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城區轄鎮

發放鎮,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地處涼州區東部,東與騰格里大沙漠接壤,南連清源鎮、高壩鎮,西鄰金羊鎮,北接大柳鎮。區域面積7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發放鎮戶籍人口為28452人。

發放鎮因境內有古發放亭而得名。1983年7月,設發放鄉。2002年8月,發放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發放鎮轄4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鎮府駐發放村。

2018年,發放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歷史沿革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唐宋年間,復歸姑臧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後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大柳鄉。
1949年9月後,屬大柳區。
1952年7月,屬第三區(紅崖)、第四區(白塔)。
1956年1月,為大柳鄉
1958年10月,為大柳公社。
1962年,成立發放公社。
1983年7月,設發放鄉。
1986年1月,雙樹、發放併入大柳鄉。
1991年11月,分設為雙樹、發放、大柳鄉。
2002年8月,發放撤鄉建鎮。
2004年7月,雙樹鄉併入發放鎮。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發放鎮地處涼州區東部,東與騰格里大沙漠接壤,南連清源鎮、高壩鎮,西鄰金羊鎮,北接大柳鎮,西距涼州城區4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77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發放鎮人民
發放鎮人民
2011年末,發放鎮轄有發放、賈家墩、雙橋、馬蓮、屯庄、小路、六畦、西溝、雙樹、沙子溝、下沙子、王家墩、朱家莊、東溝、新興、雙河、安置、馬兒1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發放鎮轄4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鎮府駐發放村。
發放鎮區劃詳情
發放社區賈家墩社區雙橋社區小路社區
雙河村新興村安置村馬兒村
發放村賈家墩雙橋村小路村
馬蓮村囤庄村西溝村六畦村
雙樹村東溝村朱家莊村沙子溝村
王家墩村下沙子溝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發放鎮轄區總人口2723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8人,城鎮化率2.7%。另有流動人口1119人。總人口中,男性14196人,佔52.1%;女性13042人,佔47.9%。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長率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3.7人。
2017年,發放鎮有常住人口為28516人。
截至2018年末,發放鎮戶籍人口為2845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發放鎮財政總收入564.3萬元,比上年增長25.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64.3萬元。
2018年,發放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發放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1.2畝,林地面積0.4萬畝。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958噸,人均365千克,其中小麥520噸,玉米7938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9萬畝,產量9.5萬噸,主要品種有西瓜、辣椒、西紅柿、茄子等,其中西瓜1.9萬噸,辣椒2.4萬噸,西紅柿2.9萬噸,茄子1萬噸。
發放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2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1.4萬隻,年末存欄1.3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3萬羽,年出欄24萬羽。
工業
2011年,發放鎮工業生產總值764萬元。
商業外貿
2011年,發放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918萬元,比上年增長16.1%;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8億元。出口總額77.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主要品種有西瓜、辣椒、西紅柿、茄子、葫蘆、黃瓜等,出口哈薩克、俄羅斯等地。

文化


地名由來
發放鎮因境內有古發放亭而得名。
辣椒之鄉--發放鎮
發放鎮位於城區東北郊,鄉域面積19.3平方公里,其中拼地面積20102畝,轄10個行政村,即:雙河、新興、安置、馬兒、發放、賈家墩、雙橋、小路、馬蓮、屯庄村,下設5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414人。鄉政府駐地發放村,因明初移民時,在此設立移民發放安置機關而得名。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194億元,財政收入9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2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10元。有中小學11所,在校學生3702人;有衛生院1所。
日光溫室發展起步早,效益明顯。日光溫室的發展從引進、度種成功到形成上前規模優勢,累計發展面積達17496畝。
原雙樹鄉
雙樹鄉位於城區東北郊,東靠騰格里沙漠,因境內有雙樹堡而得名。鄉域面積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008畝。轄8個行政村,即:西溝、六畦、雙樹、東溝廟、朱家莊、沙子溝、王家墩、下沙子,下設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537人。鄉政府駐西溝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055萬元,財政收入6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01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0元。有中小學9所,在校學生2169人;有衛生院1處。
雙樹鄉農業高新技術普遍推廣。日光溫室在全鄉境內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傳統日光溫室向二代溫室轉變,其品種由單一的黃瓜向西瓜、辣椒、西紅柿、茄子、葫蘆等多茬口方向發展,成為一大特色優勢產業,日光溫室面積已累積達到450畝。畜牧業穩步發展。已建立起六畦、下沙子兩個村級示範點,四個冷凍精液配種站和沙子溝示範點一處。釀酒區區產業興起。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路子,全鄉新栽植釀酒葡萄3000畝,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種植業內部結構。全鄉8個村已有1329戶農戶與皇台集團簽訂了合同,建立釀酒葡萄示範基地6處。旅遊產業日益興旺。新開闢的雙樹旅遊度假村沿白塔河兩岸而建,20多座蒙古包,點輟林間,猶如桃源世界,為豐富人民群眾的假日生活創造了條件。
在新的形勢下,雙樹鄉結合本鄉實際,提出了今後發展思路: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業,以釀酒葡萄為主的瓜果業,以牛、羊、豬並舉的養殖業,以運銷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把雙樹鄉經濟的發展推向更高的層次。

交通


發放鎮有武下路、發朱路和雙清路3條主要交通主幹道。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發放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70人;小學10所,在校生1428人,專任教師1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制中學1所,初中在校生480人,專任教師5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70萬元,比上年增長20.6%。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發放鎮有農業技術人員1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發放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個,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1.8萬冊,有省、市級文文物保護單位1處。學校體育場1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左右。2011年,發放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5700餘戶,入戶率達7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發放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村衛生所18個,床位32張;固定資產總值31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5名,其中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1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發放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6戶,人數56人,支出14.7萬元,比上年增長6%;城市醫療救助1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3人次,共支出36.3萬元,比上年增長ll%。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91戶,人數1588人,支出168萬元,比上年增長41.2%;敬老院1家,集中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4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萬元,比上年增長6.9%。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800人,參保率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