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共產黨宣言的結果 展開

共產黨宣言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創作的綱領

《共產黨宣言》(又譯《共產主義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由馬克思執筆寫成。1848年2月21日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2月24日,《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將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2015年11月,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2019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1周年,回望《共產黨宣言》誕生以來的171年,人類社會見證了種種思潮的激蕩,經歷了無盡的風雲變幻,始終不變的是對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

內容簡介


馬克思
馬克思
“共產黨宣言”譯名來自日語,最初是“共產主義者宣言”的意思,後來在1904年11月13日日本《周刊·平民報》上,這部著作首次被譯成「共產黨宣言」。
1847 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託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認識,並研究宣言的整個內容和結構,由馬克思執筆寫成。
《共產黨宣言》第一次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並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歷史才能得到說明。
從原始社會解體以來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個歷史包括一系列發展階段,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擺脫任何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鬥爭,就不能使自己從資產階級的剝削統治下解放出來。
恩格斯
恩格斯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系統、集中地闡述了他們的觀點:“消滅私有制”,“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然後“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而且,“共產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上述就是共產主義(後來人們又叫作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共產黨宣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分析階級和階級鬥爭,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產生、發展過程,論證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使命。
《共產黨宣言》公開宣布必須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表述以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思想。
《共產黨宣言》還指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必須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進行社會改造,進而達到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
《共產黨宣言》批判當時各種反動的社會主義思潮,對空想社會主義作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共產黨宣言》闡述作為無產階級先進隊伍的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鬥爭策略,指出為黨的目的而奮鬥與爭取實現共產主義終極目的之間的聯繫。
《共產黨宣言》最後莊嚴宣告: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併發出國際主義的戰鬥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作品目錄


引言
資產者和無產者
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
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全文

引言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共產黨宣言》現存於世的唯一一頁手稿
《共產黨宣言》現存於世的唯一一頁手稿
有哪一個反對黨不被它的當政的敵人罵為共產黨呢?又有哪一個反對黨不拿共產主義這個罪名去回敬更進步的反對黨人和自己的反動敵人呢?
從這一事實中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的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
現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並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於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
為了這個目的,各國共產黨人集會於倫敦,擬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弗拉芒文丹麥文公佈於世。
資產者和無產者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而每一次鬥爭的結局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鬥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
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會地位分成的多種多樣的層次。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主、臣僕、行會師傅、幫工、農奴,而且幾乎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階層。
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並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鬥爭形式代替了舊的。
但是,我們的時代,資產階級時代,卻有一個特點: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從中世紀的農奴中產生了初期城市的城關市民;從這個市民等級中發展出最初的資產階級分子。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
以前那種封建的或行會的工業經營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隨著新市場的出現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場手工業代替了這種經營方式。行會師傅被工業的中間等級排擠掉了;各種行業組織之間的分工隨著各個作坊內部的分工的出現而消失了。
但是,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於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現代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工業中的百萬富翁,一支一支產業大軍的首領,現代資產者,代替了工業的中間等級。
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的擴展,同時,隨著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的擴展,資產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發展,增加自己的資本,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切階級都排擠到後面去。
由此可見,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
資產階級的這種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相應的政治上進展。它在封建主統治下是被壓迫的等級,在公社裡是武裝的和自治的團體,在一些地方組成獨立的城市共和國,在另一些地方組成君主國中的納稅的第三等級;後來,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它是等級制君主國或專制君主國中同貴族抗衡的勢力,而且是大君主國的主要基礎;最後,從大工業和世界市場建立的時候起,它在現代的代議制國家裡奪得了獨佔的政治統治。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
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
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雇傭勞動者。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
資產階級揭示了,在中世紀深受反動派稱許的那種人力的野蠻使用,是以極端怠惰作為相應補充的。它第一個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它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埃及金字塔、羅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於民族大遷徙和十字軍東征的遠征。
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從而對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動地保持舊的生產方式,卻是過去的一切工業階級生存的首要條件。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係。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繫。
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使反動派大為惋惜的是,資產階級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並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資產階級,由於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於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裡推行所謂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資產階級使農村屈服於城市的統治。它創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大大增加起來,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脫離了農村生活的愚昧狀態。正象它使農村從屬於城市一樣,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
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它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使財產聚集在少數人的手裡。由此必然產生的結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獨立的、幾乎只有同盟關係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關稅的各個地區,現在已經結合為一個擁有統一的政府、統一的法律、統一的民族階級利益和統一的關稅的統一的民族。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彷彿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
由此可見,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裡造成的。在這些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封建社會的生產和交換在其中進行的關係,封建的農業和工場手工業組織,一句話,封建的所有制關係,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係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炸毀,而且已經被炸毀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
現在,我們眼前又進行著類似的運動。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係,這個曾經彷彿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
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係、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係的歷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複中越來越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商業危機就夠了。在商業危機期間,總是不僅有很大一部分製成的產品被毀滅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造成的生產力被毀滅掉。
在危機期間,發生一種在過去一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一時的野蠻狀態;彷彿是一次飢荒、一場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使社會失去了全部生活資料;彷彿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這是什麼緣故呢?
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商業太發達。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係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係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係的阻礙;而它一著手克服這種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
資產階級的關係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資產階級用什麼辦法來克服這種危機呢?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辦法呢?這不過是資產階級準備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機的辦法,不過是使防止危機的手段越來越少的辦法。
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但是,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
當廠主對工人的剝削告一段落,工人領到了用現錢支付的工資的時候,馬上就有資產階級中的另一部分人----房東、小店主、當鋪老闆等等向他們撲來。
以前的中間等級的下層,即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所有這些階級都降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里來了,有的是因為他們的小資本不足以經營大工業,經不起較大資本家的競爭;有的是因為他們的手藝已經被新的生產方法弄得不值錢了。無產階級的隊伍就是這樣從居民的所有階級中得到補充的。
無產階級經歷了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是和它的存在同時開始的。
最初是單個的工人,然後是某一工廠的工人,然後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勞動部門的工人,同直接剝削他們的單個資產者作鬥爭。他們不僅僅攻擊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而且攻擊生產工具本身;他們毀壞那些來競爭的外國商品,搗毀機器,燒毀工廠,力圖恢復已經失去的中世紀工人的地位。
在這個階段上,工人們還是分散在全國各地並為競爭所分裂的群眾。工人的大規模集結,還不是他們自己聯合的結果,而是資產階級聯合的結果,當時資產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須而且暫時還能夠把整個無產階級發動起來。因此,在這個階段上,無產者不是同自己的敵人作鬥爭,而是同自己的敵人的敵人作鬥爭,即同專制君主制的殘餘、地主、非工業資產階級和小資產者作鬥爭。因此,整個歷史運動都集中在資產階級手裡;在這種條件下取得的每一個勝利都是資產階級的勝利。
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不僅人數增加了,而且它結合成更大的集體,它的力量日益增長,它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機器使勞動的差別越來越小,使工資幾乎到處都降到同樣低的水平,因而無產階級內部的利益和生活狀況也越來越趨於一致。資產者彼此間日益加劇的競爭以及由此引起的商業危機,使工人的工資越來越不穩定;機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繼續不斷的改良,使工人的整個生活地位越來越沒有保障;單個工人和單個資產者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具有兩個階級的衝突的性質。工人開始成立反對資產者的同盟;他們聯合起來保衛自己的工資。他們甚至建立了經常性的團體,以便為可能發生的反抗準備食品。有些地方,鬥爭爆發為起義。
工人有時也得到勝利,但這種勝利只是暫時的。他們鬥爭的真正成果並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來越擴大的聯合。這種聯合由於大工業所造成的日益發達的交通工具而得到發展,這種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聯繫起來。只要有了這種聯繫,就能把許多性質相同的地方性的鬥爭匯合成全國性的鬥爭,匯合成階級鬥爭。而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中世紀的市民靠鄉間小道需要幾百年才能達到的聯合,現代的無產者利用鐵路只要幾年就可以達到了。
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這件事,不斷地由於工人的自相競爭而受到破壞。但是,這種組織總是重新產生,並且一次比一次更強大,更堅固,更有力。它利用資產階級內部的分裂,迫使他們用法律形式承認工人的個別利益。英國的10小時工作日法案就是一個例子。
舊社會內部的所有衝突在許多方面都促進了無產階級的發展。資產階級處於不斷的鬥爭中:最初反對貴族:後來反對同工業進步有利害衝突的那部分資產階級;經常反對一切外國的資產階級。在這一切鬥爭中,資產階級都不得不向無產階級呼籲,要求無產階級援助,這樣就把無產階級卷進了政治運動。於是,資產階級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
其次,我們已經看到,工業的進步把統治階級的整批成員拋到無產階級隊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受到威脅。他們也給無產階級帶來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最後,在階級鬥爭接近決戰的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的、整箇舊社會內部的瓦解過程,就達到非常強烈、非常尖銳的程度,甚至使得統治階級中的一小部分人脫離統治階級而歸附於革命的階級,即掌握著未來的階級。所以,正像過去貴族中有一部分人轉到資產階級方面一樣,現在資產階級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別是已經提高到從理論上認識整個歷史運動這一水平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思想家,轉到無產階級方面來了。
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餘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
中間等級,即小工業家、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他們同資產階級作鬥爭,都是為了維護他們這種中間等級的生存,以免於滅亡。所以,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是反動的,因為他們力圖使歷史的車輪倒轉。如果說他們是革命的,那是鑒於他們行將轉入無產階級的隊伍,這樣,他們就不是維護他們目前的利益,而是維護他們將來的利益,他們就離開自己原來的立場,而站到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來。
流氓無產階級是舊社會最下層中消極的腐化的部分,他們在一些地方也被無產階級革命卷到運動里來,但是,由於他們的整個生活狀況,他們更甘心於被人收買,去干反動的勾當。
在無產階級的生活條件中,舊社會的生活條件已經被消滅了。無產者是沒有財產的;他們和妻子兒女的關係同資產階級的家庭關係再沒有任何共同之處了;現代的工業勞動,現代的資本壓迫,無論在英國或法國,無論在美國或德國,都是一樣的,都使無產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法律、道德、宗教,在他們看來全都是資產階級偏見,隱藏在這些偏見後面的全都是資產階級利益。
過去一切階級在爭得統治之後,總是使整個社會服從於它們發財致富的條件,企圖以此來鞏固它們已經獲得的生活地位。無產者只有廢除自己的現存的佔有方式,從而廢除全部現存的佔有方式,才能取得社會生產力。無產者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財產的一切。
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現今社會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
如果不就內容而就形式來說,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首先是一國範圍內的鬥爭。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當然首先應該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
在敘述無產階級發展的最一般的階段的時候,我們循序探討了現存社會內部或多或少隱蔽著的國內戰爭,直到這個戰爭爆發為公開的革命,無產階級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
我們已經看到,至今的一切社會都是建立在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的對立之上的。但是,為了有可能壓迫一個階級,就必須保證這個階級至少有能夠勉強維持它的奴隸般的生存的條件。農奴曾經在農奴制度下掙扎到公社社員的地位,小資產者曾經在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下掙扎到資產者的地位。現代的工人卻相反,他們並不是隨著工業的進步而上升,而是越來越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工人變成赤貧者,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還要快。
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資產階級再不能做社會的統治階級了,再不能把自己階級的生存條件當做支配一切的規律強加於社會了。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它統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說,它的存在不再同社會相容了。
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裡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雇傭勞動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競爭之上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於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於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共產黨人同全體無產者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
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
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國無產者的鬥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
因此,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餘的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於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
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
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
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在的階級鬥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廢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關係,並不是共產主義所獨具的特徵。
一切所有制關係都經歷了經常的歷史更替、經常的歷史變更。
例如,法國革命廢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共產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但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建立在階級對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面的產品生產和佔有的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有人責備我們共產黨人,說我們要消滅個人掙得的、自己勞動得來的財產,要消滅構成個人的一切自由、活動和獨立的基礎的財產。
好一個勞動得來的、自己掙得的、自己賺來的財產!你們說的是資產階級所有制以前的那種小資產階級的、小農的財產嗎?那種財產用不著我們去消滅,工業的發展已經把它消滅了,而且每天都在消滅它。
或者,你們說的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吧?
但是,難道雇傭勞動,無產者的勞動,會給無產者創造出財產來嗎?沒有的事。這種勞動所創造的是資本,即剝削雇傭勞動的財產,只有在不斷產生出新的雇傭勞動來重新加以剝削的條件下才能增加起來的財產。現今的這種財產是在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對立中運動的。讓我們來看看這種對立的兩個方面吧。
做一個資本家,這就是說,他在生產中不僅佔有一種純粹個人的地位,而且佔有一種社會的地位。資本是集體的產物,它只有通過社會許多成員的共同活動,而且歸根到底只有通過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活動,才能運動起來。
因此,資本不是一種個人力量,而是一種社會力量。
因此,把資本變為公共的、屬於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這並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這時所改變的只是財產的社會性質。它將失掉它的階級性質。
現在,我們來看看雇傭勞動。
雇傭勞動的平均價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資,即工人為維持其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數額。因此,雇傭工人靠自己的勞動所佔有的東西,只夠勉強維持他的生命的再生產。我們決不打算消滅這種供直接生命再生產用的勞動產品的個人佔有,這種佔有並不會留下任何剩餘的東西使人們有可能支配別人的勞動。我們要消滅的只是這種佔有的可憐的性質,在這種佔有下,工人僅僅為增殖資本而活著,只有在統治階級的利益需要他活著的時候才能活著。
在資產階級社會裡,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
因此,在資產階級社會裡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裡是現在支配過去。在資產階級社會裡,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
而資產階級卻把消滅這種關係說成是消滅個性和自由!說對了。的確,正是要消滅資產者的個性、獨立性和自由。
在現今的資產階級生產關係的範圍內,所謂自由就是自由貿易,自由買賣
但是,買賣一消失,自由買賣也就會消失。關於自由買賣的言論,也象我們的資產階級的其他一切關於自由的大話一樣,僅僅對於不自由的買賣來說,對於中世紀被奴役的市民來說,才是有意義的,而對於共產主義要消滅買賣、消滅資產階級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本身這一點來說,卻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要消滅私有制,你們就驚慌起來。但是,在你們的現存社會裡,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被消滅了;這種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不存在。可見,你們責備我們,是說我們要消滅那種以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財產為必要條件的所有制。
總而言之,你們責備我們,是說我們要消滅你們的那種所有制。的確,我們是要這樣做的。
從勞動不再能變為資本、貨幣、地租,一句話,不再能變為可以壟斷的社會力量的時候起,就是說,從個人財產不再能變為資產階級財產的時候起,你們說,個性就被消滅了。
由此可見,你們是承認,你們所理解的個性,不外是資產者、資產階級私有者。這樣的個性確實應當被消滅。
共產主義並不剝奪任何人佔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佔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
有人反駁說,私有制一消滅,一切活動就會停止,懶惰之風就會興起。
這樣說來,資產階級社會早就應該因懶惰而滅亡了,因為在這個社會裡是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所有這些顧慮,都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同義反覆:一旦沒有資本,也就不再有雇傭勞動了。
所有這些對共產主義的物質產品的佔有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責備,也被擴及到精神產品的佔有和生產方面。正如階級的所有制的終止在資產者看來是生產本身的終止一樣,階級的教育的終止在他們看來就等於一切教育的終止。
資產者唯恐失去的那種教育,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把人訓練成機器。
但是,你們既然用你們資產階級關於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觀念來衡量廢除資產階級所有制的主張,那就請你們不要同我們爭論了。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和所有制關係的產物,正象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
你們的利己觀念使你們把自己的生產關係和所有制關係從歷史的、在生產過程中是暫時的關係變成永恆的自然規律和理性規律,這種利己觀念是你們和一切滅亡了的統治階級所共有的。談到古代所有制的時候你們所能理解的,談到封建所有制的時候你們所能理解的,一談到資產階級所有制你們就再也不能理解了。
消滅家庭!連極端的激進派也對共產黨人的這種可恥的意圖表示憤慨。
現代的、資產階級的家庭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立在資本上面,建立在私人發財上面的。這種家庭只是在資產階級那裡才以充分發展的形式存在著,而無產者的被迫獨居和公開的賣淫則是它的補充。
資產者的家庭自然會隨著它的這種補充的消失而消失,兩者都要隨著資本的消失而消失。
你們是責備我們要消滅父母對子女的剝削嗎?我們承認這種罪狀。
但是,你們說,我們用社會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滅人們最親密的關係。
而你們的教育不也是由社會決定的嗎?不也是由你們進行教育的那種社會關係決定的嗎?不也是由社會通過學校等等進行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干涉決定的嗎?共產黨人並沒有發明社會對教育的影響;他們僅僅是要改變這種影響的性質,要使教育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
無產者的一切家庭聯繫越是由於大工業的發展而被破壞,他們的子女越是由於這種發展而被變成單純的商品和勞動工具,資產階級關於家庭和教育、關於父母和子女的親密關係的空話就越是令人作嘔。
但是,你們共產黨人是要實行“公妻制”的啊,----整個資產階級異口同聲地向我們這樣叫喊。
資產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單純的生產工具的。他們聽說生產工具將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婦女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
他們想也沒有想到,問題正在於使婦女不再處於單純生產工具的地位。
其實,我們的資產者裝得道貌岸然,對所謂的共產黨人的正式公妻製表示驚訝,那是再可笑不過了。公妻制無需共產黨人來實行,它差不多是一向就有的。
我們的資產者不以他們的無產者的妻子和女兒受他們支配為滿足,正式的賣淫更不必說了,他們還以互相誘姦妻子為最大的享樂。
資產階級的婚姻實際上是公妻制。人們至多只能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想用正式的、公開的公妻制來代替偽善地掩蔽著的公妻制。其實,不言而喻,隨著現在的生產關係的消滅,從這種關係中產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賣淫,也就消失了。
還有人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要取消祖國,取消民族。
工人沒有祖國。決不能剝奪他們所沒有的東西。因為無產階級首先必須取得政治統治,上升為民族的階級,把自身組織成為民族,所以它本身還是民族的,雖然完全不是資產階級所理解的那種意思。
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隨著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隨著工業生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於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
無產階級的統治將使它們更快地消失。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
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
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就會隨之消失。
從宗教的、哲學的和一般意識形態的觀點對共產主義提出的種種責難,都不值得詳細討論了。
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係、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這難道需要經過深思才能了解嗎?
思想的歷史除了證明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還證明了什麼呢?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
當人們談到使整個社會革命化的思想時,他們只是表明了一個事實:在舊社會內部已經形成了新社會的因素,舊思想的瓦解是同舊生活條件的瓦解步調一致的。
當古代世界走向滅亡的時候,古代的各種宗教就被基督教戰勝了。當基督教思想在18世紀被啟蒙思想擊敗的時候,封建社會正在同當時革命的資產階級進行殊死的鬥爭。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過表明自由競爭在信仰的領域裡占統治地位罷了。
“但是”,有人會說,“宗教的、道德的、哲學的、政治的、法的觀念等等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固然是不斷改變的,而宗教、道德、哲學、政治和法在這種變化中卻始終保存著。
此外,還存在著一切社會狀態所共有的永恆的真理,如自由、正義等等。但是共產主義要廢除永恆真理,它要廢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產主義是同至今的全部歷史發展進程相矛盾的。”
這種責難歸結為什麼呢?至今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而這種對立在各個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形式。
但是,不管階級對立具有什麼樣的形式,社會上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卻是過去各個世紀所共有的事實。因此,毫不奇怪,各個世紀的社會意識,儘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總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運動的,這些形式,這些意識形式,只有當階級對立完全消失的時候才會完全消失。
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不過,我們還是把資產階級對共產主義的種種責難撇開吧。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
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要做到這一點,當然首先必須對所有權和資產階級生產關係實行強制性的干涉,也就是採取這樣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在經濟上似乎是不夠充分的和沒有力量的,但是在運動進程中它們會越出本身,而且作為變革全部生產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這些措施在不同的國家裡當然會是不同的。
但是,最先進的國家幾乎都可以採取下面的措施:
1.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國家支出。
2.徵收高額累進稅。
3.廢除繼承權。
4.沒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5.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裡。
6.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7.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家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
8.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9.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
10.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等等。
當階級差別在發展進程中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裡的時候,公共權力就失去政治性質。原來意義上的政治權力,是一個階級用以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如果說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中一定要聯合為階級,如果說它通過革命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並以統治階級的資格用暴力消滅舊的生產關係,那麼它在消滅這種生產關係的同時,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消滅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從而消滅了它自己這個階級的統治。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
1.反動的社會主義
(甲)封建的社會主義
法國和英國的貴族,按照他們的歷史地位所負的使命,就是寫一些抨擊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作品。在法國的1830年七月革命和英國的改革運動中,他們再一次被可恨的暴發戶打敗了。從此就再談不上嚴重的政治鬥爭了。他們還能進行的只是文字鬥爭。但是,即使在文字方面也不可能重彈復辟時期的老調了。為了激起同情,貴族們不得不裝模做樣,似乎他們已經不關心自身的利益,只是為了被剝削的工人階級的利益才去寫對資產階級的控訴書。他們用來泄憤的手段是:唱唱詛咒他們的新統治者的歌,並向他嘰嘰咕咕地說一些或多或少兇險的預言。
這樣就產生了封建的社會主義,半是輓歌,半是謗文;半是過去的迴音,半是未來的恫嚇;它有時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評論刺中資產階級的心,但是它由於完全不能理解現代歷史的進程而總是令人感到可笑。
為了拉攏人民,貴族們把無產階級的乞食袋當做旗幟來揮舞。但是,每當人民跟著他們走的時候,都發現他們的臀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於是就哈哈大笑,一鬨而散。
一部分法國正統派和“青年英國”,都演過這齣戲。
封建主說,他們的剝削方式和資產階級的剝削不同,那他們只是忘記了,他們是在完全不同的、目前已經過時的情況和條件下進行剝削的。他們說,在他們的統治下並沒有出現過現代的無產階級,那他們只是忘記了,現代的資產階級正是他們的社會制度的必然產物。
不過,他們毫不掩飾自己的批評的反動性質,他們控告資產階級的主要罪狀正是在於:在資產階級的統治下有一個將把整箇舊社會制度炸毀的階級發展起來。
他們責備資產階級,與其說是因為它產生了無產階級,不如說是因為它產生了革命的無產階級。
因此,在政治實踐中,他們參與對工人階級採取的一切暴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違背自己的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詞,屈尊拾取金蘋果,不顧信義、仁愛和名譽去做羊毛、甜菜和燒酒的買賣。
正如僧侶總是同封建主攜手同行一樣,僧侶的社會主義也總是同封建的社會主義攜手同行的。
要給基督教禁慾主義塗上一層社會主義的色彩,是再容易不過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對私有制,反對婚姻,反對國家嗎?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獨身和禁慾、修道和禮拜來代替這一切嗎?基督教的社會主義,只不過是僧侶用來使貴族的怨憤神聖化的聖水罷了。
(乙)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內容見參考資料5)
(丙)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
(內容見參考資料5)
2.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會的弊病,以便保障資產階級社會的生存。
(中間內容見參考資料5)
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就是這樣一個論斷:資產者之為資產者,是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
3.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在這裡,我們不談在現代一切大革命中表達過無產階級要求的文獻(巴貝夫等人的著作)。
(中間內容見參考資料5)
因此,他們激烈地反對工人的一切政治運動,認為這種運動只是由於盲目地不相信新福音才發生的。
在英國,有歐文主義者反對憲章派,在法國,有傅立葉主義者反對改革派。
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看過第二章之後,就可以了解共產黨人同已經形成的工人政黨的關係,因而也就可以了解他們同英國憲章派和北美土地改革派的關係。
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在法國,共產黨人同社會主義民主黨聯合起來反對保守的和激進的資產階級,但是並不因此放棄對那些從革命的傳統中承襲下來的空談和幻想採取批判態度的權利。
在瑞士,共產黨人支持激進派,但是並不忽略這個政黨是由互相矛盾的分子組成的,其中一部分是法國式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一部分是激進的資產者。
波蘭人中間,共產黨人支持那個把土地革命當做民族解放的條件的政黨,即發動過1846年克拉科夫起義的政黨。在德國,只要資產階級採取革命的行動,共產黨就同它一起去反對專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動性。
但是,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儘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以便德國工人能夠立刻利用資產階級統治所必然帶來的社會的和政治的條件作為反對資產階級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國的反動階級之後立即開始反對資產階級本身的鬥爭。
共產黨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國,因為德國正處在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因為同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相比,德國將在整個歐洲文明更進步的條件下,擁有發展得多的無產階級去實現這個變革,因而德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序幕。
總之,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
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特彆強調所有制問題,把它作為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當時的發展程度怎樣。
最後,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
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結構


《共產黨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後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蘭文、義大利文版撰寫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簡要說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歷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論原理是歷史唯物主義,並根據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和教訓,對《宣言》作了補充和修改。
《宣言》引文說明了《宣言》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目的任務。
《宣言》第一章《資產者和無產者》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
《宣言》第二章《無產者和共產黨人》,說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目的和任務,以及共產黨的理論和綱領。
《宣言》第三章《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假社會主義,分析了各種假社會主義流派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並揭露了它們的階級實質。分為1、反動的社會主義。2、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3、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宣言》第四章《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論述了共產黨人革命鬥爭的思想策略。

序言


1872年德文版

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在當時條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團體的國際工人組織,1847年11 月在倫敦代表大會上委託我們兩人起草一個準備公布的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結果就產生了這個《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幾星期寄到倫敦複印。《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後來又用德文在德國、英國和美國至少翻印過十二次。第一個英譯本是由艾琳·麥克法林女士翻譯的,於1850年在倫敦《紅色共和黨人》雜誌上發表,後來在1871年至少又有三種不同的英譯本在美國出版。法譯本於1848年六月起義前不久第一次在巴黎印行,最近又在紐約《社會主義者報》上登載;現在又有人在準備新譯本。波蘭文譯本在德國本初版問世后不久就在倫敦出現。俄譯本是於六十年代在日內瓦出版的。丹麥文譯本也是在原書問世后不久就出版了。不管近25年情況發生多大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原理到現在還是正確的。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1882年俄文版

巴枯寧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鐘聲》印刷所出版。當時西方只能認為這件事(《宣言》譯成俄文出版)是著作界的一件奇聞。這種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
當時(1847年12月),捲入無產階級運動的地區是多麼狹小,這從《宣言》最後一章《共產黨人對各國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這一章里,正好沒有說到俄國和美國。那時,俄國是歐洲全部反動勢力的最後一支龐大後備軍;美國正通過移民吸收歐洲無產階級的過剩力量。這兩個國家,都向歐洲提供原料,同時又都是歐洲工業品的銷售市場。所以,這兩個國家不管怎樣當時都是歐洲現存秩序的支柱。
今天,情況完全不同了!正是歐洲移民,使北美能夠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這種農業生產的競爭震撼著歐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這種移民還使美國能夠以巨大的力量和規模開發其豐富的工業資源,以至於很快就會摧毀西歐特別是英國迄今為止的工業壟斷地位。這兩種情況反過來對美國本身也起著革命作用。作為整個政治制度基礎的農場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漸被大農場的競爭所征服;同時,在各工業區,人數眾多的無產階級和神話般的資本積聚第一次發展起來了。現在來看看俄國吧!在1848-1849年革命期間,不僅歐洲的君主,而且連歐洲的資產者,都把俄國的干涉看作是幫助他們對付剛剛開始覺醒的無產階級的唯一救星。沙皇被宣布為歐洲反動勢力的首領。現在,沙皇在加特契納成了革命的俘虜,而俄國已是歐洲革命運動的先進部隊了。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迅速盛行起來的資本主義狂熱和剛開始發展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那麼試問:俄國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共佔有形式,是能夠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公共佔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還必須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爾·馬克思 費里德里希·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1883年德文版

本版序言不幸只能由我一個人署名了。馬克思這位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應受到歐美整個工人階級感謝的人物,已經長眠於海格特公墓,他的墓上已經初次長出了青草。在他逝世以後,就更談不上對《宣言》作什麼修改或補充了。因此,我認為更有必要在這裡再一次明確地申述下面這一點。
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而這個鬥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這個基本思想完全是屬於馬克思一個人的。
這一點我已經屢次說過,但正是現在必須在《宣言》本身的前面也寫明這一點。
弗·恩格斯
1883年6月28日於倫敦

1888年英文版

《宣言》是作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綱領發表的,這個同盟起初純粹是德國工人團體,後來成為國際工人團體,而在1848年以前歐洲大陸的政治條件下必然是一個秘密的團體。1847年11月在倫敦舉行的同盟代表大會,委託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個準備公布的完備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手稿於1848年1月用德文寫成,並在2月24日的法國革命前幾星期送到倫敦複印。法譯本於1848年六月起義前不久在巴黎出版。第一個英譯本是由海倫·麥克法林女士翻譯的,於1850年刊載在喬治·朱利安·哈尼的倫敦《紅色共和黨人》雜誌上。還出版了丹麥文譯本和波蘭文譯本。
1848年巴黎六月起義這一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間的第一次大搏鬥的失敗,又把歐洲工人階級的社會的和政治的要求暫時推到後面去了。從那時起,爭奪統治權的鬥爭,又像二月革命以前那樣只是在有產階級的各個集團之間進行了;工人階級被迫局限於爭取一些政治上的活動自由,並採取中等階級激進派極左翼的立場。凡是繼續顯露出生機的獨立的無產階級運動,都遭到無情的鎮壓。例如,普魯士警察發覺了當時設在科隆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一些成員被逮捕,並且在經過18個月監禁之後於1852年10月被交付法庭審判。這次有名的“科隆共產黨人案件”從10月4日一直繼續到11月12日;被捕者中有7人被判處3-6年的要塞監禁。宣判之後,同盟即由剩下的成員正式解散。至於《宣言》,似乎註定從此要被人遺忘了。
當歐洲工人階級重新聚集了足以對統治階級發動另一次進攻的力量的時候,產生了國際工人協會。但是這個協會成立的明確目的是要把歐美正在進行戰鬥的整個無產階級團結為一個整體,因此,它不能立刻宣布《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則。國際必須有一個充分廣泛的綱領,使英國工聯,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魯東派以及德國的拉薩爾派都能接受。馬克思起草了這個能使一切黨派都滿意的綱領,他對共同行動和共同討論必然會產生的工人階級的精神發展充滿信心。反資本鬥爭中的種種事件和變遷——失敗更甚於勝利——不能不使人們認識到他們的各種心愛的萬應靈丹都不靈,並為他們更透徹地了解工人階級解放的真正的條件開闢道路。馬克思是正確的。當1874年國際解散時,工人已經全然不是1864年國際成立時的那個樣子了。法國的蒲魯東主義和德國的拉薩爾主義已經奄奄一息,甚至那些很久以前大多數已同國際決裂的保守的英國工聯也漸有進步,以致去年在斯旺西,工聯的主席能夠用工聯的名義聲明說:“大陸社會主義對我們來說再不可怕了。”的確,《宣言》的原則在世界各國工人中間都已傳播得很廣了。
這樣,《宣言》本身又重新走上了前台。從1850年起,德文本在瑞士、英國和美國重版過數次。1872年,有人在紐約把它譯成英文,並在那裡的《伍德赫爾和克拉夫林周刊》上發表。接著又有人根據這個英文本把它譯成法文,刊載在紐約的《社會主義者報》上。以後在美國又至少出現過兩種多少有些損害原意的英文譯本,其中一種還在英國重版過。由巴枯寧翻譯的第一個俄文本約於1863年在日內瓦由赫樂岑辦的《鐘聲》印刷所出版;由英勇無畏的維拉·查蘇利奇翻譯的第二個俄文本,於1882年也在日內瓦出版。新的丹麥文譯本於1885年在哥本哈根作為《社會民主主義叢書》的一種出版,新的法文譯本於1886年刊載在巴黎的《社會主義者》報上。有人根據這個譯本譯成西班牙文,並於1886年在馬德里發表。至於德文的翻印版本,則為數極多,總共至少有12個。亞美尼亞文譯本原應於幾個月前在君士坦丁堡印出,但是沒有問世,有人告訴我,這是因為出版人害怕在書上標明馬克思的姓名,而譯者又拒絕把《宣言》當作自己的作品。關於用其他文字出版的其他譯本,我雖然聽說過,但是沒有親眼看到。因此《宣言》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現代工人階級運動的歷史;現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
可是,當我們寫這個《宣言》時,我們不能把它叫作社會主義宣言。在1847年,所謂社會主義者,一方面是指各種空想主義體系的信徒,即英國的歐文派和法國的傅立葉派,這兩個流派都已經降到純粹宗派的地位,並在逐漸走向滅亡;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會庸醫,他們憑著各種各樣的補綴辦法,自稱要消除一切社會弊病而毫不危及資本和利潤。這兩種人都是站在工人階級運動以外,寧願向“有教養的”階級尋求支持。只有工人階級中確信單純政治變革還不夠而公開表明必須根本改造全部社會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們當時把自己叫作共產主義者。這是一種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純粹出於本能的共產主義;但它卻接觸到了最主要之點,並且在工人階級當中已經強大到足以形成空想共產主義,在法國有卡貝的共產主義,在德國有魏特林的共產主義。可見,在1847年,社會主義是中等階級的運動,而共產主義則是工人階級的運動。當時,社會主義,至少在大陸上,是“上流社會的”,而共產主義卻恰恰相反。既然我們自始就認定“工人階級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那麼,在這兩個名稱中間我們應當選擇哪一個,就是毫無疑義的了。而且後來我們也從沒有想到要把這個名稱拋棄。
雖然《宣言》是我們兩人共同的作品,但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指出,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屬於馬克思的。這個思想就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並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因此人類的全部歷史(從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統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這個階級鬥爭的歷史包括有一系列發展階段,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一切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差別和階級鬥爭,就不能使自己從進行剝削和統治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的奴役下解放出來。
在我看來這一思想對歷史學必定會起到像達爾文學說對生物學所起的那樣的作用,我們兩人早在1845年前的幾年中就已經逐漸接近了這個思想。當時我個人獨自在這方面達到什麼程度,我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就是最好的說明。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魯塞爾再次見到馬克思時,他已經把這個思想考慮成熟,並且用幾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樣明晰的語句向我說明了。
現在我從我們共同為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引錄如下一段話:
“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由於1848年以來大工業已有了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組織也跟著有了改進和增長,由於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後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特別是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見《法蘭西內戰。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宣言》倫敦1871年特魯洛夫版第15頁,那裡把這個思想發揮得更加完備。)其次,很明顯,對於社會主義文獻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來是不完全的,因為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為止;同樣也很明顯,關於共產黨人對待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的論述(第四章)雖然在原則上今天還是正確的,但是就其實際運用來說今天畢竟已經過時,因為政治形勢已經完全改變,當時列舉的那些黨派大部分已被歷史的發展徹底掃除了。
但是《宣言》是一個歷史文件,我們已沒有權利來加以修改。”
本版譯文是由譯過馬克思《資本論》一書大部分的賽米爾·穆爾先生翻譯的。我們共同把譯文校閱過一遍,並且我還加了一些有關歷史情況的註釋。
費里德里希·恩格斯
1888年1月30日於倫敦

1890年德文版

自從我寫了上面那篇序言以來,又需要刊印《宣言》的新的德文版本了,同時《宣言》本身也有種種遭遇,應該在這裡提一提。
1882年在日內瓦出版了由維拉·查蘇利奇翻譯的第二個俄文本,馬克思和我曾為這個譯本寫過一篇序言。可惜我把這篇序言的德文原稿遺失了,所以現在我只好再從俄文譯過來,這樣做當然不會使原稿增色。下面就是這篇序言:
“巴枯寧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鐘聲》印刷所出版。當時西方認為《宣言》譯成俄文出版最多只是著作界的一件奇聞。這種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在《宣言》最初發表時期(1848年1月)捲入無產階級運動的地區是多麼狹小,這從《宣言》最後一章《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這一章里,首先沒有說到俄國和美國。那時,俄國是歐洲反動勢力的最後一支龐大後備軍,向美國境內移民吸收著歐洲無產階級的過剩力量。這兩個國家,都向歐洲提供原料,同時又都是歐洲工業品的銷售市場。所以,這兩個國家不管怎樣當時都是歐洲社會秩序的支柱。
今天,情況完全不同了!正是歐洲移民,使北美的農業生產能夠大大發展,這種發展通過競爭震撼著歐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這種移民還使美國能夠以巨大的力量和規模開發其豐富的工業資源,以至於很快就會摧毀西歐的工業壟斷地位。這兩種情況反過來對美國本身也起著革命作用。作為美國整個政治制度基礎的自耕農場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漸被大農場的競爭所征服;同時,在各工業區,人數眾多的無產階級和神話般的資本積聚第一次發展起來了。
現在來看看俄國吧!在1848—1849年革命期間,不僅歐洲的君主,而且連歐洲的資產者,都把俄國的干涉看作是幫助他們對付當時剛剛開始意識到自己力量的無產階級的唯一救星。他們把沙皇宣布為歐洲反動勢力的首領。現在,沙皇在加特契納已成了革命的俘虜,而俄國已是歐洲革命運動的先進部隊了。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狂熱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剛開始形成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
那麼試問:俄國農民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還必須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工人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馬克思 費·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大約在同一時候,在日內瓦出版了新的波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隨後又於1885年在哥本哈根作為《社會民主主義叢書》的一種出版了新的丹麥文譯本。可惜這一譯本不夠完備;有幾個重要的地方大概是因為譯者感到難譯而被刪掉了,並且有些地方可以看到草率從事的痕迹,尤其令人遺憾的是,從譯文中可以看出,要是譯者細心一點,他是能夠譯得很好的。
1886年在巴黎《社會主義者報》上刊載了新的法譯文;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譯文。
同年又有人根據這個法文本譯成西班牙文,起初刊登在馬德里的《社會主義者報》上,接著又印成單行本:《共產黨宣言》,卡·馬克思和費·恩格斯著,馬德里,社會主義者報社,埃爾南·科爾特斯街8號。
這裡我還要提到一件奇怪的事。1887年,君士坦丁堡的一位出版商收到了亞美尼亞文的《宣言》譯稿;但是這位好心人卻沒有勇氣把這本署有馬克思的名字的作品刊印出來,竟認為最好是由譯者本人冒充作者,可是譯者拒絕這樣做。
在英國多次刊印過好幾種美國譯本,但都不大確切。到1888年終於出版了一種可靠的譯本。這個譯本是由我的友人賽米爾·穆爾翻譯的,並且在付印以前還由我們兩人一起重新校閱過一遍。標題是:《共產黨宣言》,卡爾·馬克思和費里德里希·恩格斯著。經作者認可的英譯本,由費里德里希·恩格斯校訂並加註,1888年倫敦,威廉·里夫斯,東中央區弗利特街185號。這個版本中的某些註釋,我已收入本版。
《宣言》有它本身的經歷。它出現的時候曾受到當時人數尚少的科學社會主義先鋒隊的熱烈歡迎(第一篇序言里提到的那些譯本便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不久它就被那隨著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敗而抬起頭來的反動勢力排擠到後台去了,最後,由於1852年11月科隆共產黨人被判刑,它被“依法”宣布為非法。隨著由二月革命開始的工人運動退出公開舞台,《宣言》也退到後台去了。
當歐洲工人階級又強大到足以對統治階級政權發動另一次進攻的時候,產生了國際工人協會。它的目的是要把歐美整個戰鬥的工人階級聯合成一支大軍。因此,它不能從《宣言》中提出的那些原則出發。它必須有一個不致把英國工聯,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魯東派以及德國的拉薩爾派拒之於門外的綱領。這樣一個綱領即國際章程緒論部分,是馬克思起草的,其行文之巧妙連巴枯寧和無政府主義者也不能不承認。至於說到《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則的最終勝利,馬克思把希望完全寄託於共同行動和共同討論必然會產生的工人階級的精神的發展。反資本鬥爭中的種種事件和變遷——失敗更甚於勝利——不能不使進行鬥爭的人們明白自己一向所崇奉的那些萬應靈丹都不靈,並使他們的頭腦更容易透徹地了解工人解放的真正的條件。馬克思是正確的。1874年,當國際解散的時候,工人階級已經全然不是1864年國際成立時的那個樣子了。羅曼語族各國的蒲魯東主義和德國特有的拉薩爾主義已經奄奄一息,甚至當時極端保守的英國工聯也漸有進步,以致1887年在斯旺西,工聯的代表大會主席能夠用工聯的名義聲明說:“大陸社會主義對我們來說再不可怕了。”而在1887年,大陸社會主義已經差不多完全是《宣言》中所宣布的那個理論了。因此,《宣言》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1848年以來現代工人運動的歷史。現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所有國家的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
可是,當《宣言》出版的時候,我們不能把它叫作社會主義宣言。在1847年,所謂社會主義者是指兩種人。一方面是指各種空想主義體系的信徒,特別是英國的歐文派和法國的傅立葉派,這兩個流派當時都已經縮小成逐漸走向滅亡的純粹的宗派。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會庸醫,他們想用各種萬應靈丹和各種補綴辦法來消除社會弊病而毫不傷及資本和利潤。這兩種人都是站在工人運動以外,寧願向“有教養的”階級尋求支持。至於當時確信單純政治變革還不夠而要求根本改造社會的那一部分工人,則把自己叫作共產主義者。這是一種還沒有很好加工的、只是出於本能的、往往有些粗糙的共產主義;但它已經強大到足以形成兩種空想的共產主義體系:在法國有卡貝的“伊加利亞”共產主義,在德國有魏特林的共產主義。在1847年,社會主義意味著資產階級的運動,共產主義則意味著工人的運動。當時,社會主義,至少在大陸上,是上流社會的,而共產主義卻恰恰相反。既然我們當時已經十分堅決認定“工人階級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刻也不懷疑究竟應該在這兩個名稱中間選定哪一個名稱。而且後來我們也根本沒有想到要把這個名稱拋棄。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當42年前我們在巴黎革命即無產階級帶著自己的要求參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發出這個號召時,響應者還是寥寥無幾。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數西歐國家中的無產者已經聯合成為流芳百世的國際工人協會了。固然,國際本身只存在了9年,但它所創立的全世界無產者永久的聯合依然存在,並且比任何時候更加強固,而今天這個日子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今天我寫這個序言的時候,歐美無產階級正在檢閱自己第一次動員起來的戰鬥力量,他們動員起來,組成一支大軍,在一個旗幟下,為了一個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國際1866年日內瓦代表大會宣布、後來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會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確立八小時正常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會使全世界的資本家和地主看到:全世界的無產者現在真正聯合起來了。
如果馬克思今天還能同我站在一起親眼看見這種情景,那該多好呵!
費·恩格斯
1890年5月1日於倫敦

1892年波蘭文版

從目前已有必要出版《共產黨宣言》波蘭文新版本這一事實,可以引起許多聯想。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宣言》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測量歐洲大陸大工業發展的一種尺度。某一國家的大工業越發展,該國工人想要弄清他們作為工人階級在有產階級面前所處地位的願望也就越強烈,工人中間的社會主義運動也就越擴大,對《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長。這樣,根據《宣言》用某國文字發行的份數,不僅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工人運動狀況,而且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大工業發展的程度。
因此,《宣言》波蘭文新版本,標誌著波蘭工業的重大發展。而且從10年前上一版問世以來確實已有這種發展,這是絲毫不容置疑的。俄羅斯的波蘭,會議桌上的波蘭,已成為俄羅斯帝國的巨大的工業區。俄國大工業分散於各處,一部分在芬蘭灣沿岸,一部分在中央區(莫斯科和弗拉基米爾),一部分在黑海和亞速海沿岸,還有一些分散在其他地方;波蘭工業則集中於一個比較狹小的地區,這種集中所產生的益處和害處,它都感受到了。這種益處是競爭對手俄國工廠主所承認的,他們雖然拚命想把波蘭人變成俄羅斯人,同時卻要求實行對付波蘭的保護關稅。至於這種害處,即對波蘭工廠主和俄國政府的害處,則表現為社會主義思想在波蘭工人中間迅速傳播和對《宣言》的需求日益增長。
但是,波蘭工業的迅速發展(它已經超過了俄國工業),又是波蘭人民擁有強大生命力的新的證明,是波蘭人民即將達到民族復興的新的保證。而一個獨立強盛的波蘭的復興是一件不僅關係到波蘭人而且關係到我們大家的事情。歐洲各民族的真誠的國際合作,只有當每個民族在自已家裡完全自主的時候才能實現。1848年革命在無產階級的旗幟下使無產階級戰士歸根到底只做了資產階級的工作,這次革命也通過自己的遺囑執行人路易·波拿巴和俾斯麥實現了義大利、德國和匈牙利的獨立。至於波蘭,雖然它從1792年以來對革命所作的貢獻比這三個國家所作的全部貢獻還要大,可是它於1863年在十倍於自己的俄國優勢下失敗的時候,卻被拋棄不管了。波蘭貴族既沒有能夠保持住波蘭獨立,也沒有能夠重新爭得波蘭獨立;在資產階級看來,波蘭獨立在今天至少是一件無關痛癢的事情。然而這種獨立卻是實現歐洲各民族和諧的合作所必需的。這種獨立只有年輕的波蘭無產階級才能爭得,而且在波蘭無產階級手裡會很好地保持住。因為歐洲所有其餘各國工人都像波蘭工人本身一樣需要波蘭的獨立。
費·恩格斯
1892年2月10日於倫敦

1893年義大利文版

致義大利讀者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可以說正好碰上1848年3月18日這個日子,碰上米蘭和柏林發生革命,這是兩個民族的武裝起義,其中一個處於歐洲大陸中心,另一個處於地中海各國中心;這兩個民族在此以前都由於分裂和內部紛爭而被削弱並因而遭到外族的統治。義大利受奧皇支配,而德國則受到俄國沙皇那種雖然不那麼直接、但是同樣可以感覺得到的壓迫。1848年3月18日的結果使義大利和德國免除了這種恥辱;如果說,這兩個偉大民族在1848-1871年期間得到復興並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重新獲得獨立,那麼,這是因為,正如馬克思所說,那些鎮壓1848年革命的人違反自己的意志充當了這次革命的遺囑執行人。
這次革命到處都是由工人階級乾的;構築街壘和流血犧牲的都是工人階級。只有巴黎工人在推翻政府的同時也抱有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明確意圖。但是,雖然他們已經認識到他們這個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對抗,然而無論法國經濟的進展或法國工人群眾的精神的發展,都還沒有達到可能實現社會改造的程度。因此,革命的果實最終必然被資本家階級拿去。在其他國家,在義大利、德國、奧地利,工人從一開始就只限於幫助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但是在任何國家,資產階級的統治離開民族獨立都是不行的。因此,1848年革命必然給那些直到那時還沒有統一和獨立的民族——義大利、德國、匈牙利——帶來統一和獨立。現在輪到波蘭了。
由此可見,1848年革命雖然不是社會主義革命,但它畢竟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了道路,為這個革命準備了基礎。最近45年以來,資產階級制度由於在各國引起了大工業的飛速發展,到處造成了人數眾多的、緊密團結的、強大的無產階級;這樣它就產生了——正如《宣言》所說——它自身的掘墓人。不恢復每個民族的獨立和統一,那就既不可能有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為達到共同目的而必須實行和睦的與自覺的合作。試想想看,在1848年以前的政治條件下,哪能有義大利工人、匈牙利工人、德意志工人、波蘭工人、俄羅斯工人的共同國際行動!
可見,1848年的戰鬥並不是白白進行的。從這次革命時期起直到今日的這45年,也不是白白過去的。這次革命時期的果實已開始成熟,而我的唯一願望是這個義大利文譯本的出版能成為良好的預兆,成為義大利無產階級勝利的預兆,如同《宣言》原文的出版成了國際革命的預兆一樣。
《宣言》十分公正地評價了資本主義在先前所起過的革命作用。義大利曾經是第一個資本主義民族。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現在也如1300年那樣,新的歷史紀元正在到來。義大利是否會給我們一個新的但丁來宣告這個無產階級新紀元的誕生呢?
弗·恩格斯
1893年2月1日於倫敦

作品鑒賞


意義

共產黨宣言的誕生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並在百年之後直接影響了中國幾代領導人的政治方針,推動了中國的發展。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黨的建設思想的集中體現。書中全面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趨勢和途徑。它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闢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打開了通向未來的大門,為人的全面發展和全人類解放指明了路徑,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
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出版。這個宣言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託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綱領。1848年至1850年間,《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並被譯成很多種西歐國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譯文在1850年發表在憲章派領導人喬·哈尼出版的《紅色共和黨人》雜誌上。在這一版上才首次標明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20年,在《宣言》問世后的第72年,由陳望道從日文譯成中文出版。

中國發展歷程


1896年,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留居英國期間,就在大英博物館讀到《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論著。他曾敦促留學生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封面
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封面
1899年3月,上海《萬國公報》刊載節譯的英國社會學家頡德的《大同學》一文就涉及到《宣言》的有關內容。
1905年底,資產階級革命派朱執信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第二號上發表的《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一文,記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學說,並第一次簡要介紹了《宣言》的寫作背景、基本思想和歷史意義,還依據《宣言》的日文本並參照英文本摘譯了該書的幾段文字和第二章的十大綱領全文,並作了解釋。作者將該書的書名譯為《共產主義宣言》。
1908年1月,留日學生創辦的《天義》報第15期發表民鳴從日文翻譯的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寫的序言,同年2-5月該報第16-19期又連載民鳴譯《共產黨宣言》第一章全文。同年,《天義》報出版了《共產黨宣言》中譯本。這些在東京刊出和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文和中譯本,在中國知者甚少。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出現部分中譯文。
1919年4月6日,《每周評論》第16號發表舍(即成舍我)摘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二章最後部分,同年11月1日出版的《國民》雜誌第2卷第1號刊出李澤彰摘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章,年底北大學生羅章龍從德文譯的《共產黨宣言》節本曾經有油印本流傳。
1920年8月,上海的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了陳望道從日文本並且參照英文本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兩個月之內就印刷兩次,迅即售缺。隨後多處翻印,廣為流傳,快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宣言》的第一個中文譯本出版後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又有5個中文譯本陸續問世,譯文質量不斷提高,所收序言不斷增加,發行數量日益擴大。
1949年11月,新中國成立后,在北京印了蘇聯外交出版局出版的收有馬克思恩格斯寫的全部7篇序言的《宣言》百周年紀念本。
1958年,中共中央編譯局校訂了《宣言》的中譯本,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1964年,根據德文並參考英法俄等文本再次作了校訂,出版了單行本,是中國流傳最廣的版本。
1972年5月,新編的四卷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正式出版,其中收入了《宣言》的正文和馬克思恩格斯寫的7篇序言。
1995年6月,又編輯出版了第二版。這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對收載的文獻作了較大調整,並按原著文字對譯文重新作了校訂。
1997年8月,人民出版社又根據《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第二版第一卷中的 《宣言》的新譯文出版了單行本。
共產黨宣言[圖書名稱]
共產黨宣言[圖書名稱]
1998年,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中 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了《共產黨宣言》紀念版。
2021年7月8日,由國家圖書館與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共產黨宣言》專題展8日在國家圖書館開幕,展出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5種語言的《共產黨宣言》版本達306種,含中文版本78種。

作品評價


171年前,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寫《共產黨宣言》,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171年後,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
翻開最新一版《共產黨宣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針對不同時期的特點和不同國情,為其在各國出版撰寫的7篇序言。
正是以這樣的方式,兩位偉人在宣言發表后近半個世紀內,不斷向著世人傳達著他們的重要觀點:“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高舉旗幟、上下求索,一次次實現著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飛躍,走出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道路。
這是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
“從《共產黨宣言》到列寧主義,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清晰看到馬克思主義的紅色基因一脈相承。”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振峰說。
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8個“明確”、14條基本方略,深刻闡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
“無論是奪取政權還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國走的都是自己的道路,可又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說。
這是與時俱進的鮮明品格——
鄧小平曾說,馬克思有他那個時代的語言,我們有我們時代的語言。
171年來,社會主義在理論維度上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在空間維度上實現了從一國到多國的飛躍,在實踐維度上實現了從初步探索到日益成熟的飛躍。這一歷史進程,生動展現了理論和實際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辯證法則。
新時代提出新課題,新課題催生新理論。
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國際環境發生重大改變,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探索新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語言”書寫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
這是始終如一的堅定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
在中國共產黨人看來,《共產黨宣言》不僅是他們的理論基石,更是他們的“初心”和信仰。
毛澤東讀宣言不下百遍,每讀一次都有新的啟發;劉少奇在入黨前,把宣言看了又看,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朱德看到宣言新譯本后,不顧年高體弱專程到中央黨校與參與翻譯的同志交流心得……
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令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真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內容分別是“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與“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他說:“安排這兩次學習,目的是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
萬里之遙,德國特里爾。
自去年5月5日重新開館以來,馬克思故居紀念館的來訪人數已經超過4萬,留言簿里寫滿了來自50多個國家到訪者的感言。
世界東方,中國上海。
黨的一大會址前,參觀者排起長隊。紀念館內珍藏著《共產黨宣言》的首個中文全譯本,紅色的封頁上印著馬克思的半身像。
斯人已逝,真理長存。
回望《共產黨宣言》誕生以來的170年,人類社會見證了種種思潮的激蕩,經歷了無盡的風雲變幻,始終不變的是對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
今天,科學社會主義的火種已在華夏大地燃起熊熊希望之火,震爍寰宇,昭示未來。

作品影響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由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8年2月以德文在倫敦發表,它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宣言》用鮮明透徹的語言闡述了一個新的世界觀,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行動指南。《宣言》不僅對西歐而且對世界,不僅對發表的那個時代而且對當今時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宣言》科學解答了那個時代的基本問題。資本主義在西歐萌芽之後,經歷了長時間的緩慢發展;18世紀下半葉,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資本主義進入了狂飆突進階段;到了19世紀中期,英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的雙重轉型。在生產方式上,機器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和農業,工業社會真正來臨。在社會結構上,與傳統生產方式相聯繫的階級和階層日益沒落,與機器大工業相聯繫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社會兩大主要階級。

作者簡介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馬克思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馬克思創立了經濟理論《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語: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軍事理論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卡爾·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經濟支持。馬克思逝世后,將馬克思遺留下的手稿、遺著整理出版,並眾望所歸地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
恩格斯是馬克思的親密戰友,和馬克思共同撰寫了《共產黨宣言》,共同創立了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參加了第一國際的領導工作。馬克思逝世后,他承擔整理和出版《資本論》 遺稿(第二、三卷)的工作,還肩負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重擔。除同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還著有《自然辯證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反杜林論》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