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話

綿陽話

綿陽話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種代表性方言,屬於四川話的一種。綿陽話分佈區域主要是綿陽市城區、近郊,綿陽以南的大多數城市,如德陽、羅江等地使用的方言也通常被歸入綿陽話。但是,這也僅僅代表綿陽地區的四川話。德陽話則更近似於成都話,其語氣、語調、辭彙已經和綿陽話大不相同。

地理位置


綿陽(Mianyang),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稱“涪城”、“綿州”,是享譽世界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故鄉。
自公元前201年漢高祖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歷來為郡、州治所,后因城址位於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

主要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綿陽附近的縣(市)的綿陽話也略有不同,主要表現在語氣、語調及部分辭彙上面。比如說三台話,就常常把下面幾個字的讀音混淆:
“肥皂”說成“回皂”,“不會”說成“不費”,“回去”說成“肥切”,房子——黃子,菜籽花兒飛飛黃——菜籽花兒灰灰房。
又比如鹽亭話,是綿陽話中口音最重的方言,其實鹽亭話的詞語除了一個“安得兒逸”比較特別外,其他的和綿陽城區的語言沒有什麼不同,但是由於口音很重,所以特別明顯。
江油、安縣平武北川(少數民族語言除外)的語言和綿陽城區的大致一樣。只是江油話愛說個“嗯哪”(是),安縣把“沒有”說成“梅有”。
綿陽話中還有個奇怪的辭彙叫做“打餅子”,這是綿陽人的獨創(申請了專利的),意思是做愛。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為什麼偏偏說是打餅子呢?打其他的都不可以嗎?
總的說來,綿陽話語氣和語調都要剛硬一些,適合吵架用。不如成都話那樣柔和纏綿(適合耍朋友用),也不象樂山話那樣拗口和彆扭(適合冒充外省人)。同時還有以下特點:
1.濁聲清化。
例如:“拜”(bài)“敗”(bài)“富”(fù)“父”(fù)“旦”(dàn)“蛋”(dàn)
2.平分陰陽(陰平、陽平)。
例如:“衣”(yī)、“宜”(yì)
3.入聲未作保留。
4.前鼻音、后鼻音混淆。

方言舉例


綿陽話
綿陽話
1.耳東些:扔掉東西。
2.孤到:蹲下。
3.撇脫:耿直。
4.皮坨子/坨子:拳頭。
5.倒拐子:手肘。
6.克膝門兒:膝蓋。
7.雀麻黑/雀麻打黑:漆黑。
8.交帕濕:濕漉漉的。
9.緊它:別管他了。
10.爪子蠻:幹什麼呀。
11.浪悶/浪個:怎麼。
12.晌午:中午。
13.晚黑:晚上。
14.屙秋俐:吃喝。
15.殺閣:結束。
16.爛絲娃子:不聽話的孩子。
17.輕疼:很痛。
18.靠是:實在。
19.梭葉子:品行敗壞。
20.舍物:怪物。
21.蛤午:下午。
22譚豁子:神經病
23賊娃子:小偷
24耳屎:耳光
25板凳兒:凳子

特色語言


臭一般說旁臭
甜一般說閩甜
苦一般說焦苦
重一般說邦重
長一般說飛長
徠哭一般說驚叫喚
輕一般說撈輕
酸一般說溜酸
爛賊的意思是壞蛋
把腿併攏,意思是把腳收直
稱展--一般就是好的意思,比如說這衣服很稱展
哈本兒一般是指笨蛋,傻子比如,你龜兒子哈本兒。
龜兒子罵人的話,也用來熟人打招呼。比如你龜兒子來了撒。
安得兒逸安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