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水鎮

河南省鄭州市下轄鎮

須水鎮,位於鄭州市中原區,離市中心僅15公里。西接滎陽市,南鄰鄭州市二七區,北連國家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58.8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4.8萬畝,轄22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159個村民組,人口5.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100人,非農業人口7800人。

著名景點有鄭州市植物園、奧體中心、美術館、檔案史志館、博物館、大劇院等。

2010年須水鎮撤銷,成立須水街道、西流湖街道

歷史沿革


1953年建須水區,1956年改鄉,1963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4年設鎮。1997年,面積58.7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須水、三十鋪、二砂、廟王、白寨、馬庄、桐樹王、三王莊、址劉、刁溝、常庄、大李、孫庄、趙坡、柿園、西崗、鐵爐、丁庄、天王寺、小李庄、付庄21個行政村。
須水鎮歷史悠久,原名濉水,漢初更名須水,唐初置須水縣,宋、元、明、清、民國時期均為滎陽縣東部重鎮,是滎陽與鄭州之間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
2010年,鄭州市政府批准,撤銷須水鎮,分別設立須水、西流湖兩個街道辦事處。須水街道轄原須水鎮的井下基地社區和須水、天王寺、三王莊、小李庄、付庄、二砂、馬庄、桐樹王、白砦、廟王、丁庄、三十里鋪等村委會。轄區面積29.33平方公里,人口4.17萬人。其餘地區,包括原須水鎮下轄鐵爐、孫庄、大李、西崗、柿園、常庄、趙坡、刁溝、趙仙洞、址劉10個村民委員會整建制劃出,設立西流湖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29.49平方公里,人口5.45萬人。
須水鎮
須水鎮

地理環境


須水鎮地處鄭州市上風口,地勢平坦,水利發達,空氣質量為全市最優。須水鎮資源豐富:須水河賈魯河蜿蜒境內;柳溝水庫、常庄水庫和西流湖散布其間,其中常庄水庫和西流湖為城區居民提供著生活用水;水面寬100米,兩側各100米綠化帶的南水北調大運河也將穿境而過,這些河湖使得須水更以親水而遠近聞名。須水鎮綠色資源豐富:納入2004年鄭州城建計劃的西流湖公園,屆時將以全市最大的5公裡帶型生態公園成為鄭州的城市“綠肺”和“天然氧吧”;以河南省農業科普示範基地“鄭州花卉苗木中心”為依託,在西四環兩側種植萬畝花卉苗木,為城市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行政區劃


區劃詳情

須水鎮轄須水、孫庄、鐵爐、天王寺、小李庄、丁庄、付庄、三十里鋪、廟王、白寨、馬庄、三王莊、桐樹王、址劉、刁溝、大李、常庄、西崗、趙坡、柿園、二砂、趙仙垌22個行政村。

行政代碼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代碼名稱
410102100201須水村
410102100202孫庄村
410102100203鐵爐村
410102100204天王寺村
410102100205小李庄村
410102100206丁庄村
410102100207付庄村
410102100208三十里鋪村
410102100209廟王村
410102100210白寨村
410102100211馬庄村
410102100212三王莊村
410102100213桐樹王村
410102100214址劉村
410102100215刁溝村
410102100216大李村
410102100217常庄村
410102100218西崗村
410102100219趙坡村
410102100220柿園村
410102100221二砂村
410102100222趙仙垌村

政治


黨政辦公室: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政策、決議、指示等,搞好催查辦事項,認真辦理人大政協提案、議案,負責信息調研和上傳下達,各種材料的整理及各種會議的籌備,對外接待,檔案印鑒和後勤管理等工作,發揮好參謀助手和綜合協調作用,加強團委、婦聯、工會、統戰、民族宗教、文化服務等協調工作。
農業辦公室;制定本鎮農業發展規劃,實施科技興鎮戰略,大力開展農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各種農業技術服務、培訓、諮詢、革新和實驗,協助群眾搞好種子、農資、農機、園林、畜牧、水利建設等方面的物資供應。
信訪穩定辦公室:定期研究信訪穩定工作,認真受理群眾來信來訪,搞好矛盾排查,傾聽群眾的意見,協調有關部門或單位處理信訪案件,按時按要求處理上級信訪等部門轉辦、交辦的信訪案件,全面進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大力開展司法民調等工作。
經濟管理辦公室:全面做好二、三產業的管理、協調和服務工作。重點搞好規模企業和鋼木傢具、磨料磨具等支柱產業的扶持和發展,及時、準確地完成各種統計信息的採集、綜合、上報工作。
民政所:負責救災救濟、優待撫恤、五保供養、殯葬管理、婚姻管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積極興辦福利事業。
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中心:以“三為主”方針搞好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和依法管理水平,保證完成上級下達的人口計劃。
村鎮建設辦公室:依法進行村鎮建設與管理,負責全鎮的土地宅基管理、環境保護、規劃設計、道路管理、重點工程等工作。
創建辦公室:負責農村衛生環境的綜合整治,搞好街景鎮容及出入市口、環道、鐵路沿線的綜合整治。
安全生產辦公室:負責全鎮的安全生產,不斷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大力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確保安全生產。
農村財務管理中心:對各村財務進行監督管理,全面監管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搞好農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的普查工作。
勞動社會保障所:負責全鎮就業和再就業及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
財政所:協調國稅所、地稅所的關係,確保財政收入目標的完成,鞏固老稅源,開闢新稅源,全面實施增收節支。
協稅護稅辦公室:協助搞好稅收工作,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做到應徵盡征。
招商引資辦公室:負責全鎮的招商引資工作,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辦法多渠道招商,搞好新項目的協調與服務,全面完成招商引資目標任務。
紀委辦公室: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推進政務、村務公開,完善各項制度。

經濟


取得成績

須水鎮歷屆黨委、政府始終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把握機遇,與時俱進,壯大特色產業,拓展新興產業,推動了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譜寫了全鎮經濟燦爛的篇章。1994年,須水在鄭州市第一個撤鄉設鎮;1996年,須水鎮進入鄭州市綜合經濟實力30強;1997被命名為“鄭州市綜合改革發展試點鎮”、“小康鎮”;1998年成為“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被命名為“河南省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鎮”,“河南省科普示範鎮”;2002年成為“河南省重點示範鎮”,綜合經濟實力躋身全省第12位;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7億元,同比增長1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億元,同比增長44%,財政收入完成2409萬元,同比增長3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603元,同比增長9.1%,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工業強鎮

須水鎮歷屆政府以爭創河南強鎮、名鎮為目標,積極推進工業強鎮戰略,經過近20年的發展,須水鎮逐步形成了磨料磨具、鋼木傢具及童車製造、機械製造、建築建材、橡塑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工業企業呈現出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其中磨料磨具產業擁有企業300多家,產值4.5億元,利潤2700萬元,產品輻射全國20多個省;鋼木傢具及童車製造企業200多家,產值3億元,利潤2000萬元,佔領了鄰近省區的80%的市場。
全鎮已形成了鄭州市金源微粉材料有限公司、鄭州市鍋爐壓力容器有限公司、鄭州市中原球鐵廠、鄭州市鐵爐塑料廠、鄭州市通達蓬布有限公司、鄭州市網布廠、鄭州新大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鄭州天鵬實業有限公司、鄭州天鵬實業有限公司、鄭州市磨料磨具廠、鄭州市予爐熱軋帶鋼有限公司、鄭州市天需實業總公司、鄭州予大特種耐火材料廠、鄭州市陽光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鄭州市西湖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鄭州三環桐材有限公司、鄭州市中原振華農機配件廠、河南遠發金剛石有限公司、泰龍織造有限公司、麥佳啤酒廠、河南亞龍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河南大井星光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鄭州那威高肥業有限公司等22個產值上千萬的企業的重點骨幹企業。
須水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投資環境,制定招商引資、優化環境獎勵辦法,提升須水鎮形象。2003年,須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48個,其中上億元項目3個,上千萬元的項目5個,計劃投資3.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1億元,有力的推動了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交通


須水地處鄭州城區擴展區,區位優勢顯著,交通快捷便利。隴海鐵路穿境而過,景觀大道鄭上路、中原西路橫穿全鎮東西,鄭州西三環、西四環、西南繞城高速縱貫鎮區南北,形成了“三縱三橫”的快速交通網路。優越的區位優勢,快捷的交通條件,為須水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鄭州市拉大城市框架的重大舉措,為須水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