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迦太基的結果 展開
- 腓尼基人建立的古國
- 地中海地區古城
迦太基
地中海地區古城
迦太基古城遺址,位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城東北17公里處。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迦太基古城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b/m9ba43c948298262951649cefc47a2f10.jpg)
迦太基遺址
中文名稱: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2/me257526831cc65bbaf7456cf2b15490e.jpg)
迦太基遺址
其中著名的安東尼浴池,是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安東尼時期建成,古城內有一座基督教堂遺址,是突尼西亞境內最早的基督教堂。挖掘出來的腓尼基時代的遺物,大多是墳墓、石棺和墓葬品。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9/m19924d522390dfb9065405cc4b69e20f.jpg)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古城最古老部分位於緊靠海岸的比爾薩山下,是迦太基城的中心。比爾薩山最南部為迦太基生殖女神塔甩特的聖殿。最南端是和薩山拉姆堡商港。此爾薩山上曾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城牆長達34公里,高13米、寬8米,每隔60米就設一座瞭望塔。通過發掘,除宮殿、住宅等建築依稀可辨之外,還發現了一批石棺和隨葬品以及拜占庭時代的宮殿遺址。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c/m1c07e401cbc6e54812a4372535344a5c.jpg)
迦太基遺址
住宅區也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飾有人像、獅頭、馬身等。在數處庭院的地面上,有2000多年前用各種顏色小石塊拼成的鑲嵌畫,殘存部分的色澤依然絢麗華美。畫面的內容有馬、少年捕鴨、生動的鹿等,這些都顯示了羅馬時期迎太基鑲嵌畫的成就。羅馬時期修建的迦太基古城同其他羅馬城市一樣,有圓形劇場和橢圓競技場。劇場分成3個部分,各用柵欄隔開,樂隊席后都有5個人台階,舞台前面都著幾個壁龕。后牆有3個門,舞台兩側的門直通場外的柱廊。舞台對面是平圓形石看台,共21級。橢圓形競技場也相當大,可容納5萬多觀眾。迦太基被毀后,這裡成為採石場,建築材料被移作他用,只留下了建築遺趾。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1/m912bc13561fee988993427dc4797fc02.jpg)
迦太基遺址
在迦太基遺址中,有一處古代腓尼基人的港口,以挖掘的渠道與地中海相連,用不同高低的水位控制船隻進出,最多可停泊船隻220艘。這處港口遺址包括軍港和商港,商港較小,位於軍港的南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雖然這兩個港口似乎小了些,但是畢竟還是說明了腓尼基擅長於航海經商的特質。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1/m11161435f88c1999cc344cb4fa795811.jpg)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2/me257526831cc65bbaf7456cf2b15490e.jpg)
迦太基遺址
現在,迦太基遺址已建起一座雄偉的博物館,陳列著歷代文物,其中有腓尼基時代的石棺、隨葬物等。出土文物中刻有腓尼基文字的石碑進一步證實了腓尼基人最早創造了世界拼音文字的論斷。古迦太基人有殺害兒童向神獻祭的陋俗,古城遺址中發現的盛放兒童屍骨的容器,使人們深感痛惜。最有名的是所發現的鑲嵌畫,琳琅滿目,蔚為大觀。據說,迦太基是世界上鑲嵌畫出土最多的地方。博物館中有10多種描繪四季變化的鑲嵌畫,常以花神代表春,麥穗女神代表夏,葡萄女神代表秋,橄欖女神代表冬,這些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充分展示了迦太基當時作為地中海古代文明櫥窗的面貌。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3/mc337285212c49efb9504d7fe8c1c0dfd.jpg)
迦太基遺址
公元前264年起,迦太基和羅馬帝國間曾爆發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戰敗,都城被羅馬人縱火燒毀。數十年後,羅馬人在廢墟上建起了新城,成為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人口最多時達六十萬。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座近三千年的歷史名城幾經興廢,如今人們只能從留下的斷牆殘柱、墓葬、石碑、鑲嵌畫和挖掘整理的遺物中,窺其繁華興盛之時的面貌。在遺址靠近海邊處,有一比較完整的安東尼公共浴室。其上部建築已不復存在,但從地層結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兩邊對稱排列著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逐漸升溫熱水室、溫水室、冷水室、健身房和游泳池。浴室的水由60公裡外扎格旺渡槽引來。
在迦太基還有古羅馬斗獸場、古城遺址和劇場。古羅馬露天劇場全部用石頭砌成,至今仍在使用。突尼西亞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羅馬帝國將近600年的統治,在突尼西亞的土地上留下了千年不滅的印記,其中位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市北郊的迦太基古迹最為有名。迦太基城最早雖為腓尼基人所建,但它現存的遺址卻是羅馬帝國當年興建的城市的遺跡。站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迦太基遺址上,那些歷經滄桑依然矗立著的斷壁殘垣,會使人產生無限遐思。
突尼西亞市以南約200公里的傑姆古羅馬斗獸場也是著名的古迹。斗獸場呈橢圓形,看台可容納3.5萬名觀眾。這個斗獸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較好的三個古羅馬斗獸場之一。前來參觀的人說,看了傑姆斗獸場,就等於去了義大利。
據羅馬史詩《埃涅阿斯記》描述:為躲避兄弟的仇視,腓尼基的狄多逃離了泰爾王國,來此領導著這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從遠處,你能眺望這座崛起的城市,泰爾人的領地,它就是始建於公元前8世紀的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3/md3802888263468e93f74675c16a0d9b9.jpg)
迦太基遺址
當羅馬與迦太基這兩個強國之間的敵意不斷增長時,大約在公元前264至公元前241年間,爆發了第一次戰爭,開始了公元前218年的遠征。結果,迦太基人戰敗,被迫割讓了西西里,並支付了巨額戰爭賠償。公元前218年,漢尼拔抓住機會,主動出擊,橫掃伊特拉斯坎(義大利西部一古國),並於公元前216年在卡尼爾戰役中擊敗羅馬軍隊。漢尼拔是迦太基的年輕軍事將領。他率領3.8萬名步兵,8000名騎兵,以及37頭大象,越過阿爾卑斯山,出其不意地攻佔了義大利。這次奇襲至今仍傳為美談。漢尼拔連續數年轉戰義大利,並不斷取得勝利,但在第二次迦一羅戰爭中,羅馬人侵佔迦太基,漢尼拔不得不率軍返回。第二次迦一羅戰爭以漢尼拔在佐馬戰役中遭到失敗而於公元前202年結束。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c/m1c07e401cbc6e54812a4372535344a5c.jpg)
迦太基遺址
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變得日益強盛。它建立了自己的艦隊,並取得了好些殖民地。迦太基人在靠近托斐斯的地方建造了兩個人工港口。這兩個港口是他們海上的象徵。許多現代遊客對它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個港口為圓形的軍港,中間一個小島有著可同時容納許多艦船的干船塢空間。據希臘歷史學家埃庇爾的估計,這個軍港能容納200多條艦船。埃庇爾對該軍港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考古學家的證實。與軍港相連接的是一個大型的商用港口。這個港口的入口處現已被探明。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8/m185e9b64eabc18dbc714015a4ab87bd4.jpg)
迦太基遺址
儘管進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有些線索仍然撲朔迷離。甚至迦太基城建立的日期也無法確定。據文字記載,迦太基是建於公元前9世紀的末期,然後考古發現的遺物卻表明,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以前,那裡根本無人居住。最初的考古發現,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個名為托斐斯的地方,顯然曾作為向女神坦尼特貢奉的祭壇。那裡,大量的兒童被作為祭品。月光下的宗教儀式上,一些2-3歲的兒童被祭奉給拜埃爾--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太陽神。將一些名門望族的成員和來世所需的用品一起關入墓穴,進入另一個世界,這種做法在那裡墓穴,進入另一個世界,這種做法在那裡似乎是一種傳統。關於狄多死亡的傳說可能基於一種原始的思想:一個國王或皇后的去世會造福於這個國家。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b2298a25594c3bd2448f4a2fcaaef7.jpg)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在腓尼基語里的意思是新城。傳說,它是由狄多運用自己的智慧創建起來的。她為了逃避排擠自己的兄弟--腓尼基國王,逃離了自己的國家,抵達現在突尼西亞附近的希爾巴斯轄區。為了給自己和隨從們找到一塊落腳地,她請求努米德親王賜給她一塊用一張牛皮所能夠包住的土地。然後她把牛皮剪成細條,並以此圍住了比爾薩山丘,即今天聖路易大教堂矗立的位置,開始在那裡建造“新城”迦太基。要分辨歷史事實和傳說,有時的確很難。儘管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有些線索仍然撲朔迷離,甚至迦太城建立的日期也無法確定。據文字記載,迦太基是建於公元前9世紀的末期,然而考古發現卻表明,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以前,那裡尚無人居住。
埃爾·傑姆競技場歷史悠久,建於公元3世紀初。它是古羅馬帝國在此處留下的一座著名建築。不少法國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樓拜等都曾專程來此觀光,並將它描述為“世界上美妙絕倫的斗獸場”、“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過的標誌和象徵”。它是世界三大競技場之一,高36米,建有500個門,可同時容納4萬人。這裡的羅馬建築、雕刻都令今人讚嘆不已。斗獸場圍牆高大,層層拱廊相連,構築典雅,人行其間,彷彿在古代城堡殿廊中穿行。端坐在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的斗獸場,盡收眼底。如今突尼西亞政府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辦“迦太基國際聯歡節”。
在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變得日益強盛。帝國建立了自己的艦隊,並獲得了大量殖民地。迦太基人建造了兩個人工港口,這兩個港口是他們海上實力的象徵。在現在的遺址上,還能見到這兩個港口的影子。其中一個港口為圓形的軍港,中間一個小島有著可同時容納多艘艦船的空間。據記載,這個軍港能容納200多艘艦船,這種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考古學家的證實。與軍港相連接的是一個大型的商用港口,這個港口的入口處現已被探明。
安東尼浴場是羅馬皇帝安東尼修建的。如今,地面建築只剩下柱石殘牆,但從底層結構可以看出兩邊對稱地排列著的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溫水室、冷水室和健身操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過渡槽從60千米外引來的。渡槽全部以石築成,現僅存數段,3萬立方米的貯水池至今仍能使用。最令人陶醉的是從觀景台上向湛藍的大海和矗立在其後的高山眺望。在羅馬別墅的考古公園裡,當人們置身於用卓越的建築藝術重建的亭台樓榭之中,也就不難想像出當時的貴族們是過著怎樣的醉生夢死的生活。
迦太基古城遺址(Carthage)到突尼西亞旅遊的必游之地。位於突尼西亞城東北17公里處,瀕臨地中海,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比羅馬城早61年。曾是地中海上強盛的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是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的中心。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羅馬人佔領時期重建的。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確。在迦太基古迹附近有一座新落成的現代化博物館,館內保存並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1978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迦太基遺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中。突尼西亞政府在這個遺址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
![迦太基遺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8/m28779a943efb843a21143e2cef631d64.jpg)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城遭羅馬軍燒毀,夷為廢墟。現在所見到的迦太基古城遺址,是羅馬人在公元前146一公元439年佔領時期重建的,該城曾發展為當時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當時主要建築有長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牆以及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競技場、跑馬場,劇場、基地和港口等,現在依舊依稀可辨。沿西面坡路攀上山丘就會看見聖·路易大教堂。它雄踞在丘頂北部,是1890年為紀念遠征北非而死在此地的法國國王聖·路易九世而建造的。大教堂的東側毗鄰著一座宏偉建築,是迦太基文明博物館,專門展出迦太基考古區出土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資料。石上的字跡至今清晰可辨,傳說就是這古老的字母後來成為希臘和阿拉伯採用字母的根源,從而流傳到世界各地。
站在山頂,地上零星地灑落著一些古迹殘痕。厚大的石塊砌成的牆基、粗大斷折的花崗石圓柱,顯示了當年巨型建築的規模和輝煌;原殿堂廊廈中雕有花籃形、卷葉形、鈴形、荷花形、棕櫚葉形、獸形、扇形等各式形狀的花崗石柱頭,雕刻精細,逼真生動。這裡也是迦太基帝國的政治中心--政府大廈。安東尼浴室是羅馬皇帝安東尼修建的,佔地面積約三公頃半,地上建築只剩下柱石殘牆,但從底層結構可以看出兩邊對稱的排列著的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溫水室、冷水室和健身操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過渡槽從60公裡外的扎古角引來的。渡槽全部以石築成,現僅存數段,三萬立方米的貯水池至今仍使用。古羅馬露天劇場也是聞名於世的古迹。它由舞台和觀眾席組成,觀眾席成半圓形,是用石頭砌成的,音響效果良好。劇場四周林木扶疏,芳草萋萋,突尼西亞政府每年在這裡舉辦“迦太基國際聯歡節”。
雖然迦太基帝國在這兒曾經輝煌過,但隨著歷史的前進和時間的消逝,特別是它在“羅馬-迦太基百年大戰”中以失敗告終,巍峨的皇宮、繁榮的市井、固若金湯的城池,都隨著帝國的滅亡而灰飛煙滅。因此,現在看到的殘存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其佔領時期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