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集村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轄村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位於大王鎮劉集村,是1925年春中共劉集支部的誕生地。劉集支部是山東省農村最早的4個黨支部之一。

歷史沿革


劉集支部舊址是廣饒縣黨組織的發祥地。在我省農村黨建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紀念館總投資230萬元,佔地1300平方米。設支部舊址一處、支部簡史陳列展一處。舊址內按當時生活環境條件進行了復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為掩護地下革命工作而特製的掩飾門、地道等設施再現了當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簡史陳列展館系仿古建築,頂部為仿古飛檐,外設走廊。展廳內分圖畫文字展、文物展兩部分,形象介紹了劉子久、劉良才等革命先驅的英雄事迹及劉集黨支部的革命啟蒙作用。

代表人物


1925年,在濟南工作的中共黨員劉子久、劉雨輝(女)、延伯真帶著早期共產主義者陳望道1920年8月翻譯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從上海回到家鄉劉集村,並將其交給了劉集黨支部書記劉良才同志保存。老黨員劉世厚是它的第三位保存者,前兩位都已犧牲,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在他手裡整整珍藏了43年。由此在這本“大鬍子”的書的啟蒙下,星星之火得以點燃。它是我國《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文譯本,其特別之處在於書名共產黨宣言被印刷成了《共黨產宣言》。

獲得榮譽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所在的大王鎮是全國小城鎮示範鎮。這裡的小城鎮建設觀光游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來客。
1976年公布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公布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公布為省國防教育基地先進單位。
2009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臨劉集村視察,在農家小院發出了“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的號召,提出了“讓劉集村這面旗幟高高飄揚、永遠飄揚”的殷切期望。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東營劉集村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劉集村。詳見地圖。

氣候

屬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12.5℃,最佳出遊時間在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