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鎮
玉皇鎮
玉皇鎮位於涪城區的西南面,距綿陽城區18.6公里,素有綿陽“南大門”之美譽,幅員面積28.86平方公里,轄8個自然村72個村民小組,耕地15667畝,人口10500人。近年來,鎮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同步推進,先後被評為省文化先進鎮、市綜治模範鎮、雙擁模範鎮、村民自治示範鎮、六好鄉鎮黨委等稱號。
觀建於明成化年間,原名白水寺,后因廟內供有玉皇大帝神像,故名玉皇觀。1950年建玉皇鄉,1958年為玉皇公社,1983年復為玉皇鄉,1997年置鎮。產稻、小麥、玉米、油菜籽、花生。是物資集散地。綿中公路貫境。區劃代碼為510703109,長途區號為0816,郵政編碼為621000,車牌號碼為川B。
玉皇鎮
玉皇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0102 |
男 | 5320 |
女 | 4782 |
家庭戶戶數 | 358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0102 |
家庭戶男 | 5320 |
家庭戶女 | 4782 |
0-14歲(總) | 1958 |
0-14歲男 | 1049 |
0-14歲女 | 909 |
15-64歲(總) | 7194 |
15-64歲男 | 3805 |
15-64歲女 | 3389 |
65歲及以上(總) | 950 |
65歲及以上男 | 466 |
65歲及以上女 | 48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9820 |
玉皇鎮區位優勢突出,地處綿陽構建百萬人口大城市核心層、涪城工業發展輻射區,位居四縣八鄉交匯處。鎮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18公里柏油路縱貫東西,4公里水泥路橫連南北,125公里網路路四通八達,晴雨暢通,62路、28路公交車直達腹地、通訊、供水、電力適度超前,能滿足玉皇20年內發展所需。
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蠶桑、畜禽、蔬菜等農業支柱產業基礎穩固,輻射帶動力強。
面向未來,玉皇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優化軟硬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為工作主線,培育骨幹工業企業,扶持業主大戶,統籌鎮村經濟社會發展。
玉皇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淳樸的風土人情,良好的投資生活環境,為八方賓朋的居家置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以投資50萬元建成的多功能文化公園、近十萬平方米的存量閑置資產和數百畝公路沿線、集中成片的良田沃土為代表的儲備資源正在熱銷中。
玉皇鎮
玉皇鎮發展蠶桑基地4200畝,制種水稻1000畝,“香優61”優質稻2000畝,小麥良種繁育800畝,水果基地1500畝,發展種草760畝,養肉牛500頭,2003年上半年,實現了農民增收65元的奮鬥目標,達到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2003年7月,玉皇鎮已建設糧油協會、蠶絲協會、小家禽協會、肉牛協會、水果協會等農產品協會5個,改建原農業合作社級合作經濟組織72個,涉及全鎮8個村72個村民小組,帶動農戶率30%。這些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在引領農民走向市場中正顯示出越為越強大的凝聚力。在發展協會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過程中,玉皇鎮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玉皇鎮
同時,還積極組織幹部、種養大戶、社員代表到周邊地區學習、考察、取經。如鎮政府先後組織老君、堅堡梁、鮮家壩、草堂、新埝等村社幹部、群眾到劍閣、平武、中江、三台學習種草養畜;發展奶、肉牛與山羊生產;組織到成都、江油、高新、城郊等到地學習水果發展;組織到關帝學習小家禽生產;組織到大卡車公司學習水稻制種等良種繁殖;組織到三維食品公司學習食用菌生產;到市區內外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典型經驗,開闊了視野,增強了發展的信心。
二是切實為農民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一方面是為社員在決策發展項目之前,為社員提供信息服務和相關諮詢服務,為其正確決策當好參謀;另一方面是在項目的發展運作和實施過程中,切實為社員提供技術配套服務、資金扶持服務和環境改善服務;再一方面是為社員提供後續的賣出服務,主要是市場行情的通報及跟蹤服務,最終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式的服務。如在發展水稻制種過程中,為其多方引進公司,讓其在比較中擇優選用;在中期為其提供技術服務,為其銷售種子把關拿脈當後盾,最終使農民受益。又如生產的中藥材,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找商家四處奔走,寂農民賣出最高價,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三是致力於建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社員和利益共同體,將二者有機的捆綁在一起,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亨,主要是讓經濟組織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為社員多思多想。
本立腳點“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玉皇鎮十分注重將協會、合作經濟組織的利益與農戶持鉤。如在蠶協會發展蠶桑過程中,就採取了風險抵押金制度等。
柚子,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油菜,水果,蠶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