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鎮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

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位於綿陽市西南距城區13公里,綿中公路穿境而過。

2019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玉皇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楊家鎮管轄,楊家鎮人民政府駐興楊路27號。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楊家鎮常住人口為20508人。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和國家衛生鄉鎮(縣城),楊家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鄉鎮概況


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位於綿陽市西南距城區13公里,綿中公路穿境而 過。2008年,楊家鎮幅員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31公頃;森林面積1205.9公頃;轄12個村,90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1個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5758戶、15865人,其中:農業人口5137戶、14929人,非農業人口621戶、936人。人口出生率6.4‰、自然增長率-0.5‰,符合政策生育率90%。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0763.47萬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財政稅收102萬元。

人口數據


總人口13768
7137
6631
家庭戶戶數4939
家庭戶總人口(總)13768
家庭戶男7137
家庭戶女6631
0-14歲(總)2657
0-14歲男1344
0-14歲女1313
15-64歲(總)9842
15-64歲男5175
15-64歲女4667
65歲及以上(總)1269
65歲及以上男618
65歲及以上女65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495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楊家鎮常住人口為20508人。

下轄村莊


羅漢寺村王家橋村高山寺村柏林灣村回龍寺村雲林村萬和村川主廟村朵朵樹村團陽寺村高碑埡村興隆村

經濟發展


2007年,是鎮五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鎮發展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一年來,鎮人民政府在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的領導下,在鎮人大主席團的監督下,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服務科技城、推進城鄉一體化”戰略統攬全局,堅定不移地強攻產業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圓滿地完成了鎮五屆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970萬元,比上年增長24.7 %;完成稅收123萬元,比上年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924元,比上年增加450元。全鎮經濟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社會政治持續穩定。
一、鎮域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勢頭
1、工業發展開始起步,規模工業實現零的突破。全鎮工業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成功引進了投資達300餘萬元的釩瑞紡織有限公司,年產值可突破500萬元,使我鎮規模工業實現了零的突破;落戶的建國油漆廠進入基建準備階段。2007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024萬元,增長69%,規模工業產值實現720萬元,工業固定資產投入達550萬元。
2、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一是以龍頭企業為帶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2007年引進的金翼公司在我鎮發展法國威邁F1代蘆筍220畝,有效帶動了全鎮蘆筍產業發展。二是按照“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的發展目標,著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努力打造楊家品牌。作為“國家級無公害優質稻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的柏林灣村,已帶動全鎮發展無公害優質稻8500餘畝。通過爭取,在羅漢寺村、王家橋村建立了涪城區設施農業示範園,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積極鼓勵高碑埡村、朵朵樹村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全鎮常年蔬菜達到1.5萬畝(含複種指數),以蔬菜、蠶桑、養殖、無公害水稻為主的產業格局已逐步形成。三是狠抓產業大戶的培植,目前全鎮已有種養業大戶127戶,新增純收入4萬元以上的種養殖大戶36戶,全鎮蔬菜產量達到1.5萬噸、蠶繭產量13噸、優質香稻850噸,生豬出欄3.15萬頭,小家禽出欄68萬隻,水產品750噸。四是加快產業服務體系建設,做好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專門聘請了1名蔬菜專業技術人員,為發展蔬菜提供技術服務;狠抓新型農民培養,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大農業新技術、新設備、新品種的推廣,2007年培訓農民2000人次;落實農業服務各項措施,定期開展農業生產資料市場檢查,嚴打各類假冒偽劣種子、肥料,保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3、第三產業穩步發展。2007年鎮政府繼續加大了發展三產企業的工作力度,成功引進碧水藍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200餘萬元發展集餐飲、商務、娛樂、休閑為一體的農業觀光產業,引進雙龍休閑村投資40萬元,興建1處集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家樂園;鎮政府還利用場鎮新區建設,優化經營環境,吸引周邊鄉鎮群眾到場鎮參與集貿活動,大力發展個體工商戶,提升場鎮商氣、人氣。2007年,全鎮三產增加值實現996萬元。
4、財稅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堅持依法治稅、嚴格稅收征管,重視稅源培植,全年鎮本級稅收完成103萬元;二是繼續嚴格實施村(社)財務鎮監管,對全鎮村、社財務進行了清理審計,增加收支的透明度,鼓勵群眾參與民主監督和管理,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和增加債務;三是加大對村社政權建設、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
5、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樹立“大服務促進大招商”的思路,堅持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智招商,利用土地補划政策,盤活資源。2007年,共引進和協議引進釩瑞紡織、建國油漆、金翼公司等5戶企業,投資總額達8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