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縣巴公鎮三家店

澤州縣巴公鎮三家店

解放前,在趙家崗土家族鄉境內新合村有一令人嚮往所致的文化景觀——三家店。三家店座落在海拔800餘米的山坡上,在這塊山坡上,過去人們的住房分三節建修在這裡,整個這塊山坡正好被百姓住房分成了三節,故三家店又叫做三節店。三家店,西與桑植竹葉坪交界,北與江埡龍潭灣接壤,東臨趙家崗新安村,南靠趙家崗新莊村。此地是慈利通往桑植保靖永定龍山等地區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基本介紹


巴公三家店
文化景觀
據歷史記載,三家店的第一店,處在山腳,第三店處在山頂,共有十來戶人家,兩店都設有住宿,開有歇鋪。第二店處在山腰,人戶密集一點,設有煙館及活動場。在第三店之上,建有一座古廟,在古廟旁邊有一塊銅鑼碑,這碑用石頭做成,用力一敲,碑里傳出的聲音就像敲打銅鑼一樣,聲聲震耳。另外在銅鑼碑上建有一個茶廳。
三家店街道 面積:3k㎡ 人口:41637人 郵編:330001 代碼:360104007
管理包家花園、新溪橋、三家店、南苑、新街、何坊南、京山東、南蓮、何坊東、昌南等10個社區。辦事處駐井岡山大道320號專供那些求神拜佛、敲打銅鑼碑人歇息。當時,凡南來北往的商販經常出沒投宿在這裡,整天三家店的來往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三家店名稱的由來 古時候,晉陽澤州的古道上,車水馬龍,商賈往來絡繹不絕。特別是高平晉城的分界處,有一大截慢坡路段,過往客商到此,都要歇歇腳,喝口水吃點乾糧,打打塵再走。有一個姓溫的商人,見此處是一塊風水寶地,便在嶺下道旁,開了一個小小的茶水鋪,既方便客人又能賺錢。溫掌柜看到在此坐著等錢,比外出掙錢省力,又見效快。乾脆修建了三間門面,搭了一個大涼棚,把家眷接來,一家人正兒八經地開起茶水店來了。
常言道:“親連親,鄰連鄰,閨女戀著娘家的人”。時間一長,溫掌柜的妻子見過路客人不但歇腳喝水,還要吃飯。於是,她心中一亮:我娘家兄弟略通廚技,何不叫他來此開一飯鋪,既留住了過往商客,又方便了自己的茶水店,也能為兄弟他找條謀生之路。溫掌柜的妻弟姓王,聽了姐姐的話,便也在此地蓋了三間門面,帶上家眷,掛出了王記飯店的招牌。兩家相互照應,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財源滾滾不斷。
不多時,王掌柜的妻子也動了心思,想到自己的兄弟在家受苦受累,和丈夫一說,王掌柜欣然同意,接妻弟出來。王掌柜的小舅子姓張,在姐夫的資助下,蓋起了五間房子,也帶上家眷來到了這裡,打出了張記客棧的招牌。過往客商勞累到此,吃飽了喝足了,迅能夠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甚是方便。
幾年之後,溫、王、張三家,都成了腰纏萬貫的大掌柜。漸漸地因為各自的利益,發生了衝突犯了口舌。溫家說王家不該開飯店又代賣水果,王家說張家不該開茶水店還留客人。三家互不相讓,弄得不可開交。最後,乾脆各自為陣,競爭起來。溫家打出集供水飯菜、住宿留客為一體的“溫記全店”。王家舉出了服務三位一體的“王家總店”。張家請來了名廚,粉牆壁添設備,亮出了“張氏大店”的招牌。一時間,三家你爭我搶,你攀我比。客人們無論走到哪一家,都會受到熱情備至的招待和服務。競爭的結果,反而方便了過往客商。
年復一年,三家生意興隆家業壯大。由原來的三戶,發展到了幾十戶,又發展成了幾百戶,形成了一個人村莊。此村家家精通商道,人人會做生意,勤勞致富十里八鄉傳揚美名。有人問起你是哪個村的?他們就會自豪地告訴你:“我是三家店的!”後人有詩云:“開茶店扯親致富,搞競爭發展並存。” (編/校:161班 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