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美成

邵美成

邵美成(1931年- )上海人。中國近現代物理化學家與化學教育家。長期講授結構化學、物理化學、X射線晶體學與生命化學等課程。研究工作以X射線單晶衍射法研究過渡元素化合物的結構化學為主,成果涉及EDAT螯合物,釩鉬多核簇,釕、鐵等金屬有機物,磁性多核錳的結構化學與晶體化學鍵價法,極小函數法的應用等。對若干蛋白物與藥物的研究亦有所關注。

人物關係


個人簡歷


1931年4月11日 出生於上海市。
1950年-1952年 清華大學化學系一、二年級學習。
1953年-1955年 北京大學化學系三、四年級學習。
1955年-1959年 北京大學四年制研究生,主攻晶體化學研究。
1959年-1999年 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研究所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任校學位委員會委員10年。
1978年-1994年 任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二十一屆理事會理事,第二十、二十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司庫,任《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多年。
1986年-1993年 1986年任國際晶體學聯合會(IUCr)分子結構會議組委會副主席。1987年起連任兩屆IUCr教育委員會委員,1993年任第十六屆IUCr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
1990年-1995年 被國家教育委員會聘為首屆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1994年-1999年 任中國晶體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994年-1996年 兼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學術生涯


邵美成1931年4月11日出生於上海,父邵志剛、祖父邵力子,祖籍浙江紹興陶堰,母楊之英浙江蕭山坎山鎮人。他青少年的經歷極其坎坷。父是1926年中共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首批成員,曾任少共國際書記,婚後不久流亡歐洲,於1931年冬在羅馬遇刺身亡。他幼年隨母在滬生活,其間去西安半年,歲末遇變,成為西安事變小當事人,次年又遇淞滬事件短期返浙避難。二戰爆發后,母子在滬生活困難,繞道香港、海防、昆明到重慶找祖父,當時邵力子出使蘇聯在即,他鼓勵兒媳改嫁,由於右任證婚與吳元坎結婚。1941年冬他隨母及繼父去香港,未及一個月,又逢日本攻打香港,香港18天的攻防戰中他親臨其境,其後又深夜偷渡水域途經新會、梧州、柳州、桂林返回重慶,經受了長程逃難的煎熬。1942年邵美成入重慶廣益中學附小后不久,母與繼父去印度德里謀生。這樣,從未見過生父而母親又改嫁遠離,實處於半孤兒狀態的他從11歲起就在教會學校廣益中學開始了連續六年半相當清苦的住校生活。少年即遭遇的種種逆境磨練對他一生影響深遠,使他對國情與社會有較深刻的認識,激勵了他不畏艱苦奮發自立自強性格的形成,他思想開明,崇尚以誠待人的準則。他在廣益中學和1948年轉學的南京中大附中和上海中華理科中學學習上一直名列前茅並任學生會副主席、主席等,他因品學兼優屢獲全免或半免學雜費的獎學金獎勵。1949年春邵美成在中理中學加入地下進步青年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積極參與了上海解放前後進步學生的多項活動。1950年他在統考中以清華大學化學系首名成績被錄取,越二年因院系調整轉入北大,在北大團委會任秘書長等職。一年後在化學系三、四年級學習至畢業。在大學高年級他酷愛物理化學專業,對晶體化學、膠體化學等分支領域興趣甚濃。1955年起他師從唐有祺教授攻讀四年制研究生,進行單質硫、硒變體、P4S3的晶體結構(北京大學學報,1956(2):233)、Sommelet反應中間物等體系的探索,后又主攻EDTA螯合物的結構研究,選題前沿性甚好,但當時條件艱辛亦屢受干擾,他堅毅地將此項研究持續至60年代。

執教生涯


邵美成研究生畢業后在北大執教整40年。1962年、1979年、1985年、1986年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講授晶體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生命化學、X射線晶體學與無機結構化學等課程,編撰《結構化學》等書三部。70年代有過建設江西德安化肥廠和對北京、蘭州幾十個化工廠進行社會調查、現場教學和參與生產實踐的經驗。80年代、90年代多次參與或主持教委系統在承德、鄭州、北京等地舉辦的結構化學學習班、單晶衍射技術培訓班及部辦暑期化學學校的教學,應深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防化學院、科學院研究所之邀進行結構化學、X射線晶體學課程的講授。在基礎教學中邵強調要掌握學科的核心概念及其應用,提倡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其風格在《熵的概念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化學通報,1974(2):56)等文中有所反映。40年中邵累計參與培養的各類學員張德純、宋時英等2400餘人,指導張永健、來魯華等碩士12名,黃桂清等博士7名。1992年起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科技成就


早期成果(80年代) 1、系統總結了著名分析螯合劑EDTA及其螯合物的結構化學:提出了配合物系經歷最強螯合—→次強螯合—→弱螯合—→最弱螯合—→非螯合的構型變異規律:{[V15O36Cl]10-[(Na+)(OH)2(OH-)2]3}·[(Na+)2(H2O)9)]2(NH)3。
2、元素和金屬有機物的結構研究:在胂、膦葉立德結構對比中闡明了胂葉立德具高活性的結構基礎;在多烯烴二羰基(乙氧基芳基卡賓)鐵等晶體結構研究中他首先提出了“卡賓異構化”的概念並作出了合理的鍵型分析,此中涉及過濾金屬促使多烯與碳烯雙鍵間發生協同變遷的作用)。另亦進行了有機鎳及茂基釕化合物系列的合成與結構研究。
3、開展了六亞甲基四胺、聚釩酸根、尿素等派生的質子化物種的系列研究:在十釩酸四氫鈉與六亞甲基四胺加合物的晶體結構中確認雙氫十釩酸根[H2V10O28]4-和單質子化六亞甲基四胺在晶體中共存,而氟硅酸脲中存在的脲合質子則可滿意的闡明該農藥結構與性能間的聯繫。
4、參與了若干對相鄰學科有一定支撐作用的研究:原錯定成分為BaCe2[F(CO3)4]的氟碳鋇鈰礦,經邵在結構分析中更正,確證成分為BaCe2Na[F(CO3)4]后被國際上承認為白雲鄂博新礦。參與了三元包合物、超導相、冠醚加合物、順鉑配合物、火炸藥、含亞穩C-C鍵的引發劑等項研究。1988年以唐有祺院士為首、邵美成與林炳雄為學術分項負責人的《晶體體相結構與晶體化學的基礎研究》項獲第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邵在此項中的貢獻以X射線單晶衍射法研究各類鍵型的過渡元素化合物的晶體結構化學為主導。
後期成果(90年代) 90年代邵美成與北大章士偉、李根培、黃其辰、褚德瑩等協同指導多名博士、碩士進行下列三方面的研究,其中與章士偉的協作時間長,配合默契無間,選題有較高程度的深化。
1、新型納米尺寸高對稱鉬多巨簇的系列研究:邵章等於1993年領先突破了分立鉬酸根聚合度當年的國際記錄,合成出含57及59核Mo,具納米尺寸和D3h高對稱性鉬釩、鉬鐵雜多巨簇的三個晶體。成果的特色在於:①建立了簇合成的ROR還原氧化重構法;②新型巨簇中簇—片—核分明的結構層次已對簇構築機制有所顯示;③以鍵價法識別Mo、V、Fe的價態確認簇為鉬混合價態的結構。運用ROR合成技巧結合分子設計思想后又擴延出36核鉬鈉米物種一維線性高聚物晶體{[H3O]{(H2O)MoO2.5[MO36O108(NO)4(H2O)16]O2.5Mo(H2O)]12}n和新型自組納米尺寸同多鉬巨簇[Mo176O496(OH)32(H2O)80]晶體結構的成果。這些進展顯示了開拓巨簇分子工程這一新興領域的學術意義。
2、分子型磁性晶體材料的探索:首先合成了以混合乙、丙羧酸為配體的12核錳簇的超順磁體,分子具S=9的高自旋基態,阻塞溫度TB為3K,其磁化具磁滯回線特徵;另製備了具S=9/2高自旋基態在TC=3.3K呈鐵磁性有序的低溫分子鐵磁體[Mn3O(COO)6(Im)3]·COOH的晶體等,反映了對功能多核配合物系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努力。
3、若干生物大分子體系與藥物的研究:①以固相合成法獲得了花椰菜花葉病毒鋅指肽的17肽等設計類似物並進行了圓二色譜等研究;②以XRD 法對乙腈—水混合介質中交聯溶菌酶的系列晶體結構進行了對照研究;③北京鴨紅細胞銅鋅超氧化歧化酶晶體結構研究中發現了具92/2或97/2非晶體學對稱性的超分子雙螺旋體新形態的存在;④以光譜法、分子模擬、基因工程等技術探索了金屬硫蛋白結構形態的研究;⑤對具誘導分化抗癌潛能的雙乙醯胺類衍生物的分子、晶體結構系列及其活性進行了研究。這幾方面反映了北大物理化學研究所正在主攻與強烈關注生命科學領域的趨向。邵美成發表的學術論著合計有88篇(冊)。

學術貢獻


在社會學術工作方面,邵美成長年積極參與中國化學會、中國晶體學會、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國際晶體學聯合會(IUCr)等系統的學術組織活動。他連任多屆化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兼司庫及任化學學報、化學通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有機化學、物理學報、結構化學、分子科學等期刊編委、常務編委多年,年均審稿百篇以上,風格嚴謹、細緻。他曾7次參與國際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培訓工作,兩度獲教委和科協頒發的表彰獎。1993年因多年參與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調研獲國家科委表彰,另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物理化學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他是科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調查報告《物理化學》一書的主要組織者與撰寫人之一。
他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當代化學前沿(任編委)、化工百科全書、化學化工大辭典四種綜合工具書撰寫X射線技術、晶體化學方面共195 項條目,逾11.4萬字。1986年他全面籌備和主持了IUCr小分子委員會首屆“分子結構會議”在北京的組織工作,是會後1988年牛津出版社出版《Molecular Structure》一書的三編委之一。1987年在唐有祺團長領導下在第十四屆IUCr大會(澳,Perth)上他出面代表中國代表團參與與美國競爭第十六屆IUCr大會主辦權的答辯,其後作為第十六屆IUCr大會組委會主席參與了1989年夏IUCr在英國總部的工作會議、1990年第十五屆IUCr大會(法,波爾多)並主持了1993年8月在北京舉行第十六屆IUCr大會的開幕式。1987年起邵美成連任兩屆IUCr教育委員會委員。

主要論著


1、邵美成,張德純,竺乃珏等:乙二胺四乙酸鉀鹽的晶體結構。北京大學學報,1973,1:101
2、邵美成,唐有祺:EDTA及其螯合物的結構化學。化學通報,1979,6:29
3、邵美成,李根培,樊玉國等:{Mo[S2CN(C2H5)2]4}+1·{FeCl4}-1·{C6H5CH2S2CH2C6H5}三元包合物的晶體結構。中國科學,1982,B1:1
4、邵美成,王麗峰,張澤瑩等:論醯釩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化學,分子科學與化學研究,1983,1:1
5、邵美成,鮑林規則與鍵價理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