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

詞語

感應徠,漢語詞語,拼音是gǎn yìng,受影響而引起反應;神明對人事的反響;物理學名詞。指某些物體或電磁裝置受到電場或磁場的作用而發生電磁狀態的變化。

出處


《易·咸》:“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漢書·禮樂志》:“《書》云:‘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鳥獸猶且感應,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神通感應,不可思量。”
唐劉知幾《史通·書事》:“幽明感應,禍福萌兆則書之。”

示例


徠宋周密《志雅堂雜鈔·諸玩》:“﹝琴﹞凡動第一弦,則第四弦亦應,自然易動,即以羽毛輕纖之物試之,皆然,此氣之自然感應者也。”
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
明沈鯨《雙珠記·僧榻傳音》:“惡有惡報,感應之常。”
《清史稿·世祖紀二》:“考之《洪範》,作肅為時雨之徵,天人感應,理本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