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金線吊烏龜的結果 展開

金線吊烏龜

毛茛目防己科植物

金線吊烏龜(學名: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是防已科千金藤屬植物。草質、落葉、無毛藤本,高通常1-2米或過之;塊根團塊狀或近圓錐狀;小枝紫紅色,纖細。葉紙質,三角狀扁圓形至近圓形,長通常2-6厘米,寬2.5-6.5厘米。雌雄花序同形,均為頭狀花序,具盤狀花托,雄花序總梗絲狀。

該種植物在中國南方可地栽,作為花廊、籬柵、圍牆的垂直綠化材料;中國北方可盆栽,裝點室內、陽台等處。其塊根可入葯,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分佈範圍


金線吊烏龜
金線吊烏龜
分佈地區西北至陝西漢中 地區,東至浙江、江蘇和台灣,西南至四川東部和東南部,貴州東部和南部,南至廣西和廣東。適應性較大,既見於村邊、曠野、林緣等處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方(塊根常入土很深),又見於石灰岩地區的石縫或石礫中(塊根浮露地面)。

形態特徵


金線吊烏龜
金線吊烏龜
草質、落葉、無毛藤本,高通常1-2米或過之;塊根團塊狀或近圓錐狀,有時不規則,褐色,生有許多突起的皮孔;小枝紫紅色,纖細。葉紙質,三角狀扁圓形至近圓形,長通常2-6厘米,寬2.5-6.5厘米,頂端具小凸尖,基部圓或近截平,邊全緣或多少淺波狀;掌狀脈7-9條,向下的很纖細;葉柄長1.5-7厘米,纖細。雌雄花序同形,均為頭狀花序,具盤狀花托,雄花序總梗絲狀,常於腋生、具小型葉的小枝上作總狀花序式排列,雌花序總梗粗壯,單個腋生,雄花:萼片6,較少8(或偶有4),匙形或近楔形,長1-1.5毫米;花瓣3或4(很少6),近圓形或闊倒卵形,長約0.5毫米;聚葯雄蕊很短;雌花:萼片1,偶有2-3 (-5),長約0.8毫米或過之;花瓣2(-4),肉質,比萼片小。核果闊倒卵圓形,長約6.5毫米,成熟時紅色;果核背部二側各有約10-12條小橫肋狀雕紋,胎座跡通常不穿孔。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喜半陰環境和溫暖氣候。常野生於海拔500-1000米陰濕山坡。越冬溫度為-5度以上。適宜生長於肥沃、疏鬆的土壤中。

繁殖培育


該種植物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6-8月進行。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

栽培技術

地栽:栽培基質宜選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金線吊烏龜在小苗成形后即可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較高、疏蔭之地,但要避開風口。通常在設立好的支架旁,保持50厘米的株距挖穴,其直徑約為30厘米、深度約為30厘米。可在穴中施用適量過磷酸鈣作為基肥。每穴應該放入種苗一株,然後填土踩實,澆水一次即可。
管理:金線吊烏龜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金線吊烏龜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不宜少於4小時。秋末冬初應將枯蔓、落葉及時清除,進行掩埋,以免有礙觀瞻,同時也能減少某些病害的發生。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盤花地不容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發苗很快,成形較快,如有長勢減弱等現象發生時,應該進行更新,以確保植株具有良好的長勢。

主要價值


景觀用途

金線吊烏龜是極好的垂直綠化材料,適宜在公園、庭院中作矮籬,也可盆栽作室內裝飾。塊根可入葯及釀酒。

藥用價值

塊根為民間常用草藥,味苦性寒,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又為獸醫用藥,稱白葯、白葯子或白大葯。
【白葯】地不生,頭花千金藤:根治胃痛腹痛,急性腸胃炎,風濕性關節炎,瘧疾,癰疔腫毒,濕疹《滇葯錄》。全草用於肚痛,蛇咬傷《桂葯編》。【蒙葯】吉輪-囊香-查干:塊根用於急性肝炎,細菌性痢疾,急性闌尾炎,胃痛,內出血,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腮腺炎,毒蛇咬傷,神經性皮炎《蒙葯》。【苗葯】Reib pot jib(銳保地),Jab fangx liangx(加非裂),Uab liubeel(蛙掠半),Roub ghab cut(茹戛粗):塊根外治無名腫毒,疔瘡,治各種毒瘡及毒蛇咬傷,治腹痛《苗醫藥》。【瑤葯】山烏龜:塊根用於腮腺炎,蛇傷,肝炎,痢疾[4]。【侗葯】散門芹(sangl maenc jinc):塊根用於無名腫毒[208]。
塊根(白葯子):苦,寒。清熱解毒,止痛,散瘀消腫。用於胃痛,肝炎,腸癰,痢疾;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外用於痄腮,神經性皮炎,癤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