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亨利·麥克馬洪

威廉·亨利·麥克馬洪

亨利·麥克馬洪爵士Henry McMahon (1862年11月28日西姆拉—1949年12月29日倫敦)英國外交官,陸軍上校,英國駐印度專員。不被中國承認的的麥克馬洪線的提出者。

生平


亨利·麥克馬洪
亨利·麥克馬洪
亨利·麥克馬洪 出生於1862年11月28日,是陸軍中將的兒子,在1880年被任命為印度陸軍中尉,他早期的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印度西北部邊境。在1894年6月,作為英國的專員,他劃定的阿富汗和俾路支省的邊界,並在1904年5他月是在波斯和阿富汗之間的邊界仲裁員。1906年被封為爵士,晉陞為中校, 1913年,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會談,簽訂了“西姆拉條約”,炮製了“麥克馬洪線”。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在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元帥的建議下,他被任命為英國保護下的埃及高級專員,成為聖約翰騎士。他不歡迎猶太人到巴勒斯坦,因為他正努力煽動阿拉伯人反抗德國的盟友—奧斯曼土耳其人。1915年和1916年之間,沒有英國政府密切協商,他自作主張的在致麥加的阿拉伯領導人謝里夫·海珊的一封信中承諾,如果他們起來反抗土耳其人,在奧斯曼帝國統治省份內的阿拉伯人即可獨立。他還委派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去幫助組織起義。但他未能精確地規定他準備把哪些土耳其的領土轉交給阿拉伯人。他的含混不清的許諾幾乎立即引起阿拉伯人和對其不同的解釋,特別是有關是否包括巴勒斯坦。一戰後他從印度陸軍退休。他是在1919年的中東問題國際委員會在巴黎和平會議的英國專員。1920年被授予漢至第一王國勳章。在1920年至1925年,他主持了在倫敦的管理委員會。

麥克馬洪線


威廉·亨利·麥克馬洪
威廉·亨利·麥克馬洪
1913年—1914年,由英國策劃、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參加的“西姆拉會議”上,英國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英國人亨利·麥克馬洪背著與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威脅利誘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將英印單方面劃定的所謂“印藏分界線”插入到換文地圖中,私自簽訂了“西姆拉條約”,同時炮製了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此線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依此線劃定后的英屬印度東北邊界,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處(即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到了喜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將中國西藏地方歷來有效行使管理權的地區向北壓縮了一百多公里。參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對而拒絕在條約上正式簽字,會議破裂,非法的“西姆拉條約”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后中國政府又多次發表聲明,不承認“西姆拉條約”和“麥克馬洪線”。
1948年,趁中國忙於內戰無暇顧及邊疆,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軍隊進入門隅地區,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佔領門隅的中心城市[達旺],武力將西藏當局派到當地的行政人員驅逐。1954年,印度政府在該地區建立偽“東北邊境特區”,並修政官方地圖,將中國拒絕承認的“麥克馬洪線”由原來的“未經標定邊界”第一次改標為“已定界”。到1960年,印軍完全控制了麥線以南屬於中國西藏的門隅-珞渝-下察隅地區。
在1962年10月—1962年11月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速勝,收復包括達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鎮在內的藏南大部分區域,進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后出於多種原因,中國軍隊又主動後撤至麥克馬洪線以內。1964年,印軍重新佔領該地區,重新在“麥線”附近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
1972年,印度將該“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2月,印度宣稱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麥克馬洪問題


1914年7月3日,英國代表麥克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倫興夏托拉擅自簽訂《西姆拉條約》。清朝末年,英國加強侵略西藏。辛亥革命爆發后,英國策動西藏部分反動分子叛亂,企圖搞所謂西藏“獨立”。在英國要挾下,1913年10月,袁世凱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參加“中英藏會議”。英國代表麥克馬洪提出一個所謂解決方案,規定中國不得駐兵西藏,“西藏內政暫由印度政府監督”。對此,袁世凱政府拒絕接受。後來,英國和西藏地方代表私自簽訂《西姆拉條約》。中國政府代表拒絕簽字,會議破裂。以後的中國歷屆政府,也從未承認過這個條約。因此,這個所謂《西姆拉條約》,是完全非法的。至於在會議期間,英國和西藏地方代表,背著中國中央政府,在秘密換文中,擅自劃定所謂“麥克馬洪線”,即中印東段邊界,更是悍然違背國際法基本準則,毫無法律效力。中國政府代表在7月3日即已聲明,斷然否認所謂“麥克馬洪線”。實際上,在西姆拉會議上,從未正式討論過中印邊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