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引
中國古琴名曲之一
《良宵引》是中國古琴名曲,屬於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學者經常採用的入門琴曲,其曲譜最早見於明《松弦館琴譜》(1614),此書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為《四庫全書》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譜,在古琴界頗有影響。該曲自隋代問世,於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讚賞和重視,並收錄在《大還閣琴譜》、《天聞閣琴譜》、《自遠堂琴譜》、《五知齋琴譜》、《琴學初津》、《詩夢齋琴譜》、《醒心琴譜》、《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譜集中。
《良宵引》意境圖(宋·馬麟《秉燭夜遊》)
此曲最早見於明朝嚴澂編寫的《松弦館琴譜》,其在《松弦館琴譜》原琴譜無解題。
這首曲子是描寫月夜輕風,良宵雅興。樂曲短小洗鍊,委婉清新。
最早出現在虞山派的代表作《松弦館琴譜》中。《琴學初津》後記中說:“是曲雖小,而義有餘。”“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樂曲雖然短小,卻有器樂化琴曲的特點。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讚歌。《良宵引》清·周魯封《五知齋琴譜》(1721)中的《良宵引》可謂:天高氣爽,月朗星輝,彈琴味道,飲酒賦詩。指法簡便,節短韻長。
《良宵引》題解
《天聞閣琴譜》:賀若弼所作。當其天高氣爽,月朗星輝,可以彈琴味道,飲酒賦詩,些民節短韻長,指法簡易,可為初入門之曲。
《醒心琴譜》:隋賀若弼所作,盛行於明。其曲取意於月夜輕風,良宵雅興。曲風細膩委婉,清新恬靜。是為恬美妙趣之精品。
《琴心直指》:與《醒心琴譜》同。
《良宵引》後記
《琴譜析微》:此曲雖止二段,然音韻大雅,有縹緲凌雲之致。彈者加意體認,自足怡情悅性,勿謂其詞減而忽之也。
《雙琴書屋琴譜集成》:指法簡使便,音亦和雅,此操縵入手之津梁也。
《綠綺清韻》:此譜,依自遠堂所制。與五知齋大略相同。惟背鎖十徽一三弦一撮均不同耳。音節清越和雅,非齊魯派所能及也。憶己卯隨喜水潮庵,聽高道士琴舫所彈,雙耳煩雜,不及此譜多矣。是曲節短韻長,初學者勿謂小曲而忽也。
《琴學初津》:是曲雖小,而義有餘,(義詳內篇),其中吟猱綽注,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洵美曲也。千里。
是曲節奏最難,宜細心譜葉,純熟之後,自然疾徐合拍,心手相應,近今琴家鮮論板拍,但以腔韻相協,巳為能事,然究非古樂之尚哉。又識。
右為琴曲之母韻,凡黃鐘均者,用黃太姑林南五律,凡屬是均之曲,其源莫不皆然,今填此小操,以為楷模,庶可有體有用,有詠有法,絲毫不能藏飾也。宮音之曲,用吟於羽角二位。千里。
《雅齋琴譜業集》:吳江楓落,楚岸霜橫;清夜鼓之,令人神往。靜山嚴氏識。(轉載硯田山房後記)
《詩夢齋琴譜》:曲小而氣度安閑,無俗氣半點,宜入門者學焉。詩夢居士。
《良宵引》小標題
《立雪齋琴譜》:一、籟靜窗虛;二、懷人不風;三、尾聲,兩鬢秋霜。
全曲共分三段(也有分為兩段的)
此曲版本很多,《琴學初津》原載共三段,其原文曲意歌詞為:
其一上畫樓,簾卷遍,竹外新兩收煙冪,倦鳥瞅嗽宿枝頭。笛喚起,淸淸月輪浮,要將酒樽酬。見他幾時留,且散閑愁。休休,且散閑愁。
其二此生半是離憂,好夜億良儔。胡來不自由,髩發偏驚秋,悲樂散聚無定謀。將使璧月影常圓,間天杳杳不肯應否。
其三憑檻四望,不見碧流水流水。坐看織女牽牛,遠雁入蘆洲。這來莫負今夜月,觴詠良游。那便求桂宮,夜夜開掛上玉毬。這來莫負今夜月淸幽。
每段開頭都用基本上相同的曲調。第一段為“起”,第二段前半部分為“承”,將上一曲調移低八度。其後半段為“轉”。在段落結尾前用了許多濃重的“撮音”(雙聲)。第三段“合”,再現了和第二段開頭類似的曲調,並引入結束。全曲除了在“轉”的部分有較大的起伏變化外,始終貫串著“氣度安閑”的情趣,和作品的標題“良宵”的意思相切合。樂曲的開頭用了和《烏夜啼》極為相似的泛音曲調,給人一種安靜、詳和的感覺,很可能是借用這個現成曲調,將人們引入夜色朦朧的意境。曲終時,它又變形再現,使首尾遙相呼應。上下八度,也給人一種很大幅度的上下起落的感覺。吟、揉、綽、撞、打圓等技術製造出來的彎曲的或波浪型的音線,使音跡光滑圓柔,富於彈性。
《良宵引》雖為初學入門之曲,但節短韻長,清越和雅,“曲小而氣度安閑”(《詩夢齋琴譜》)。在音樂表現技法上,曲中運用泛音、進復、退復、吟、揉、打圓、撞等一些器樂化的特點,增添了曲子的優美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琴學初津》後記中說:“其中吟猱綽注,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洵美曲也。”在音樂表現意境上,冰輪初上,靜謐星稀,含縹緲凌雲之致;曲調平淡、細膩,有中正平和之感。
在萬籟俱寂的秋夜,閑庭信步。一曲《良宵引》,清風入弦,絕去塵囂,琴聲幽幽,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