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婦產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實用婦產科學》是2004年10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惜陰。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版是我國現代婦產科奠基人之一,著名婦產科學家王淑貞教授主編,於1987年出版,是我國婦產科學界最為經典的臨床參考用書。再版編寫上仍舊保持了原版“全面系統、權威實用”的特色,除了更新原有章節的內容外,新增38章,主要是病理產科、婦科內分泌、婦女保健、計劃生育以及臨床檢查和治療方法等方面的新內容,另加臨床常用資料性附錄8個。全書共分為婦產科基礎、產科學、婦科學、婦女保健、計劃生育、婦產科常用的檢查及附錄等7大部分,共119章,配有插圖240幅。新版內容更為豐富、新穎,臨床指導更為具體,反映了21世紀初婦產科學的世界水平和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張惜陰女,漢族,江蘇無錫人,1926年出生,就職於上海醫科大學婦產科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婦產科教研47年,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深受病員讚揚。擅長婦科,尤其專長婦科腫瘤。科研成果“宮頸癌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國家教委科技成果推廣丙類二等獎(1991),被列為百項科研成果推廣之一(1992)。“子宮內膜癌基礎與臨床研究”獲衛生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994)。“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因素、實驗及臨床研究”(1996),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1993)。主編《女性生殖系統腫瘤》(1988)、《實用婦產科急症指南》(1991)、《臨床婦科腫瘤學》(1993年,於1996年被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評為“世界傳統醫學國際優秀成果”)、《婦科手術圖指譜》(1996)。曾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婦產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多年來,嘔心

作品目錄


第一篇婦產科學基礎
第1章緒論
第2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學
第3章女性生殖器官發生學
第4章女性生殖器官發生學
第5章生殖遺傳學基礎
第6章生殖免疫學
第二篇產科學
第7章孕卵及胎兒的發育
第8章胎盤及其附屬物
第9章妊娠期母體變化
第10章妊娠的診斷
第11章胎兒疾病的產前診斷
第12章胎兒監護
第13章正常分娩
第14章產科鎮痛及麻醉
第15章正常產褥期及保健
第16章妊娠劇吐
第17章流產
第18章異位妊娠
第19章早產
第20章胎膜早破及臍帶脫垂
第21章過期妊娠
第22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第23章妊娠期肝內膽汗淤積症
第24章產前出血
第25章羊水過多及羊水過少
第26章多胎妊娠
第27章巨大兒
第28章胎兒生長受限
第29章胎兒窘迫
第30章母兒血型不合
第31章胎盤、胎膜及臍帶疾病
第32章妊娠合併心血管疾病
第33章妊娠合併消化系統疾病
第34章妊娠合併泌尿系統疾病
第35章妊娠合併呼吸系統疾病
第36章妊娠合併糖尿病
第37章妊娠合併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38章妊娠合併血液系統疾病
第39章妊娠合併結締組織病
第40章妊娠合併神經系統疾病
第41章妊娠合併精神病
第42章妊娠合併婦科惡性腫瘤
第43章妊娠合併感染性疾病
第44章足月妊娠引產和催產
第45章異常分娩
第46章軟產道損傷
第47章產後出血
第48章羊水栓塞
第49章羊膜感染綜合征
第50章產褥期感染
第51章產褥期中暑
第52章產褥期乳腺炎
第53章新生兒常見臨床問題
第54章妊娠期用藥
第55章產科手術和產科技術
第三篇婦科學
第56章外科炎症
第57章陰道炎症
第58章子宮頸炎症
第59章盆腔炎症
第60章女性生殖器官結核
第61章女性性傳播疾病
第62章盆腔瘀血綜合征
第63章外陰皮膚病
第64章外陰腫瘤
第65章陰道腫瘤
第66章子宮頸腫瘤
第67章子宮體腫瘤
第68章卵巢瘤樣病變
第69章卵巢腫瘤
第70章輸卵管腫瘤
第71章子宮韌帶腫瘤
第72章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第73章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腺肌病
第74章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
第75章女性生殖器官變位
第76章女性生殖器官損傷
第77章性分化和發育異常
第78章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第79章閉經
第80章高催乳素血症
第81章多囊卵巢綜合征
第82章痛經
第83章經前期綜合征
第84章圍絕經期及絕經期有關內分泌疾病
第85章女性不孕症
第86章輔助生育技術
第87章女性性功能失調
第88章乳房疾病
第89章女性犀利尿系統疾病
第四篇婦女保健
第90章概論
第91章女童保健
第92章少女保健
第93章婚前保健
第94章圍生保健
第95章母乳餵養與哺乳期保健
第96章更年期保健
第97章環境保護與婦女健康
第98章婦科病防治的歷史經驗
第五篇計劃生育
第99章計劃生育的意義和重要性
第100章宮內節育器
第101章甾體(類固醇)激素避孕藥
第102章緩釋系統避孕方法
第103章外用避避孕工具
第104章其他避孕方法
第105章女性絕育術
第106章人工終止妊娠
第107章人工流產併發症及其防治
第六篇婦產科常用的檢查及治療
第108章婦科特殊檢查
第109章內鏡的臨床應用
第110章常用激素測定
第111章婦產科常用超聲檢查
第112章婦產科常用放射線檢查
第113章電子計算機體層攝影(CT)檢查及其臨床應用
第114章磁共振成像檢查及其臨床應用
第115章胎兒成熟度檢查
第116章腫瘤樗物與婦科腫瘤
第117章婦產科的介入治療
第118章婦科腫瘤的特殊治療
第119章抗菌藥物在婦產科領域的選擇與應用
附錄
索引中英文對照

目錄

第一篇婦產科學及其基礎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學
第一節骨盆
第二節外生殖器官解剖
第三節內生殖器官解剖
第四節鄰近器官
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及內分泌調節
第一節女性生殖生理特點
第二節女性生殖內分泌調節
第三節子宮內膜及其他生殖器官的
周期性變化
第四章女性生殖遺傳及調節
第一節女性生殖遺傳
第二節女性生殖神經—內分泌調節
第三節女性生殖的免疫調節
第四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相互影響
第二篇實用產科學
第五章產科臨床思維
第六章正常妊娠
第一節妊娠生理
第二節妊娠診斷
第三節孕期監護
第七章出生缺陷的預防與診斷
第一節產前諮詢與預防
第二節產前篩查
第三節產前診斷
第四節孕期用藥
第八章產科併發症
第一節妊娠劇吐
第二節流產
第三節異位妊娠
第四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第五節母兒血型不合
第六節胎兒窘迫
第七節早產
第八節過期妊娠
第九節死胎
第九章胎兒發育異常
第一節巨大胎兒
第二節胎兒生長受限
第三節胎兒畸形
第四節多胎妊娠
第十章胎盤及其附屬物異常
第一節前置胎盤
第二節胎盤早剝
第三節胎膜病變
第四節臍帶異常
第五節羊水量異常
第十一章妊娠合併內科疾病
第一節妊娠合併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二節妊娠合併消化系統疾病
第三節妊娠合併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四節妊娠合併糖尿病
第五節妊娠合併呼吸系統疾病
第六節妊娠合併感染性疾病
第七節妊娠合併血液系統疾病
第八節妊娠合併泌尿系統疾病
第九節妊娠合併結締組織病
第十節妊娠合併神經系統疾病
第十一節妊娠合併免疫性疾病
第十二節妊娠合併精神疾病
第十二章妊娠合併外科疾病
第一節妊娠合併闌尾炎
第二節妊娠合併膽囊炎和膽石病
第三節妊娠合併腸梗阻
第四節妊娠合併急性胰腺炎
第五節妊娠合併泌尿道結石
第六節妊娠合併創傷性疾病
第十三章妊娠合併婦科腫瘤
第一節概論
第二節妊娠合併宮頸腫瘤
第三節妊娠合併子宮腫瘤
第四節妊娠合併卵巢腫瘤
第五節妊娠合併其他腫瘤
第十四章正常分娩
第一節分娩動因
第二節決定分娩的因素
第三節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第四節先兆臨產及臨產的診斷
第五節正常產程和分娩的處理
第六節新生兒處理
第十五章異常分娩
第一節產力異常
第二節產道異常
第三節胎位異常
第四節難產的診斷與處理
第十六章分娩期併發症
第一節子宮破裂
第二節臍帶異常
第三節下生殖道損傷
第四節子宮翻出
第五節產後出血
第六節羊水栓塞
第十七章產褥期及其疾病
第一節正常產褥
第二節產褥感染
第三節產褥期抑鬱症
第四節晚期產後出血
第五節產褥期中暑
第三篇實用婦科學
第十八章婦科疾病診斷與處理的
臨床思維
第一節醫患溝通
第二節婦科病史和檢查
第三節婦科常見病症分析
第四節臨床診斷的思維
第五節臨床治療的思維
第十九章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
第一節女性性分化和性發育異常
第二節經前期綜合征
第三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第四節痛經
第五節閉經
第六節多囊卵巢綜合征
第七節高泌乳素血症
第八節絕經綜合征
第二十章女性生殖系統炎症
第一節外陰及陰道炎症
第二節官頸炎症
第三節盆腔炎性疾病
第四節生殖器官結核
第五節盆腔瘀血綜合征
第二十一章女性性傳播疾病
第一節淋病
第二節梅毒
第三節尖銳濕疣
第四節衣原體感染
第五節生殖器皰疹
第六節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第七節性傳播疾病的預防
第二十二章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
第一節外陰硬化性苔蘚
第二節外陰扁平苔蘚
第三節外陰慢性單純性苔蘚
第二十三章鱗狀上皮內瘤樣病變
第一節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
第二節陰道上皮內瘤樣病變
第三節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第二十四章女性生殖器腫瘤
第一節外陰腫瘤
第二節陰道腫瘤
第三節宮頸癌
第四節子宮肌瘤
第五節子宮內膜癌
第六節子宮肉瘤
第七節卵巢腫瘤
第八節輸卵管腫瘤
第二十五章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第一節妊娠滋養細胞的發育與分化
第二節葡萄胎
第三節妊娠滋養細胞腫瘤
第四節耐藥性及複發性妊娠滋養
細胞腫瘤
第五節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
第二十六章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
第一節子宮內膜異位症
第二節子宮腺肌病
第二十七章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
第一節外生殖器發育異常
第二節陰道發育異常
第三節官頸及子宮發育異常
第四節輸卵管發育異常
第五節卵巢發育異常
第二十八章生殖泌尿功能障礙性疾病及
生殖器官損傷性疾病
第一節女性盆底組織解剖及功能
第二節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第三節外陰、陰道損傷
第四節生殖道瘺
第五節輸尿管損傷
第六節子宮損傷
第二十九章性及性功能障礙
第一節人類性、正常性及性學
第二節性慾及性行為
第三節影響性慾和性行為的因素
第四節女性性反應和性反應周期
第五節女性性功能的神經內分泌調節
第六節性診療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第七節女性性功能障礙
第八節男性性功能障礙
第九節女性性衛生和性健康教育
第十節強姦
第三十章不孕症及輔助生殖技術
第一節女性不育症
第二節輔助生殖技術
第四篇計劃生育
第三十一章計劃生育技術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
第三十二章避孕
第一節女用甾體激素避孕
第二節宮內節育器
第三節屏障避孕
第四節其他避孕方法
第三十三章女性絕育術
第一節小切口腹式絕育術
第二節腹腔鏡絕育術
第三節經官腔鏡黏堵絕育術
第四節輸卵管復通術
第三十四章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
第一節事後避孕
第二節人工流產吸宮術
第三節人工流產鉗刮術
第四節水囊引產術
第五節經腹剖宮取胎術
第六節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早孕
第七節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10—16周妊娠
第八節依沙吖啶引產
第九節天花粉引產
第十節人工流產併發症及其防治
第三十五章避孕方法的知情選擇
第五篇婦女保健
第三十六章婦女保健工作概要及其重要意義
第一節婦女保健工作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婦女保健的內容和特點
第三十七章女性各期的保健
第一節青春期保健
第二節婚前保健
第三節圍生期保健
第四節圍絕經期保健和絕經後期保健
第五節婦女保健統計指標
第六篇婦產科常用特殊檢查
第三十八章婦產科常用檢查的選擇
第一節細胞學和組織學檢查的選擇
第二節影像學檢查的選擇
第三節實驗室檢查的選擇
第四節輸卵管通暢檢查的選擇
第五節常用穿刺檢查的選擇
第六節常用內鏡檢查的選擇
第七節常見婦產科疾病檢查的選擇
第三十九章婦產科常用的特殊檢查
第一節生殖道細胞學檢查
第二節女性生殖器官活組織檢查
第三節輸卵管通暢檢查
第四節常用穿刺檢查
第五節女性生殖器官影像檢查
第六節女性內分泌激素測定
第七節婦科腫瘤標誌物檢查
第七篇婦產科內鏡檢查與技術
第四十章腹腔鏡手術臨床應用決策
第一節腹腔鏡手術治療不育症、異位妊娠及在絕育術中的臨床應用決策
第二節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應用決策
第三節腹腔鏡手術治療生殖道畸形的臨床應用決策
第四節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的臨床應用決策
第五節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的臨床應用決策
第六節腹腔鏡手術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應用決策
第七節官腔鏡技術的臨床應用決策
第四十一章應用於婦產科的內鏡檢查
第一節羊膜鏡檢查
第二節胎兒鏡檢查
第三節陰道鏡檢查
第四節官腔鏡檢查
第五節腹腔鏡檢查
第四十二章內鏡檢查與手術併發症的診斷和處理
第一節內鏡檢查與手術併發症的診斷
第二節內鏡檢查與手術併發症的治療
第八篇性激素、抗生素、化學藥物治療的注意要點
第四十三章性激素在婦產科領域的應用與選擇
第一節性激素的作用機制
第二節性激素的選擇
第三節性激素的不良反應
第四十四章抗菌藥物在婦產科領域的應用與選擇
第一節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
第二節抗菌藥物的選擇
第三節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
第四十五章婦科腫瘤化療的注意要點
第一節化療前準備
第二節化療毒性反應的處理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文摘


書摘
婦產科學是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婦女出生后發育成熟,結婚,生兒育女,更年期,老年期都有各期相關變化。婦女結婚後,在妊娠期、分娩直至產褥期都需要專職產科醫生的診斷、監護和治療。與之相伴而來的婦科疾病:炎症、內分泌、腫瘤及其他相關婦科疾病也需要婦科醫生的診治。時至今日,婦產科已發展成為一個相對專門而又具有很多分支學科的醫學,它已經和其他學科,諸如遺傳、兒科等相交織而發展成多個邊緣學科。撫今思昔,人們常要回顧自己的先祖,在人類的啟蒙、野蠻時期中是通過怎樣艱難的歷程而走到今天的。在此我們將簡要地介紹婦產科的發展歷史。
第1節產科發展簡史
產科學主要是研究妊娠、分娩、產褥過程中母親、胎兒、新生兒生理與病理的一門學科。產科的發展史可分為下述六個時期。
一、史前時期
產科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十分久遠。本世紀初在歐洲發現了大約公元前22000?25000年前製成的威倫道夫的維納斯小型雕像(VenusofWillendorf),這是一個乳房豐滿的妊娠著的女性雕像,它象徵著生育。此後在西班牙和英國等地洞穴的壁上可以看到反映妊娠婦女腹中胎兒圖像的壁畫。在土耳其中部的洞穴中發現一座看來是生育女神以坐姿在分娩,在她雙足之間有個小孩。這些都反映在歷史上人類對生育、分娩的朦朧認識。產科學和其他醫學有所不同,因為產婦分娩可以完全是一個正常過程,開始時人類並沒有認為產科是一門真正的醫學。神話是人類早期生活的集中和再現,在神話中,只有女神可以出現在婦女分娩的場合,男神是不會在場的。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年長的婦女曾經有過分娩經驗,她可以幫助年輕的母親分娩和產後的康復。從一些原始部落中可以看到婦女是以跪著的姿勢分娩。在臨產前,人們為她建造一座小茅屋,她分娩時,只有她母親和其他女性在場,男性只有在產後用銳利的石頭或貝殼割斷臍帶的任務。這就是史前人類分娩的普通場景。
二、古代埃及、希臘及羅馬時期
在公元前,在當時,婦女分娩時採取下蹲式,和我國一樣,男子不可人室,產後將胎兒洗滌后斷臍,並試以哺乳來判斷新生兒將來的健康狀態。在草紙上還記載不少用以刺激分娩的藥物,諸如鹽、洋蔥、油劑薄荷等。這些都表明出現了產科的萌芽。
兩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發源地之一,在美索布達尼亞平原上,著名的漢莫拉比法(Hammurabi
Code,1700B.C)是第一部規定醫學實踐合法性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