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馬

我國西南馬的一個地方品種

貴州馬是我國西南馬的一個地方品種,屬於西南型馱、挽、乘兼用。在貴州西部的畢節、六盤水、黔西南等地所產的馬,均屬西南山地型,是國內主要的馬品種,定名為貴州馬。又因為主要產於貴州省的西部和中部,故也稱黔西馬。貴州馬還少量分佈於省內安順、貴陽、黔南等地。目前全省有貴州馬大約35萬匹,其中畢節地區有10萬匹左右。貴州馬,主要特徵為體格矮小、外表清秀、體質結實、行動敏捷、溫馴而具悍威。個體小,軀體呈近高方型結構。頭直而方,耳小而立,領凹寬,頭頸結合良好。毛色以栗、騮色為主。

貴州養馬的歷史很悠久,在漢代出土的許多文物中到處是貴州馬的影子。說到貴州,總是讓人想起南方蠻夷之地那些粗獷的野性的痕迹。雲貴高原,意味著一種廣袤和高度,在這片土地上,人類文明源遠流長,而貴州馬的身影在歷史的長河裡穿梭,直到今天。

產地分佈


貴州馬是我國西南馬的一個地方品種,屬於西南型馱、挽、乘兼用。貴州省農業廳曾經多次組織人員對全省的馬品種進行調查。經調查確認,在貴州西部的畢節、六盤水、黔西南等地所產的馬,均屬西南山地型,是國內主要的馬品種,定名為貴州馬。又因為主要產於貴州省的西部和中部,故也稱黔西馬。貴州馬還少量分佈於省內安順、貴陽、黔南等地。目前全省有貴州馬大約35萬匹,其中畢節地區有10萬匹左右。
貴州省在雲貴高原東部,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廣西盆地之間,地勢西部高,中部稍低,自中部向東以頗為陡峻的坡度下降,岩石嶙峋的懸崖峭壁很多,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東部邊緣的一部分,海拔在1000——2200米之間。
貴州馬
貴州馬
畢節是貴州西部產馬區。該地區平均海拔1491米,最高2900米,最低457米。高原面相當破碎,地形複雜。赫章、威寧一帶多梁伏山脊,頂部平緩,西側陡峻,俗稱“梁子”。該地區有草山草坡一千餘萬畝,牧地廣闊,草質優良。近幾年,農業生產發展速度較快,農副產品種類開始豐富,質地優美。同時由於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逐步普及,馬匹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有所降低,數量也比以前明顯減少。馬匹仍以放牧為主,但進行適當的補飼。
貴州的中部產馬區,地面起伏較大,苗嶺山地嶺谷起伏,山峰海拔在1100~1500米之間,是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貴陽至安順的公路沿線和遵義、都勻等城鎮附近,有許多小型山間盆地和寬谷,俗稱“壩子”,是人煙稠密的農業地帶。南部為石炭岩地區,有廣泛的岩溶地形分佈,嶺谷起伏,平原很少。本區包括安順、貴陽及黔西南、黔南部分地區。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多為丘陵山地,平均海拔1200米,歷年平均氣溫140○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無霜期230天以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是貴州省的農業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並有油菜、大豆、花生等作物,農副產品十分豐富。本地區的農業生產很發達,是貴州省主要的農業區,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但養馬業還是比較發達,馬匹在山區作為運輸的交通工具將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

品種形成


貴州馬
貴州馬
貴州省是多民族的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久與外界閉塞,以致對境內的古代養馬歷史,我們知之極少。該省從春秋時期起分屬夜郎等國,秦代始在東北部置黔中郡,已開始經營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在更邊遠地區則以畜牧業為主,如《史記·西南夷列傳》指出:“隨畜遷徙,毋常處”。《唐書·蠻傳》說:“兩○蠻土多駿馬。”馬之上者作騎乘,下者供馱運。到宋代以後,黔西馬始見出名。如大觀初年(1107年)准播州(今貴州遵義縣)夷界巡檢楊榮之靖,每年買馬五十匹於南平軍(今貴州桐梓縣),厚給馬值,以示優恤。南宋時在羅殿(今貴州省南部)買馬,更推行茶馬制度到該地,規定每年買馬750匹,於今桐梓縣一帶。元代在一亦奚卜薜〈今黔西地區〉養馬,並定於每月寅日給鹽喂馬,與西南各省一併為全國十四道牧區之一。在明、清時代並以貢馬出名。
近世馬市交易在黔西南已很繁盛,如安順縣、關嶺縣花江、貴陽市的花溪黔西縣的鐘山,黔南的獨山縣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場,並以出售牛馬為主,這對貴州馬的擴大分佈起著關鍵的作用。
在1939年以後,原句容種馬牧場遷到貴州省,改為清鎮牧馬牧場,曾在桐梓、惠水羅甸、安順等縣,設過十處馬匹配種站,採用阿拉伯馬和蒙古馬的雜種公馬改良當地馬種。到五十年代末期,採用卡巴金、古粗馬作種公馬,繼續辦過配種站,亦因時間不長,影響面不大,並分別於1960年前後結束。所以貴州馬仍屬本地品種。
貴州高原山巒起伏,道路崎嶇,交通不便,自古以來省內和省際的人民生活物資交流均靠馬匹馱載運輸,隨同公路建設馬車運輸亦與日俱增。這些年隨著重工業的發展,汽車運輸已經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了,當馬車運輸的作用仍舊不能忽略。
苗、回、彝、水族人民喜好“耍馬”。選購外形優美、體格較大的馬,配以美觀的頭絡、鞍具,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耍花山”、九月重陽前後的“過端”,均要舉行騎乘賽馬。比賽方式分別有平地速度賽跑、沖坡、賽走馬、比走法、比速度和比耐力等等,從而加強了馬的心肺功能、促進了肌腱的鍛煉。由此可見,貴州馬是在雲貴高原山區自然條件和勞動人民養馬技能的選育下,培育出來的。它們是具有短小精悍、行動敏捷、役力超強等特點的山地古老馬品種。

體型外貌


貴州馬
貴州馬
唐宋以來,蜀馬,大理馬,貴州馬均以良馬知名。尤其是貴州馬,主要特徵為體格矮小、外表清秀、體質結實、行動敏捷、溫馴而具悍威。個體小,軀體呈近高方型結構。頭直而方,耳小而立,領凹寬,頭頸結合良好。毛色以栗、騮色為主。
按經濟型可分為乘挽型、乘馱型和矮小型。乘挽用馬多斜頸,頸肩結合良好,馱用馬頸多呈水平。○甲高長中等。胸寬深中等,背腰平直,寬而短,胸腹部呈圓桶形,尻短斜,尻肌豐滿。四肢關節發育良好,肩短而立,前肢肢勢端正,後肢曲飛,馱用馬後肢多外弧,蹄質堅實,山地短途使役可不裝蹄跌。皮薄毛細,鬃、鬣、尾毛稠密。毛色較複雜,騮毛、栗毛佔50%以上,青毛、黑毛、兔褐毛次之。
成年貴州馬的體尺見於表一。
表一成年貴州馬體尺
類型
體尺
乘挽型乘馱型矮小型
公馬母馬公馬母馬公馬母馬
體高cm115.25113.74111.63110.24109.67104.00
體長cm115.33114.75109.56108.72108.03106.3
胸圍cm133.73130.07129.08126.34124.8120.2
管圍cm15.1714.7715.4214.8913.312.4
貴州地區農業牧業生產相對落後,貴州馬的飼養管理粗放,形成了貴州馬耐粗飼、適應性強的特點。他們雖然體格小,但作為勞力、挽力和馱載的能力卻非常強、而且速度快。貴州馬主要用于山區馱載運輸,馱馬一般1.5歲開始使役,載重可超過體重50%。據馱載測定記錄:公馬馱108.41千克,母馬馱91.9千克,日行30公里,時速5.24公里,可以連續使役半月以上。中等個體的成年貴州馬(公馬)負重100公斤,日行20—30公里,即使行走於群山小道之間,也同樣穩健靈活。四、生產性能
貴州馬如果用於挽曳運輸,可以從3歲開始使役,成年挽馬能拉750千克,日行20—30公里,使役年齡超過25年。據測定,單馬駕小膠輪車,載重551.7千克,行程10公里,需1小時19分25秒,平均時速7.5公里。雙馬駕膠輪車,載重560千克,行程10公里,需1小時1分29秒,平均時速9.5公里。單馬車可載重500~700千克,雙馬車可載重700~1000千克,用輕快步行進,平均時速7公里。
作為乘騎,貴州馬行走快速而穩當。1983年貴州省黔東南州舉行賽馬比賽,前三名均被貴州馬獲得。1945年貴陽市舉行的賽馬會上,在跑馬場平地賽跑中,1000米為1分20秒,1600米為2分10秒。這樣的紀錄,對於小型馬種是世所罕見的。又據1981年10月在三都縣水龍區一段5公里公路上的速力測驗,在有4個彎道、4處陡坡的情況下,共測168匹馬。其跑步速力記錄:1000米為1分33.5秒,1600米為2分36.8秒,3200米為5分35.7秒,5000米為9分38.5秒。對側步速力記錄:1000米為2分47秒,1600米為5分7.9秒,3200米為7分37.9秒。這些記錄可證明貴州馬有優越的騎乘性能。
貴州馬無論在馱、乘、挽等方面均表現出吃苦耐勞的特徵,是邊遠山區運輸的重要動力。幾十年來,貴州省城鄉之間大多形成公路網,馬用於挽車運輸中發揮了不可磨滅得作用。貴州馬是貴州省山區運輸重要的動力。
除適應貴州山區的條件外,據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反映,該品種在零下10~30○C之間的環境條件下,其生長發育和繁殖性能仍正常。在產區,對飼料不苛求,山區飼養以放牧為主。近城鎮作挽用的馬,飼料單一,日飼玉米2.51千克,稻稈3.5千克。此外還吃馬鈴薯。蔬菜有胡蘿蔔;水果有生梨、甘蔗、香蕉皮。馬糞球可作肥料。馬尿含有大腸桿菌,請注意衛生少接觸以免腹泄。公馬均不去勢,役用仍極馴服,既耐粗飼,而且役力持久。
貴州馬性成熟年齡1.5~2歲,體成熟年齡3歲,初配年齡3歲,發情旺季4~7月份,發情周期17~34天,平均21天,發情持繼期4~7天,妊娠期333天左右。馬駒產後隨母馬哺乳,一歲時離乳。繁殖年齡3~16,繁殖率在70%左右。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29日,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評價與展望


貴州馬是我國優秀的山地小型品種。它具有短小精悍、體質結實、行動敏捷、富於悍威、性情溫馴、適應性廣泛等特點。役用能力強而持久,役用年齡可達25歲,是交通運輸、農業生產的重要役力。
今後應以本品種選育為主,以保持其優良性能。選擇外貌優秀、體型好、體質結實的公馬作種馬,適當地逐步提高體尺,使其更好地適應山區生產的需要。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貴州馬也應當在騎乘用馬方面有所發展,培育一些性情溫順,外表美觀的騎乘用馬,另一方面,因為在黔西、大方、納雍等縣的養馬區內,還有一種體高1米左右,體重僅100—125公斤的小型矮馬,可以在此基礎上培育出專門的矮馬品種。
一匹貴州馬,從山上走向山下,從高原走向平原,從鄉村走向城市,曙光,正好照耀著它結實的棕紅色的臀部。不是在水邊,就是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