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杏脯

陽高杏脯

陽高杏脯是產於山西省陽高縣的傳統名吃,暢銷國內外,陽高山區所產的杏十分有名,個大、味甜、核小、色鮮,以優質杏為原料而成的杏脯自與別處不同。杏脯作法不是很複雜,將杏去核、曬乾后,就可以製成杏脯。

發展現狀


這裡杏樹種植得到了大力發展,年產量可達300多萬公斤。王官鄉的康窯、都司口、樊窯等村,杏果的收入佔總收入的50%以上。產的杏,果大個勻、肉厚味甜。鮮食還是加工的杏脯都是上乘原料,小果加工廠生產的杏脯有兩種:一種是青杏脯,其色澤碧綠如寶石,令人賞心悅目,其肉質脆嫩,酸甜適口,帶有青杏的清香。另一種是黃杏脯,色澤金黃透明,肉質柔軟,酸甜可口,為果脯中之佳品。陽高杏脯塊形整齊,杏脯果片整齊飽滿,肉質細膩柔軟,大小一致,無外傷,無糖的結晶,不粘手,呈桔黃色並色澤一致。味美可口,酸郁芳香,果肉色橙黃、質地疏鬆,汁多味甜酸並有香氣、品質上等。具有杏脯應有的酸甜風味。京杏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含單糖1.22%,雙糖5.84%,總糖7.06%,含酸2.84%,糖酸比2.5:1。含磷0.03%,鈣1598PPM、鋅14.8PPM、鐵84.6PPM、錳4.1PPM、銅5.9PPM、鎂838PPM。耐貯存,百吃不厭,具有生津止渴,去冷熱毒工效。經省進出口商品檢驗局鑒定均達出口標準。陽高杏脯深受外商歡迎,每年加工的杏脯全部銷往日本、東南亞、香港,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被稱之為“中國名貴小食品”。

典故


因杏脯為該縣王 官屯鄉所產,故又稱“王官屯杏脯”。王官屯種杏樹、出杏脯,還有個傳說:
王官屯原來不叫此名,而叫“王官人”屯,後來人們為了順口,便會去了“人”字。相傳。在300年前,這裡出了家貧好學的王姓年輕人,鄉里百姓有感於他人突有志,便紛紛資助他。他也越發刻苦攻讀,終於中了舉人,並在外地做了官。當他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時,人們尊稱他為王官人。當他看到故鄉還是那樣貧困,滿山遍野仍是黃土風沙,百姓仍在饑寒交迫的困境中度日時,心裡十分難過,為了報答鄉親們,他認為家鄉的出路就是廣種杏樹,於是便寫下了《勸種杏樹歌》:
眾鄉親,聽我說,
故里怎把窮皮剝?
采涼山,水如金,
種籽一斗收八升;
采涼山,氣候寒,
辛勤躬,霜凍完;
采涼山,土地薄,
種滿坡坡難吃上窩窩,
種滿溝溝難喝碗糊糊。
播徠下汗水收淚珠,
莫若多栽搖錢樹。
君不見,
誰家有杏林,不愁餓扁肚?
誰家多杏林,盡過好光景!
“王官人”除了宣傳,還在幾個村落設立了粥市,任憑窮人食粥,自己分文不取,只有一個要求:凡食粥者,須將幾粒杏核種到指定地點。後人為了紀念這位王官人,就把他的故鄉稱為“王宮人屯”。老百姓也因種杏樹而得到了實惠。可到了解放初期,這個杏鄉,已是老樹遍地,新樹少有,年產杏僅10餘萬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