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禾
熊禾
熊 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號勿軒,晚號退齋。元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建陽崇泰里(今莒口鄉)人,世居雲谷鰲峰之陽熊墩。幼年穎慧,有志於濂、洛、關、閩之學。訪朱熹門人輔廣,拜其為師,游浙江,受業於劉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黃干論學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進士,受任汀州(今屬福建)司戶參軍,頗有政績。
宋亡之後,熊禾誓不仕元,"遂束書入武夷山"(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在五曲晚對峰構築隱居學習的"洪源書室"。隱居之初,以其崇高的氣節和精深的學識吸引了一大批學者和文士,人們尊其為師長,同其研討義理。為此,熊禾開始在書室講學。"四方來學者雲集,糲食澗飲,日以孔孟之道相磨石龍。"(民國《崇安縣新志》)因而盛譽天下。當時的學者名流,諸如胡庭芳、詹君履等人都曾特來拜訪,而求學者更多得難以計數。熊禾為此著手改建書室,將"洪源書室"擴建為"洪源書院"。胡庭芳雖為易學大家,造詣頗深,名重一方,但也經常到洪源書院與熊禾論道。熊禾亦有多篇文字送胡庭芳,闡發自己的理學精要。熊禾十分敬仰朱熹。他在卜居武夷山的12年中,通覽朱子諸書,選擇其中精要者輯為一冊《文公要語》,為人們研習朱熹的思想、理論,提供了極有益的幫助。在洪源書院期間,熊禾還分別上《重修武夷書院疏》、《重建朱文公神道門疏》,以期弘揚朱子之學。
熊禾居武夷12年,回到家鄉建陽熊墩,在鰲峰之麓重建鰲峰書院,講學著述,以奉先聖,繼承理學道統。因書院門對雲谷,改稱雲谷書院,四方學者接踵而至。
熊禾是朱熹的三傳弟子,深受其學說影響,視朱熹為孔子之二,認為朱熹的著述繼往聖絕學,開萬世太平,其學術影響,關係到國家存亡,民心向背。有"宇宙間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勝;孔孟后千五百餘載,道未有如文公之尊"之句(清《武夷山志·重建武夷書院疏》)。熊禾對朱熹的評價,得到後人的贊同,為朱熹在儒家道統中奠定崇高的地位。
熊禾以畢生精力研究儒家經典,繼承、弘揚和發展了朱子理學,成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後人稱譽:"朱熹有功於聖門,熊禾有功於朱熹"。著有《易經講義》、《易學圖存》、《周易集疏》、《書說》、《大學尚書口義》、《三禮考略》、《春秋通解》、《春秋論考》、《四書標題》、《大學廣義》、《四書小學集疏》、《文公要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