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美姐的結果 展開

美姐

2013年由郝傑執導電影

《美姐》(英文名:The Love Songs Of Tiedan),是2013年由郝傑執導,郝傑、葛夏擔綱編劇,葉蘭、馮四、葛夏、馮雲、李玉琴、郝幗英、杭志鵬、杜煥榮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該劇講述了一個男人和母女四人的情感糾葛的故事,被讚譽為中國版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2012年11月在台灣金馬影展展映,2013年10月18日在中國正式上映。

劇情簡介


《美姐》劇照
《美姐》劇照
鐵蛋的愛情開始得早,八歲就戀上了鄰家巧婦美姐(葉蘭 飾 成年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戲曲二人台,也驅離了美姐一家人。輾轉十多年,鐵蛋(馮四 飾)儼然已是條漢子。隨著美姐(杜煥榮 飾 中年美姐)與三個女兒返鄉,看似忘不掉美姐,鐵蛋先與其大女兒(葉蘭 飾)私戀未果,卻被迫娶了二女兒(葛夏 飾)作為“補償”。最後決定跟著戲班子流浪,隨他出門的卻是美姐家的老三(葉蘭 飾)……
有道是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永遠唱不完。

演員表


角色演員
鐵蛋兒馮四
美姐葉蘭
虎虎田崴虎
美姐(中年)杜煥榮
鐵蛋兒爹馮雲
二女兒葛夏

職員表


出品人:孫奎高宏
製作人:孫奎鄭鋼;羅澤;楊城;周強;李東鵬
導演:郝傑
編劇:郝傑;葛夏
攝影:杜溥
配樂:小河
剪輯:白承勛(韓國)
藝術指導:司徒兆敦;蘇牧
美術設計:栗存旺

角色介紹


  • 美姐

    美姐

    演員葉蘭

    美姐是一個西口外回來的女人,長得好看,會唱戲,因為長的漂亮從小被鐵蛋兒喜歡。美姐是農村劇團漂亮的演員,還是六歲孩子的鐵蛋愛上了美姐。文化大革命開始,美姐全家趕著大馬車離開了村子。十幾年以後,美姐已經芳容不再

  • 鐵蛋

    鐵蛋

    演員馮四

    六歲的鐵蛋兒被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美姐所俘虜,許下了“美姐是我的”的童年誓言。十年後鐵蛋兒長大成人,與美姐大丫頭熱戀,不料大丫頭被嫁關外,后與二丫頭成婚,婚後兩人感情不合,聚少離多,鐵蛋當上文工團團長后,被三丫頭喜歡,先後與三個女兒輪番上演了匪夷所思的愛情故事。

  • 美姐大女兒

    美姐大女兒

    演員葉蘭

    美姐的大丫頭,最初是和鐵蛋兒相愛,在兩人熱戀的時候美姐一狠心把她嫁到了西口外。大丫頭被嫁關外仍然惦念鐵蛋,最終愛情敗給了距離。

  • 黑燕兒

    黑燕兒

    演員葛夏

    黑燕兒,美姐的二丫頭,鐵蛋兒媳婦,啞巴,美姐把大丫頭嫁出去后,因怕鐵蛋兒發瘋把她嫁給了鐵蛋兒。嫁給鐵蛋后,兩人婚姻不幸福,長期與鐵蛋分居,最後被拋棄

  • 美姐三女兒

    美姐三女兒

    演員葉蘭

    美姐的三丫頭,因喜歡音樂,跟姐夫鐵蛋在文工團工作,后喜歡上鐵蛋,雖然受到美姐的強烈反對,仍選擇和鐵蛋在一起。

幕後製作


《美姐》劇照
《美姐》劇照
《美姐》於2012年完成,入圍多個國際電影節,但影片因為在發行環節上的資金問題,所以遲遲未能上映。該片僅有的一位專業演員葉蘭一人分飾三角,其餘角色均由非職業演員出演。
徠《美姐》中鐵蛋的扮演者馮四是“二人台”戲曲劇種傳承者之一。
《美姐》為了能更好展現二人台這種民族文化,在拍攝之初設定了很多二人台劇團在各地演出的戲份,但因預算超支,作為劇團負責人的馮四沒有要任何片酬,只是簡單收了三萬元的卡車油費。在劇團停工拍攝《美姐》的同時,馮四不僅沒有賺到一分錢,還因為推掉了很多演出而虧損十幾萬。

製作發行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姐截圖
美姐截圖
中國2013年10月18日
中國台灣2012年11月(金馬影展)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1.北京緣起文化發展公司
2.天畫畫天(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1.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2.北京幀畫面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作品評價


《美姐》劇照
《美姐》劇照
《美姐》是中國電影的史詩,是人性深度之外所涵蓋的對社會的包容,對民族歷史的關照。《美姐》重要的不是寫人的性格,而是人的本能和性,性和本能決定主人公的行為軌跡和慾望。(蘇牧評)
郝傑的《美姐》不改幽默大膽的風格,從八歲男童戀上熟女說起,描述他一路與鄰居母女四人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意識之猛烈,實為中國獨立製片所少見。而成功運用地方民俗戲劇“二人台”,更混搭出即傳統又反骨的新奇趣味。(金馬獎評)
《美姐》的真實是這個時代中國電影中的文化精品,它與傳統文化和民間生存真相密切相關,影片的文化品相、價值與其表達的視角令人眼前一亮,它將傳統文化的魅力雕刻在銀幕之上,隨時間流逝更突顯其文化藝術價值。(蘆葦評)
《美姐》這部電影能填補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一種東西,這種東西你可以叫它力量,也可以叫它溫暖,它其實在立足於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底層的屌絲告訴我們一種努力和掙扎,他能活著,但在試圖尋找一個活法,他在路上,如同中間包裹的情慾,讓我們感到追求愛情是一個布滿情慾的年代,每個人都要恪守的,不能放棄的理想,向理想致敬。(《工人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