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廣州市中醫醫院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當時的警察醫院,解放后命名為"廣州市第三人民醫院",l960年正式命名為廣州市中醫醫院。1995年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l996年被評定為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本院及下屬的五羊門診部、同德門診部均是廣州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是市屬唯一的一所服務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建築面積24,930平方米,開放病床422張,全院現有職工700多人,擁有一批省、市名中醫和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承擔有省市級各類科研課題幾十項,技術力量雄厚。

歷史沿革


1929年6月,廣州市警察局因所屬警員及家屬有病不能及時得到醫治,向廣州市政府提出興辦警察醫院獲批,開始籌建,即為醫院的前身。
1949年12月26日,醫院更名為廣州市公安醫院。
1956年,醫院經市政府命名為廣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1960年,醫院更名為廣州市中醫醫院。
1995年,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2020年,醫院更名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科室設置


醫院設有腦病科、神經內科(腦病科)、脈管炎專病、心血管內科、脈管炎科、血液病科、心血管科(心病科)、呼吸專科、腎病科、內分泌科、風濕病專科、肛腸科、慢性腎功能衰竭專病、腫瘤一區、腫瘤二區、消化(脾胃)科、潰瘍性結腸炎專病、骨傷科、外科、急診科、內科門診、針灸科、婦科、兒科、乳腺專科、重症醫學科、體檢科、皮膚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名醫堂、針灸臨床康復基地、醫學影像科、康復門診、檢驗科、病理科、麻醉專科等臨床科室和醫技科室。

特色專科

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及建設項目:脾胃科(消化內科)、腦病科(神經內科)、腫瘤科、針灸科。
二、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心病科(心血管內科)、腦病科(神經內科)、腫瘤科、骨傷科、針灸科、急診科、潰瘍性結腸炎專病、慢性腎功能衰竭專病、脈管炎(周圍血管病)專病。
三、廣東省中醫名科:腦病科。
四、廣東省“十二五”中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內分泌科、肺病科(呼吸內科)、乳腺外科。
五、廣州市中醫名科:糖尿病專科、中醫婦科、中醫男科。
六、廣州市“十二五”、“十三五”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及建設單位:腦病科(神經內科)、脈管炎科(周圍血管病科)、內分泌科、針灸科。

醫療優勢

一、優勢病種:腦卒中、后循環缺血、血管性痴獃、偏頭痛、重症肌無力、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難治性貧血、晚期肝癌、腎癌、胰腺癌、黃疸、胃十二指腸潰病、急慢性胃腸炎、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頭痛、頭暈、失眠、腰腿疼、頸椎病、面神經炎、便秘、失眠、眩暈、近視、肥胖、心肌病、病毒性性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蛋白尿、血尿、貧血、月經病、婦科炎症、不孕症及盆腔疼痛、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喉源性咳嗽。
二、優勢技術:針灸、電針、溫針、火針、水針、皮內針、平衡針、耳針、埋線、火罐、中藥熏洗、藥物貼敷、門靜脈分流術、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消化道異物取出術、鈦夾止血治療術、食管曲張靜脈套扎術、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術、先天性乳頭內陷矯形術、乳房肥大縮小整形術、乳房下垂上提術、角膜裂傷縫合術、眼部整形術、瞼內外翻矯正術、扁桃腺摘除術、鼻息肉摘除術、聲帶息肉或聲帶結節摘除術。

醫護團隊


廣州市中醫院
廣州市中醫院
姓名: 葉紹偉
職務與職稱: 主任醫師、教授、神經內科技術顧問。中國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診治範圍: 中風、偏癱、帕金森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頭痛、頭暈、失眠、腦炎、脊髓炎、癲癇、多發性神經炎、面神經偏癱、手足腰腿疼痛的治療。

領導團隊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黃德弘
院長祝維峰

醫療設施


醫院開放床位600張,配有全身螺旋CT機、利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高壓注射泵、螺旋CT、彩色多譜勒、水式恆溫箱、心電圖機、心電監護儀、PB-840呼吸機、DragerVitalXL呼吸機、PHILIPS無創呼吸機、FreseniusMedicalCare床邊血液透析機、電子胃鏡、電子腸鏡、十二指腸鏡、膠囊內鏡、胃腸動力檢測儀、結腸途徑治療機、肝康保BILT治療儀、13/14碳呼氣試驗儀、上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腦循環功能治療儀、空氣波生物波壓力循環治療儀、低中頻脈衝電治療儀、電動起立床、全自動治脊床、頸牽機及超激光疼痛治療儀、極超短波治療儀、超聲波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治療機等醫療設施。

學術研究


臨床教學與研究機構

醫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廣州市中醫醫院共建針灸康復臨床基地、廣東省博土后創新基地。

文化傳統


院徽

廣州市中醫院
廣州市中醫院
中華太極陰陽圖,悠悠千古昭著於世,乃華夏傳統文化驕傲象徵。陰陽魚作為中醫志微由來已久,院徽構思取太極圖加以演化,組成漢字“中”字,即中醫、中醫院之意,代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中醫理論的核心——陰陽學說。
負陰抱陽的太極圖意味著陰陽交錯分合,互生互化,循環往複,無窮無盡,在否定之否定中整體和諧發展,寓意中醫學既傳承古訓又不斷吸納新科技,必將蓬勃向前。
綠色的背景寓意生命、春天、大自然,表示中醫以使用天然草本植物為主的特色。白色部分似右手持針左手按押,象徵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炙。
左側及右下方綠色部分分別隱含字母“GZ”,意即“廣州”。
中國民俗崇尚“圓”,“圓”象徵各睦、和諧。院徽整體為圓形,左右環繞,表示醫患和諧共處。白色相交部分似“1人”,象徵廣大員工團結如一人,同舟共濟,攜手共進。

醫院地址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珠璣路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