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馬鄉

良馬鄉

良馬鄉,隸屬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地處安澤縣東部,東與長治市屯留縣接壤,南與杜村鄉毗鄰,西與府城鎮相鄰,北與和川鎮相接,全鄉行政區域面積290.1平方千米。

2011年,良馬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395元。截至2018年末,良馬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個。

2021年,安澤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4061人。

基本概況


山西省安澤縣良馬鄉位於安澤縣東部,東與屯留縣張店鎮接壤,西與府城鎮相鄰,南與杜村鄉毗鄰,北與和川鎮相接,有“臨汾市東大門”之稱。總面積315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57個村民組,90個自然庄,6456人(2018年),耕地面積30209畝,309國道橫貫全鄉5個行政村53華里,鄉政府駐地良馬村距縣城56華里,全縣著力打造的八個旅遊景區“黃花嶺景區”、“桃花坡景區”都在本鄉境內,全鄉森林覆蓋率67%。

地理氣候


良馬鄉
良馬鄉
良馬鄉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9℃左右,7月最高氣溫達36℃,1月最低氣溫-20℃,無霜期160天左右,早霜多在10月上中旬,晚霜多在次年4月下旬。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平均海拔在1000——1200公尺。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有摩訶嶺等五座海拔較高山峰。
水文
良馬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泗河1條,從東至西流經境內邊寨村、良馬村、司馬村、英寨村、曹家溝5個村,長約35千米。

資源


良馬鄉境內地下礦藏資源貧乏,最大的資源優勢是荒山荒坡多,土地面積廣。全鄉有林面積105698畝,尚有可開發利用的宜林宜牧荒山23萬餘畝,山上植被豐厚,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動物主要有豹、狼、山豬、山羊、山雞、山兔等,植物類有滿山遍野的山桃、山杏、山楂、杜梨、沙棘、酸棗、蘑菇、木耳等,藥用植物以青連殼、黃芩、柴胡、丹參、地榆、防風、遠志、知母、蒼朮等為主。

人口數據


2011年末,良馬鄉轄區總人口66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825人,城鎮化率87%。另有流動人口783人。總人口中,男性3447人,佔51.6%;女性3235人,佔48.4%;14歲以下1020人,佔總人口15.2%,15~64歲人口4436人,佔總人口66.4%,65歲以上人口1226人,佔總人口18.4%。總人口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長率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人。
截至2017年末,良馬鄉常住人口5326人。
截至2018年末,良馬鄉戶籍人口6456人。
2021年,安澤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4061人。

鄉下轄村


良馬村宋店村邊寨村小寨村華寨村英寨村郭都村文上村勞井村司馬村曹家溝村上寨村 

養殖產業


以309國道沿線的邊寨、良馬、勞井、宋店等村為重點,大力發展養殖業。按照“鞏固基礎,完善設施,健康運行,提高效益”的發展方針,以黃牛育肥、天然養雞、養豬為主導產業,做大做強養殖業。

種植產業


種植業發展上:以泗河流域的9個村為重點,按照“圍繞綠色、依靠科技、優化品種、擴張規模”的發展方針,繼續抓好玉米、小雜糧、蔬菜、中藥材四大主導產業,以建設“綠色生產基地”為目標,切實提高經濟作物在種植業中的比重,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產業


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繼續開發利用309國道優勢,大力發展國道經濟,增設服務項目,積極發展流通服務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首先,繼續加大邊寨、良馬兩個商品街建設力度,把它們建成農副產品集貿市場,鞏固餐飲業,發展旅店業,扶持汽修業,開發商貿業,開發東大門,建設大市場;其次,要抓好沿路經濟,鼓勵群眾在309國道沿線興建加水站、拖坡站、汽修站、商店、飯店等服務店鋪,尤其要乘309國道拓寬改造之機,引導群眾轉變服務方式,大膽發展經濟,真正把國道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農副產品


農副產品加工方面:一是要發揮小雜糧優勢,鼓勵廣大農民興辦以小米、玉米、豆類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搞好產品包裝,拓展流通渠道,把產品推向市場;二是以馬保旦黃花嶺農副產品加工廠、田紅斌養雞場為龍頭,把地特產品、山珍野味通過包裝后,推銷出去,提高良馬的知名度,增加農民收入;另外對邊寨磚廠等現有企業,要在政策上傾斜、技術上支持,最大程度地吸收當地剩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真正依靠興辦一批加工企業來帶動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農副產品加工業及個體私營業方面,要從優惠政策、扶持資金和領導力量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幫助企業排擾解難,幫助提高管理水平,使其真正成為一個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屯留縣第五區。
1956年,屬七泉鄉。
1958年,屬上游公社。
1959年,屬八泉公社。
1971年8月,屬安澤縣良馬公社。
1984年8月,良馬公社改良馬鄉。
2001年3月,英寨鄉併入良馬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1年8月,轄良馬、小寨、宋店、邊寨、華寨、良種場6生產大隊。
1984年8月,轄6村民委員會。
2001年3月,增設司馬、英寨、曹家溝、上寨、郭都、文上、勞井7村民委員會,撤銷良種場村民委員會,轄12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良馬、宋店、華寨、邊寨、小寨、司馬、英寨、曹家溝、上寨、郭都、文上、勞井12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良馬鄉轄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良馬村良馬路34號。
良馬鄉區劃詳情
良馬村宋店村邊寨村小寨村
華寨村英寨村郭都村文上村
勞井村司馬村曹家溝村上寨村

交通運輸


2011年,良馬鄉有309榮蘭國道過境。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48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良馬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3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人。
良馬鄉
良馬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良馬鄉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82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3所,在校生251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01年末,良馬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1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4人。
2011年,良馬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000人次,出院病人55人次。
2011年,良馬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良馬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6%。
社會保障
2011年,良馬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1戶,人數319人,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1.17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5人,支出17.55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醫療救助43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7人次,共支出1.82萬元,比上年增長0.5%;農村臨時救濟33人次,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12%。
良馬鄉
良馬鄉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良馬鄉有郵政網點1個,郵政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5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700件,征訂報紙9萬份、期刊5000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20門,固定電話用戶820戶,比上年減少2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5%;行動電話用戶2000戶,比上年增加15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5%。
廣播電視
2011年,良馬鄉有廣播喇叭65隻,通響率95%。
2011年末,良馬鄉廣播綜合覆蓋率90%。有中央電、省、市、縣等12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2139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據古代諺語”此山好水草,馬肥日日健”得名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