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彥

李新彥

徠李新彥,第六屆韜奮新聞獎獲獎者。1994年調任人民日報教科文部主任至今,曾獲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全國科普宣傳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人物生平


1945年出生於河北省清苑縣。
1969年8月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
1970年8月-1974年8月在遼寧省本溪市教育局任宣傳幹事。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4年8月-1992年12月,在新華社遼寧分社,先後任記者、主任記者、采編主任、副社長。
1993年1月-1994年11月,在新華社貴州分社任社長、黨組書記,1993年3月被新華社評聘為高級記者
1994年11月任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主任。創辦《健康時報》。
徠在30多年的專業新聞生涯中,足跡遍及祖國東、西、南、北、中,有數百萬字新聞作品發表,上百篇作品榮獲省部以上好新聞獎。還兼任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等職。先後榮獲遼寧省首屆優秀編輯、全國第二屆百佳新聞工作者、地球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六屆韜奮新聞獎等。
李新彥在30年的專業新聞生涯中,刻苦敬業,不事張揚,踏踏實實辦報,老老實實做人,始終戰鬥在采編第一線,捕捉了大量的新聞"鮮魚"、"活魚"、"大魚"。在擔任領導職務后,他依然堅持既當編輯,又當記者,采寫了近300萬字的作品,其中,近百篇獲得省部級以上好新聞獎。

主要成就


在他的筆下推出了改革家王亞忱,科學家蔣新松、張光斗、師昌緒,抗非典英模李愛民、郝敬軍,堅持"太行山道路"的河北農大等諸多先進人物和典型。其代表作《沖不跨的精神大壩》成為抗洪報道的名篇。他組織了鞍鋼技術改造、科技副縣長、東北大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大型報道活動,揭示了改革開放中的一些重大主題。他帶領年輕記者深入貴州貧困山區調研採訪的系列報道《扶貧縱橫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人民日報教科文部,他要求編輯記者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精品意識,按照"三貼近"原則改進工作,新創辦的每周一期四個版的《教科周刊》,可讀性強,逐步成為黨報上的一塊"綠地"。在報社編委會的領導下,他精心組織實施了申奧成功、抗擊非典、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等重大報道戰役和人民日報兩個《號外》的編輯工作。在他的帶領下,教科文部形成了團結、敬業、務實的好作風,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青年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