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國棉三廠

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紗廠

成立背景

追溯鄭州紡織業歷史,最早應是1920年,豫豐紗廠建成投產。當時,這家曾是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紗廠,因政治局勢不穩定等因素影響,1949年便迫不得已關閉。

隨後,1951年6月,國營鄭州棉紡織廠在原鄭州豫豐紗廠的舊址上改建成立。1953年,國營鄭州第一棉紡織廠籌備興建,原國營鄭州棉紡織廠改組為國營鄭州第二棉紡織廠,且兩廠相繼投產。

1953年,國家實施“一五計劃”,其中一項就是在鄭州投資1.76億元建設5個大型紡織廠。1953年,鄭州國棉一廠開建;1954年,鄭州國棉三廠開建立,該廠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四通八達、文化燦爛的錦繡中原腹地。

發展歷程


20世紀60~80年代,鄭州六大紡織廠崢嶸並立、飛速發展。紡織行業為國家創利稅71億元,是當時投資的30倍,為鄭州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鄭州也自此成為“全國六大紡織基地”之一。
鄭州國棉三廠生產區
鄭州國棉三廠生產區
1991年,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在原有鄭州一棉、三棉、四棉、五棉、六棉等企業基礎上成立河南嵩岳集團 。1997年,鄭州市政府批准撤銷鄭州市紡織工業局,組建成立鄭州市紡織國有控股(集團)公司 ,與河南嵩岳集團合併,統一管理市屬紡織、印染、服裝、化纖等國有資產。
1986~1990年,鄭州的工業在“七五”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能力的增強,先後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業生產項目,如鄭棉五廠3000頭氣流紡,六廠4800綻化纖毛紡生產線,鄭州印染廠年產2200萬米的裝飾用布。在1958年,國棉四廠還研製出了我國首台噴氣織機。“七五”以後,還引進了國際先進紡織設備,形成了一條能生產各類高質棉紗與優質坯布的生產線。
是的,就是國棉這幾個廠,用驕人的業績和超前的技術改革,撐起了鄭州紡織業的宏偉大廈,成就了威名。數據顯示:幾個廠經濟效益最好的年份是1981年,這一年它們的工業總產值達到7.1億元,利潤12302.7萬元,稅金9463萬元。那時的國棉廠一帶,是鄭州市最繁華的地方。

沒落

這些棉紡廠,一度贏利頗豐,但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沒落,國棉五廠、六廠等更被實施政策性破產
資金鏈斷裂部分棉紡廠新廠建設已停工。
鄭州紡織業,各單個企業正在以每月200萬元~400萬元的速度在虧損,全行業每月虧損億元以上。
到90年代以後,抑或是由於企業體制改革步伐的步步落後,曾經記錄過整個鄭州半個世紀發展歷史的國棉大廠徹底跌入了沒落的深淵。歷次改革的淘洗,沒有留下什麼,除了一聲接一聲的嘆息。讓世人能摸得著看得見的也僅是那些在風中依然屹立著的大門。往日的威嚴與繁華的力量,早已被蕩滌一清,似乎在昭示著冥冥中不可改變的搬遷之命運。
從2007年開始,鄭州的紡織業風雲漸變,在雄心勃勃準備“抱團走天下”宏大計劃的支持之下,本來尚能艱澀度日,慘淡經營的國棉大廠卻明顯感受到了來自外部市場的陣陣秋意。
從建設路或者棉紡路經過,早已沒有往日的機器喧囂。國棉是鄭州紡織業的風向標、晴雨表。幾個大廠的冷清,讓原本就蕭條的鄭州紡織業陡然變得雪上加霜起來。

改造

鄭州國棉三廠
鄭州國棉三廠
當鄭州紡織業提出“用土地換生存”的方法被採納后。相應棉紡廠的搬遷就高調開始進行,但土地被政府收到土地儲備中心后,國棉幾個廠不能立即見到錢。無奈他們只好另尋合作方,在土地進行拍賣時,想方設法讓合作方得到。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國棉廠在利益的分配上明顯地處於劣勢,根本沒有自己的話語權,反倒是相應的房地產企業左右著國棉的走勢,包括廠址的搬遷。本來試圖迅速地融資以促進紡織設備和技術的升級改造,就連這樣在本質上是虧本的買賣都難以維繼。而今,內有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和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外有美元貶值、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越南等國家加入到低價格和低勞動力成本的競爭中等一個個利空因素的集中發難,面對這種全行業性的存亡困頓,什麼才是國棉幾個大廠最終的生存救贖?
河南省紡織信息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2008年以來,河南省30%的紡織企業平均利潤在3%以下,60%的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0.73%,其餘10%的企業虧損。
但是儘管辦法很快會出台,停了的工地會再開工,可是很顯然,鄭州紡織業分散三地的格局已成,不可避免還將互為競爭對手,這些紡織企業到底能否重拾輝煌,還是一個未知數。
基於此,鄭州市才做出了成立須水鎮“紡織城”的規劃。在設想里,相應產業一併遷入,加上經過升級改造的幾大棉紡廠,鄭州有重成全國紡織重鎮的可能,而本來一直虧損的幾大棉紡廠,也能一舉重現輝煌。該規劃立即進入了實際操作程序,但隨後相關各方卻出現分歧,並發展成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導致幾家棉紡廠分散到了三地。
市政府決定在國棉三廠原址上建設一座紡織工業博物館。將來,這個博物館會記錄下當年那些女工曾經的輝煌,讓後人牢記她們的光榮。國棉企業不僅曾經造就了鄭州經濟的繁榮,也造就了獨特的鄭州“西城文化”,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財富,在鄭州甚至河南歷史上,這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重新崛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經濟全球化及入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與時俱進的三棉人正在精心描繪著“立足紡織、延伸紡織、創新紡織”的宏偉藍圖。該公司奉行“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經營宗旨,堅持走產品特色優勢發展之路,對走出困境邁進了一大步。
儘管三廠努力在各個方面改進,但大勢已去,單靠自身的力量已無法使逐漸沒落的三廠煥發生機。故廠方將三廠的整體產權賣給河南平原控股有限公司、鄭州鴻興有限公司聯合報名體,共賣出6億多元。
成功轉讓整體產權。這意味著,從這一刻起,鄭州市6家國有棉紡企業全部變為民營企業。
通過本次產權出售,三廠可以重新運營,通過一系列整改可以再次崛起,為鄭州的明天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