貢獻[J].東疆學刊,2000,(04):71-72.
[17]張景忠.長白山傳說與旅遊觀賞[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58-60.
[18]張景忠,郭玉玲.長白山傳說與旅遊心理[J].東疆學刊,2000,(03):81-83.
[19]張景忠.新時期軍旅小說發展軌跡探索[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2):90-92.
[20]張景忠.尋根小說:一次理論與創作並舉的小說潮[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1):92-94.
[21]張景忠,趙玉敏.朝鮮族民間植物故事文化解讀[J].東疆學刊,1999,(04):54-57.
[22]張景忠,褚大慶.茅盾與魯迅小說藝術特徵之比較[J].東疆學刊,1999,(02):81-82.
[23]張景忠,孫淑芹.曹禺劇作象徵性意象特徵探析[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3):106-108.
[24]張景忠.噩夢醒來──“反思小說”簡論[J].東疆學刊,1998,(03):85-88.
[25]張景忠.新時期工業改革小說簡論[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1):143-147.
[26]張景忠.老樹新花──農村改革小說簡論[J].東疆學刊,1998,(01):65-70.
[27]張景忠.風物傳說中的愛國主義精神[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2):105-106.
[28]張景忠.談謎語之“謎”[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4):91-93.
主要課題
1、延邊村落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省級,省社科項目,負責,2007.2-2008.10。
2、延邊朝鮮自治州2005-2010年語言規劃,2005-2006年延邊大學重點項目,2005-2006,參與。
3、延邊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持,2007年延邊州政府項目,2007,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