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

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縣級市

滎(xíng)陽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鄭州市西部新城組成部分。戰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築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滎陽地處黃河中下游分界處,西望洛陽,南眺中嶽嵩山,北瀕九曲黃河,東接省會鄭州中心城區,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截至2017年,滎陽市轄區總面積908平方公里,轄13個街道、鎮、鄉,常住人口62.67萬人,城鎮化率55.43%。滎陽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發祥地,留下了黃帝夫人嫘祖養蠶繅絲、“教民衣服”的美麗傳說,出土有世界上最早的絲織品,存有織機洞古人類遺址、關帝廟商朝晚期遺址、娘娘寨周朝遺址等文物,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詩歌文化之鄉”、“中國象棋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和“中國嫘祖文化傳承基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建立后,在滎陽設縣同時在此設置三川郡。西漢時,改三川郡為河南郡。1961年12月,歸開封專區。1971年,再次劃歸鄭州市。1994年4月,滎陽撤縣設市。截至2020年6月,滎陽市轄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市人民政府駐索河路32號。

歷史上,滎陽市湧現出戰國時期法家表人物申不害、唐朝文學家劉禹錫、鄭虔,晚唐詩人李商隱,宋朝王博文等著名人物。

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20多種,探明儲量的有原煤、鋁礬土、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等12種。其中原煤儲量豐富,總量達6億噸。水資源豐富,市區建有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3.2萬噸。滎陽市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冬桃、金銀花、石榴、柿子等。河陰石榴古為宮廷貢品,久負盛名;萬山冬桃一枝獨秀,享譽中州;滎陽柿子甲天下,柿餅以質軟糖多,馳名中外,柿霜糖葯食兼優。

2017年,滎陽市生產總值679.4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8905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3:57.7:38.0;固定資產投資599.6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8.9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4元。

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市、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2019年,滎陽市生產總值5355188萬元。2020年,滎陽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

2020年6月,滎陽市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7月28日,位列2020中國縣域經濟賽迪百強縣第66位。

歷史沿革


滎陽,由歷史上的東虢、京、滎陽、成皋、汜水、滎澤、武泰、河陰、廣武等縣和地區分合演變而成,其所轄的地域,在鄭州中心城區以西、汜水虎牢關以東、嵩山山脈東段浮戲山以北、黃河中下游分界處的廣武山以南。在這片廣大的地區內,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傑地靈、山川秀美,並且有滎陽關、虎牢關等險關要隘,有廣武山、鴻溝等名山溝川。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立縣歷史已有2200多年,為歷代政治要區和軍事重鎮。
滎陽是歷史上的政治要地,滎陽東有鴻溝連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長安,地勢險要,交通便利,在歷史上曾是郡治要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秦朝後,設置三川郡,轄滎陽、鞏、京等縣。
西漢時,改三川郡為河南郡,轄滎陽、成皋(今滎陽汜水鎮)、故市(今鄭州西北)、密縣、中牟、新鄭、苑陵等縣。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由河南郡分置滎陽郡,郡治在滎陽。
滎陽街景 2張
滎陽街景
滎陽市(2張)
北魏時,在武牢(即虎牢關)設北豫州部,置滎陽郡。
北周滅北齊后,將滎陽及其附近地區組成的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所設在成皋(即武牢關、虎牢關)。
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將北周時的滎州改名為鄭州,下轄滎陽、成皋、密、內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鄭東北)等縣,鄭州府治所仍設在成皋(即虎牢)。
唐朝時,鄭州的行政建置有所變化,其轄區變為密縣、汜水、滎陽、滎澤、成皋等縣,直到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州府治所才從成皋移至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
1949年元月,豫西四分區改組為中共鄭州地委與鄭州專員公署(開封專區前身),由登封大金店遷來滎陽,轄新鄭、鄭縣、密縣、登封、鞏縣、滎陽、成皋7縣,辦公地點設在滎陽。直到1954年2月,中共鄭州地委和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開封,改稱開封專區。
滎陽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在有記載以來的歷史上,滎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晉楚爭霸,曾大戰於此;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后,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在滎陽廣武山麓建敖倉,儲積大量糧食並派駐重兵,使滎陽一躍成為著名的軍事重鎮;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親率大軍圍攻滎陽,在這裡與秦軍大戰,后吳廣戰死於滎陽;楚漢戰爭時,滎陽更是爭奪的中心,劉邦與項羽在這裡長期對峙、反覆爭奪,最終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與呂布在滎陽的虎牢關(今滎陽市汜水鎮)大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英戰呂布”。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滎陽虎牢關、牛口峪一帶與竇建德割據勢力決戰,以三千鐵騎敗敵十萬大軍,迫使盤據洛陽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根基,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戰”;明末崇禎八年(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農民起義軍集合滎陽大海寺,根據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張,各路義軍四面出擊,開創農民起義走向輝煌、明王朝統治開始崩潰的新時期。
西部新城 2張
西部新城
滎陽在歷史上是水運樞紐,糧儲中心,大禹於滎澤分大河為陰溝,引注東南。魏惠王開鴻溝,在滎陽北開口(滎口),引黃水經圃田入大梁。秦始皇疏鴻溝以通淮、泗,漕運淮河南北糧食至滎陽敖倉。隋煬帝大規模修治洛、黃、汴河,稱通濟渠,溝通南北,連接東西,是當時的水運樞紐。唐代輸天下之糧於武牢倉、河陰倉,再運至長安。北宋視汴河為國之命脈,漕運四方糧食至汴梁,滎陽人稱為運糧河。當時,滎陽經濟發達,市場繁榮。
滎陽是歷史上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公元前360年,戰國時的魏國在滎陽開鑿了鴻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淮水、泗水、濟水、汝水等匯合,把滎陽同陳(今淮陽)、山東定陶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帶連成一個商業貿易網。鴻溝既可以用於水運,又能灌溉農田,在戰國至秦漢魏晉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對促進鄭州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鴻溝與黃河交匯處的滎陽,由於水陸交通方便,春秋戰國以後地位迅速上升。西漢至西晉、北魏時期,滎陽一直為郡治之所,管轄今鄭州、開封的大部分地區。這時的滎陽,不但是鄭州地區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這是滎陽的繁榮時期。西漢時期主管財政的大司農桑弘羊,就把滎陽列為“天下名都”之一,與洛陽、薊、邯鄲等著名城市並列。
宋代,滎陽屬京西北路鄭州。
元代,滎陽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汴梁路鄭州。
明清時期,滎陽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鄭州。
辛亥革命勝利、中華民國成立后,滎陽屬豫東道,後來又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滎陽地域分為滎陽、汜水、廣武3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滎汜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嵩山地委。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汜水與滎陽分離后,與廣武合併為成皋縣,縣城設在廣武鎮,與滎陽縣同屬鄭州專區。
1949年1月,豫西四分區改組為中共鄭州地位於鄭州專員公署(開封專區前身),由登封大金店遷至滎陽,轄新鄭、鄭縣、密縣、登封、鞏縣、滎陽、成皋7縣,辦公地點設在滎陽。
1954年2月,中共鄭州地委和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往開封,改稱開封專區。同年,成皋縣併入滎陽縣,縣城設在滎陽老城,屬開封專區。
1958年,劃歸鄭州市。
1961年12月,復歸開封專區。
1971年,再次劃歸鄭州市。
1994年4月,滎陽撤縣設市。
滎陽市概貌 2張
滎陽市概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滎陽市經緯度:北緯34°36'05"--34°58'01"東經113°09'36"--113°28'48"。滎陽市是河南省會鄭州市轄縣級市,距離省會鄭州中心城區15公里,西望洛陽,南眺中嶽嵩山,北臨九曲黃河,東接省會鄭州,是黃河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地理位置優越及特殊,地處鄭州市中原區與上街區中間位置,鄭州市建設路、中原路、科學大道、隴海路、310國道、連霍高速、隴海鐵路、鄭西高鐵、鄭州地鐵、南水北調、鄭州繞城高速橫貫全境,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立體交通網路。與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鄭州大學城、鄭州紡織工業城為鄰,正在和鄭州市融合發展,接受鄭州的輻射和帶動。
魅力滎陽 3張
魅力滎陽

地形地貌

滎陽市處於中部古陸的南部邊緣。五指嶺至新密市白寨背斜北翼,背斜呈東西走向,在市(縣)境中為一北向單斜構造。受燕山運動影響而形成的構造形態。滎陽市處於豫東平原和豫西黃土丘陵過渡地帶,南、北、西三面為低山丘陵環繞,中間為開闊沖積平原。總體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坡度變化大,地區區為10%—15%,崗地傾斜平原為2%—3%,沖積平原為0.5%—1.5%。山區以陡坡、孤峰、單面為主,海拔300—700米,相對高度100米。廣武山南坡度緩,北坡陡窄,近黃河岸邊多見直立峭壁。中部以平坦地形為主,視野開闊,海拔110—150米,相對高差40米。以形態特徵,劃分為侵蝕殘餘山區、黃土丘陵崗區,山前沖洪平原區,河流漫灘階地四個區。地貌影響著地下水分佈:河谷和平原地帶,地形低凹、平坦,有利於降水和地表水的滲入,地下水水量豐富。山區和丘陵區,溝谷縱橫,坡度大,切割劇烈,降水大量流失,地下水位埋藏深且水量變化大。全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854米,最低96米,相對高度758米。隴海線南為丘陵土石山區,地形複雜,溝壑縱橫,裸岩面積大,植被稀疏,採石場集中,是滎陽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區域。隴海線以北是向邙嶺過渡的平原和黃河南岸的禿山莽嶺區,該區東部的廣武鎮、北邙鄉、高村鄉通過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西部王村鎮、汜水鎮、高山鎮一帶荒山、禿嶺植被稀疏,是滎陽市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帶帶。

氣候特徵

滎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屬溫帶季風性乾旱氣候,平均年日照為2322小時,最多年份為2602小時,最少年份2150小時;年平均氣溫14.3℃、地溫16.7℃;平均年無霜期222天,年均降雨量645.5毫米;風向隨季節而變化,冬春多為西北風,夏秋多為東北風,5月中下旬多有乾熱風,冰雹、霜凍、大風往往幾年內出現一次。
滎陽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08.2毫米,降水量時空分佈不均,夏季多雨,汛期7~9月三個月占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少雨雪;年際間變化較大。
2016年,滎陽市基本氣候特徵:氣溫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時數偏少。年總日照時數1816.0小時,較歷年同期偏少159.9小時。

水文

滎陽市境內有黃河、索河、汜河、枯河、賈峪河、須水河6條河流,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流域,總長171.73千米。境內兩大流域分界在廣武、三山、馬頭山(在環翠峪和新密市交界處)一線。汜河、枯河屬於黃河流域,流域面積366.73平方千米;索河、賈峪河、須水河屬於淮河流域,流域面積355.24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滎陽市由於降水時空分佈不均,旱災成為境內的主要災害,其次還有風災、水災、雹災、雪災等,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
2016年6月14日,凌晨滎陽市出現雷電、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過程。極大風速為21.9米/秒,一小時降水量28.8毫米。全年共出現22次大霧天氣,其中能見度小於100米的有3次,分別為1月9日最小能見度86米、1月10日最小能見度70米和4月24日最小能見度75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9年,滎陽市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二次土地資源調查,共查清滎陽市土地總面積1414778.7畝。其中:耕地704424.9畝、園地22015.65畝、林地124782畝、草地120887.85畝、城鎮及工礦用地232470畝、交通運輸用地43430.1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8365.05畝、其他土地38402.85畝。
2016年,滎陽市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后,落實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9949.38公頃,境外飛地295公頃,其中水澆地26010.53公頃,旱地10525.43公頃,可調整園地1022.87公頃,可調整林地2364.03公頃,其他草地26.52公頃(2012年度第一批占補平衡項目)。共形成3339個基本農田保護片塊,12825個保護圖斑,覆蓋全市12個鄉鎮。
滎陽市的土壤共分棕壤、褐土、潮土3個土類、8個亞類、26個土屬、85個土種。棕壤分佈於海拔800米以上、坡度大於30度的中山山地,山勢高峻,多斷層峭壁,氣候較濕潤,植被類型繁多,以落葉闊葉林佔優勢。褐土主要分佈在海拔200—800米的淺低山丘嶺、黃土丘陵和谷地兩側的階地上,上限與棕壤相連,下限與潮土相接。潮土,舊稱淺色草甸土。主要分佈在河流兩側沖積平原上和地勢平整的窪地中,呈條帶狀分佈,面積較大。潮土是河流沖積物經人類耕種敦化而成的農業土壤。

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滎陽市的林木層有桐、柿、桃、杏、梨、石榴、李子、紅果(山楂)、銀杏、葡萄、榆、椿、楊、柳、白槐、國槐、栓皮栗、苦楝、核桃、大棗、法桐、泡桐、楸樹、白蠟、銀杏、香樟、黃山欒、千頭椿、合歡、大葉女貞、毛白楊、梧桐、金絲柳、饅頭柳、絨花樹、桑、櫟、橡、皂角、橿樹、木拉葉等。
滎陽市的花壇層有冬青、月季、塔松、紅葉李、桂花、豐花月季、棕櫚、海桐、灑金柏、小葉女貞、金葉女貞、黃楊籬、紫薇、蔥蘭、紅花草、三角楓、櫻花、碧桃、木瓜、枇杷、珍珠梅、廣玉蘭、紅楓、白玉蘭、石榴、木槿、蠟梅、紅梅、丁香、珊瑚樹、黃楊球、海桐球、劍麻、仙人掌系列等。
滎陽市的草木層有羊胡草、白草、綿棗、爬山虎、葛花、莎草、狗尾巴草、狼尾巴草、狼尾巴蒿、抓地龍、旋復花、水蓼、一年蓬、辣蓼、錦紫草、牛筋草等。近代引進的樹種有法國梧桐(懸鈴木)、大冠楊、箭桿楊、沙蘭楊、杉樹、菩提樹。
滎陽市的景觀樹有雪松、馬尾松、龍柏、側柏、懸鈴木、垂柳等。
滎陽市的中草藥有枸杞、防風、遠志、蒲公英、二丑、瓜蔞、天花粉、地丁、透骨草、伸筋草、蒼耳子、香附、菟絲子、車前子、茵陳、金銀花、地黃、白芍、丹皮、荊芥、麥冬、王不留行、紅花、杏仁、桃仁、小茴、皂角、何首烏、半夏、百合、黃芪、白茅根、益母草、茜草、柴胡、三七、桑皮、槐米、馬齒菜(莧)、芫花、苦參、敗醬草、桔梗、木瓜、女貞、石榴皮、地骨皮等。
● 動物資源
滎陽市的野生動物有狐狸、獾、野貓、野兔、老鼠、松鼠、黃鼠狼、刺蝟、鼴鼠、蝙蝠、蛇等。
滎陽市的飛禽有花喜鵲、灰喜鵲、烏鴉、白脖老鴰、啄木鳥、柿喳、麻雀、戴勝、貓頭鷹、大雁、小燕、黃鶯、鐵邦燕、杜鵑、布穀鳥、斑鳩、鵪鶉、鸚鵡、黃雀、山雞、水鴨、雕、魚鷹、水老鴰、角角鳥、蝙蝠等。隨著自然環境優化,一些野生的稀有飛禽,如灰鶴、白天鵝及猛禽類候鳥等,陸續棲居北部黃河濕地。
滎陽市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螃蟹等。爬蟲類有蛇、蠍子、蜈蚣、蛐蜓、斷腸沙、千千爪、潮濕蟲、蝸牛、土元、壁虎、蚯蚓、草蜥、桑蠶等。昆蟲類有蝗蟲、蚱蜢、蛐子、蟋蟀、蟬、花大姐、屎殼郎、螳螂、天蛾、燈蛾、菜蛾、果蟲、蠶蛾、鳳蝶、蛺蝶、粉蝶、黏蟲、麥蜂、棉蚜、紅蜘蛛、螻蛄、蠐螬、金針蟲、金龜子、潛葉蠅、地老虎、玉米螟、象鼻蟲、盲椿象、天牛、磕頭蟲、步行蟲、瓢蟲、蚊、蠅、草蛉、齒蛉、尺蠖、蜜蜂、椽頭蜂、螞蟻、牛虻、造橋蟲等。
滎陽市的水生動物有鯉魚、鯽魚、鯰魚、鰱魚、草魚、黃魚、鱔魚、蝦、蟹、蚌、鱉、水螅等。
滎陽市引進的新品種有武昌魚、越南紅魚、非洲鯽魚和珍珠等。

水資源

滎陽北靠黃河,中部有索河、汜河、枯河,南部有須水河、賈峪河,地下水源也很豐富。
滎陽市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9億立米(未計算黃河過境水量),其中地表水資源量0.9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07億立方米、重複計算量4887萬立方米。按流域分區計算,其中黃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4788萬立方米,佔全市水資源總量的32%,淮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1.01億立方米,佔全市水資源總量的68%。2004年人均水資源擁有量224立方米,約佔全省人均水資源總量的1/2,佔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10。從降水分佈和人均水資源來看,滎陽市屬於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
建國以來,滎陽市共建成中型水庫四座,總庫容1.3億立方米,小型水庫20座,總庫容0.43億立方米。有主要河流5條。滎陽市截止2005年底機井保有量5825眼,其中農用灌溉用5529井眼,工業用井296眼。
滎陽植物園 3張
滎陽植物園

礦產資源

滎陽礦產資源屬風化礦床、機械沉積礦床。礦床具有層位穩定、沿走向傾向變化不大、延伸較遠、礦體形狀與沉積層一致的特點;礦體形狀多為層狀、似層狀及扁豆狀;礦物成分由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及有機化合物等成分組成;礦石構造一般為鮞狀、豆狀、腎狀、結核狀、密塊狀、條狀及花斑狀等。滎陽境內礦藏已查明有九大品種,各礦種均屬沉積礦床,具有分佈廣、規模大、品位均勻和不同礦床常有伴生、共生等特點,易於開採,均有開採價值。其主要品種有:煤礦、鋁土礦(高鋁粘土礦、低級粘土礦)、白雲岩、石灰岩(熔劑灰岩、鋁氧灰岩、水泥灰岩)、黃鐵礦、鐵礦、黃土礦、大理石、花剛石等,其他還有大砂、型砂和細沙等。
煤礦滎陽煤層屬於鞏、滎礦區,大部集中在萬山以南的淺山和台階地區,西接鞏義的新中礦區,自劉河經崔廟至賈峪,和三李礦區相連,東西全長20多千米,南北寬約2—3千米,面積約60平方千米,分炭煤、黃煤兩種,總儲量約348738萬噸。
鋁土礦鋁土礦區在滎、鞏交界的水頭村。水頭鋁土礦屬滎、鞏礦區的一部分,西半部屬鞏義,東半部屬滎陽,在滎陽境內分佈在劉河的肖寨、馮庄一帶,儲量約2211.6萬噸。
高鋁粘土礦分佈在劉河的肖寨、馮庄等地。儲量約198.61萬噸;同時伴產有低級鋁粘土礦208萬噸,耐火粘土礦163.6萬噸。
白雲岩主要分佈在劉河鎮的官頂、崔廟鎮的鄭崗、白趙、石井溝,賈峪鎮的焦山、大周山,儲量約2152萬噸。
石灰岩為滎陽優勢礦種,主要分佈在大周山、反坡、張青崗三個礦區,總儲量約18138.19萬噸,其中,熔劑灰岩2161.2萬噸,鋁氧灰岩20.8萬噸,水泥灰岩15768.99萬噸。
黃鐵礦分佈在劉河鎮的馮庄礦區,儲量為2221.7萬噸。
鐵礦有山西式和宣龍式兩種礦床,分別儲存於石炭紀和震旦紀地層中,前者以肖寨鐵礦區為代表,後者以廟子的二郎廟礦區為代表,儲量約132.28萬噸。
黃土礦滎陽除南部山區基岩出露外,北部、東部均被第四紀黃土覆蓋,是燒制磚瓦的主要原料,又是水泥工業的重要配料之一。據已探明的上街黃土礦區,總儲量約1601.8萬噸。
大理石、花崗石礦此二礦種均系初次發現。據河南省地質礦產局地質科學研究所的全面普查,已初步查明廟子、崔廟、賈峪、高陽、喬樓等鄉鎮的山區均有分佈。大理石就其顏色可分為13個品種:松茶黃、嵩山黛、彩雲、鴨蛋青、紅豹皮、黃豹皮、灰豹皮、滎陽灰、角礫花、滎陽黑、圓礫花、竹葉、滎陽豆青等。儲量約18234.06萬立方米。花崗石可分三個品種,即嵩山紅、滎陽紫、滎陽青,儲量2281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2019年,滎陽市總戶數180100戶,總人口670000人,城鎮人口393726人,城鎮化率58.77%。出生人口7715人,死亡人口3778人,出生率11.7%,死亡率5.73%,人口自然增長率5.97%。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4年6月,滎陽、成皋合併為滎陽縣。
1976年2月,增設廟子、北邙、邙山(邙山於10月份撤銷)3個公社。
1983年,公社改為鄉。
1990年12月,成立環翠峪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與廟子鄉合署。
2000年11月,撤銷城關鎮,設索河、京城路兩個辦事處籌委會。金寨、北楚樓兩個行政村從城關鄉析出成立金寨回族鄉。同年12月,撤銷廟子鄉政府,沿用環翠峪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稱謂。
2004年7月,峽窩鎮劃歸鄭州市上街區。
截至2020年6月,滎陽市轄2個街道、11個鎮、1個鄉。
滎陽市區劃詳情
索河街道京城路街道喬樓鎮豫龍鎮廣武鎮
王村鎮汜水鎮高山鎮劉河鎮崔廟鎮
賈峪鎮城關鄉高村鄉金寨回族鄉/

政治


滎陽市政府領導(2019年)
姓名職務
王效光市長
邢留印副市長
萬瑪多傑副市長
任莉副市長
李雲峰副市長
胡曉林副市長
王西周政府辦公室主任

經濟


綜述

2017年,滎陽市生產總值679.4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8905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3:57.7:38.0;固定資產投資599.6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8.9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4元。
2019年,滎陽市生產總值5355188萬元。
2020年,滎陽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

第一產業

滎陽市耕地面積63.97萬畝,建成了45萬畝優質糧基地、2.5萬畝日光溫室基地、24萬畝優質蔬菜基地、6萬畝林果基地、2萬畝河陰石榴基地、6萬畝小雜糧基地、3萬畝脫毒紅薯基地、1萬畝水產養殖基地,年存欄553萬隻的蛋雞養殖基地和年出欄42萬頭的生豬養殖基地等十大特色農產品基地。滎陽聯社以“服務三農,促民增收”為主線,不斷調整資金流向,加大“三農”資金扶持力度,做到“三個優先”,即對信用農戶優先發放,對糧食種植業優先支持,對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信貸資金需求優先滿足。
2019年,滎陽市第一產業產值270134萬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278559萬元。
2020年,滎陽市新增高標準農田1萬畝,糧食總產量27.5萬噸。生豬產能穩步提升。新培育省級龍頭企業3家、鄭州市級4家,新認定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5家,建成都市生態農業2100畝。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2個,新增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發放農機購置補貼710萬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85%、93.5%。

第二產業

滎陽工業門類齊全,在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佔據30個,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大主導產業和其他戰略性產業。主導產業為裝備製造和新材料,戰略性產業有生物醫藥、現代食品和服裝產業。
2019年,滎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8家,增加值同比增長5.3%,完成工業稅收18.18億元,同比增長4.1%,佔全市稅收總額的30.8%,工業用電量15.44億度,同比增長24.8%,佔全市用電總量的54.6%。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的比重為34.8%。
位居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6位、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27位、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68位、工業百強縣市第42位、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83位、全省105個縣(市)經濟發展質量總體評價第2位;榮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全國百強慈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等稱號。
2019年,滎陽市第二產業產值264726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940105萬元,建築業產值711426萬元。
2020年,滎陽市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0.7%、10.5%。滎陽產業集聚區新落地軌道交通配套企業6家,7個項目投入運營,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家。新材料產業園區創新創業綜合體等15個項目加快推進,新引進項目3個。五龍產業集聚區3個項目建成投產,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1個。實施工業技改項目79個,投資額增長20%,淘汰化解碳素、水泥熟料產能151萬噸。新增智能製造示範項目15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6家。
第三產業
2019年,滎陽市第三產業產值2437793萬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產值386438萬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265385萬元,住宿和餐飲業產值104224萬元,金融業產值179889萬元,房地產業產值649136萬元,其他服務業產值840025萬元。
2020年,滎陽市的塔山旅遊區、禹錫園創成AAA級景區,賈峪鎮創成省級生態旅遊示範鎮,洞林湖景區創成省級旅遊度假區。全年接待遊客23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4億元。商品房交易面積168萬平方米,交易額133.5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完成19.3億同比增長增長3.7%。

文化


地名由來

滎陽之名起源較早。《尚書·禹貢》載“滎陂既瀦”,“瀦”意為水聚集的地方。古時,太行山中之水南下至濟源,稱濟水。夏禹治水時,濟水自溫縣引入黃河,南溢為滎,聚集成澤,稱為滎澤。戰國時期,滎陽屬韓,韓在滎陽之北築城,名曰滎陽。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河陰石榴栽培技藝被列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滎陽柿霜糖製作技藝成功申報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5年,河陰石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鄭姓源地
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鄭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鄭國第一代君主鄭桓公友。鄭國被韓國滅亡后,國人改姓為鄭。自三國始設滎陽郡之後,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在戰國時因為韓國所滅,便散遷到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滎陽。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佈的主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因漢武帝令"強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鄭氏移居台灣,始於鄭成功;播遷至海外,始於清朝,現分佈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宗教
2009年10月19日上午,河南省滎陽市基督教堂舉辦了隆重的獻堂典禮。回顧兩年以來,從征地選址到繪圖建築,滎陽市基督教兩會領導班子以及廣大信徒付出很大的代價,宏偉的教堂以及神學培訓大樓於滎陽市東開發區拔地而起,又經過半年多的內部裝修以及附屬設施建設,終於迎來了10月19日的獻堂典禮,獻堂典禮受到當地政府宗教部門以及河南省基督教兩會的重視,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兼河南省基督教協會會長唐衛民牧師出席並發表講話,河南省10多個地市基督教兩會的負責人應邀列席。
滎陽基督教堂 2張
滎陽基督教堂
詩歌
滎陽於2008年“十一”節前夕舉行了中國詩歌文化節,在這次節會上,滎陽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鄉”榮譽稱號。作為詩歌的發祥地之一,詩經的《鄭風》《小雅》有諸多篇章都描述了滎陽的風土人情。大詩人王維、李白、白居易、韓愈、柳宗元、杜甫等都在滎陽留下足跡,中唐詩人劉禹錫和晚唐詩人李商隱都長眠於滎陽檀山原。滎陽自古以來就有吟詩唱詞的傳統,在城鄉活躍著許多詩歌愛好者,多個民間詩歌團體創作了萬餘首詩歌,出版了幾十部詩集。
河陰石榴花文化旅遊節
2014年5月22日,由滎陽市河陰石榴風景區主辦的“2014年滎陽市首屆河陰石榴花文化旅遊節”活動及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
滎陽市河陰石榴風景區位於滎陽市高村鄉北部邙嶺,成立於2013年7月,隸屬高村鄉人民政府。高村鄉位於鄭州市西30公里,滎陽市北10公里,緊鄰連霍高速滎陽站下站口,S232、G314省道縱橫交錯,新修的沿黃快速通道穿境而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象棋之源
滎陽是中國象棋的策源地。2200多年前,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以滎陽為主戰場,展開了長達4年的攻伐激戰,並以滎陽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最為精彩的片段之一據《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了“楚河漢界”。作為“楚河漢界”的鴻溝,不僅留在了滎陽這座“東方名郡”,留在了中華歷史的燦爛進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成就了滎陽中國象棋之都的美譽。
象棋
象棋

特產美食

滎陽柿餅
滎陽柿餅是一種鄭州市的漢族傳統名吃。甜味持久,夾以核桃仁或花生米,咀嚼起來甜中透香,別有風味。由柿科植物柿的果實(柿子)製成,不含任何添加劑。滎陽水土得天獨厚,所產柿子做成柿餅,肉肥、霜厚、味甜、質佳天下。故有“柿霜餅唯滎陽獨有”之稱。久而久之滎陽柿子成為一種文化,成為滎陽的美味特產。
河陰石榴
河陰石榴是產於今滎陽市北部一帶的傳統優質產品,子粒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平均含糖量11.1%,含酸量0.4%。維生素C含量高出蘋果、梨的1-2倍,果汁含量36-61%,除鮮食外,還可製作清涼飲料。果皮中含有單寧,可作皮革鞣料和絲、麻、棉、毛等染料工業原料。根、葉、花、果均入葯:根皮能驅除絛蟲、蛔蟲;果皮止痢、澀腸,對傷寒、綠膿、結核等桿菌和皮膚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因此有“獸醫著了急,蒼朮石榴皮”之說。
河陰石榴品種很多,以個體大小分,有弧一二、弧三四、魁貨、京貨四種;以果皮顏色分,有銅皮、鐵皮、花皮三種;以籽粒味道分,有甜、酸兩種;以花瓣分,有紅與白、單層與千層等。
河陰石榴
河陰石榴

地方特產

廣武大蔥
滎陽“廣武大蔥”因產於楚漢相爭的滎陽廣武鎮而得名,因其植株高1.3—1.5米、蔥白長50—60公分,又被人們稱為“霸王大蔥”,一語雙關,暗含楚漢兩霸王之意。
滎陽柿子
柿子在滎陽的種植歷史也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且栽培一直比較廣泛。《乾隆·滎陽縣誌》曾載:“今滎(陽)蚩蚩之眾,為資生口計,種柿者十之有九”,近代中原一帶流傳有“河陰石榴碭山梨,滎陽柿子甜如蜜”的民謠。因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其果肉金黃、透亮柔軟、含糖量高、鮮嫩脆甜,而享有“滎陽柿子甲天下”之美譽。
“千年柿樹萬年槐”,柿樹渾身都是寶,用柿子做成的產品種類多樣,其中:滎陽柿餅以霜厚無核、質軟味甜、營養價值高而質佳天下,故有“柿霜餅唯滎陽獨有”之稱;柿霜糖全國聞名,食葯兩用,中外馳名。在《本草綱目》《本草疏經》中,對柿霜的藥用功效均有詳細描述。解放之前,滎陽柿霜糖就遠銷上海、廣州、香港及東南亞各地,並被視為珍品。魯迅先生在《華蓋集續編》中曾提到,柿霜糖“吃起來又涼又細膩,確是好東西”。
1993年,滎陽柿子與河陰石榴一併被評為鄭州十大歷史名產;2012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河陰石榴栽植源於漢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據《河南通志》載:“安石榴峪在河陰縣西北二十里,漢張騫出使西域塗林安石榴歸植於此”。河陰石榴因原產河陰縣,也就是滎陽市廣武等地而得名。
河陰石榴有五大特點:一是成熟果花額全開張如花瓣;二是籽粒大、色澤鮮紅,晶營剔透,極具可觀性;三是糖度高。含糖量高達16.5%,比其他品種高2—3百分點;四是籽核軟渣。直接食用,不用吐籽;五是恰逢雙節(中秋節、國慶節)期間成熟,是饋贈佳品,寓意“吉祥”、“百子百福”。從西漢到明清,千百年來一直是朝廷貢品,被譽為“歷史名產、中州名果”。
河陰石榴
2007年河陰石榴被國家質監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9年,在楊陵農博會上被評為“金獎”農產品;2012年被確定為全國農運會指定產品。河陰石榴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較高的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
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居中國“四大名魚”之首,黃河鯉魚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年前《詩經》有雲“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又有“洛鯉伊魴,貴如牛羊”之說,向為食之上品。在古代醫林篡葯上也有記載:“彩而金者,洛鯉最貴,江漢次之,昊會而下”,並有“一登龍門而身價百倍”之美談,歷史上曾作為貢品上貢朝廷。

最古老鑄幣作坊

2021年8月,英國權威考古刊物《古物》雜誌(Antiquity)線上發表的最新文章中,披露了一個重大發現:中國考古學家在河南滎陽官莊遺址的一處大型青銅鑄造作坊內,發現了世界上經碳14測年確認的最古老的鑄幣作坊。該作坊所屬年代為公元前640年~公元前550年,處於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

交通


綜述
滎陽市位於鄭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地理位置優越及特殊,地處鄭州市中原區與上街區中間位置,鄭州市建設路、中原路、科學大道、隴海路、310國道、連霍高速、隴海鐵路、鄭西高鐵、鄭州地鐵6號線、鄭州地鐵10號線、南水北調、鄭州繞城高速等橫貫全境,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立體交通網路。與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鄭州大學城、鄭州紡織工業城為鄰,正在和鄭州市融合發展,接受鄭州的輻射和帶動。滎陽憑藉境內的鄭州繞城高速公路與連霍高速、京港澳高速、鄭少洛高速、107國道相互聯通,出行運輸十分方便。經鄭州繞城高速到鄭州國際機場,只需30多分鐘車程。經高速公路1.5小時可通達中原城市群中任何一個城市。國家正在建設的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速鐵路客運線,工程完工後,鄭州至上海、北京、武漢、西安運行時間均不超過3小時,並且鄭州西客站就在滎陽市中原路西段設立。
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鄭州西南繞城高速、隴海鐵路、鄭西客運專線貫穿全境,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在滎陽交匯。境內構築起“三橫三縱”的公路主骨架,形成了30分鐘滎陽生活圈。全市村村通油路,是河南省一類公路縣(市)和公路金牌縣(市)。
鄭州桃花峪黃河公路大橋位於滎陽市和焦作市武陟縣交界處,是鄭州市區第四座跨黃河公路大橋,是武陟至西峽高速公路跨越黃河的一座特大橋,也是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向北延伸跨越黃河的一條南北向高速大通道。
公交
滎陽市區內有便捷的公交線路,城際公交、城市公交、以及城鎮公交和鄭州公交延線。
地鐵
鄭州地鐵10號線,起始於上街機場站,終點至鄭州火車站,線路全長43.5公里,全線共設24座車站,站間距為1.8公里,功能定位為鄭州西部新城加密線。
鄭州地鐵6號線,起始於花園口東站,終點至賈峪鎮站,線路全長47.4公里,全線共設31座車站,站間距為1.529公里,功能定位為鄭州中心城骨幹線。
高鐵
鄭州西站位於鄭州市滎陽市中原西路與滎澤大道,是鄭西高鐵上的中間站,同時也是銜接京廣高鐵的三岔口,在路網中的位置,銜接隴海鐵路、京廣高鐵和鄭西高鐵本線的作用。處於隴海、京廣、鄭西三條幹線交會樞紐圈內,東西貫通、南通北達,位置優勢十分明顯。車站投入使用后,承載經由輻射區旅客集散,緩解鄭州旅客出行壓力。未來,建成后的鄭州高鐵西站,加上已經開通運行的京廣、徐蘭高鐵,高速鐵路將在鄭州形成一個“米”字交叉,實現鄭州到北京、西安、武漢等城市的2小時出行圈。
公路
● 國道
G310線:起點位於滎陽市趙家莊,終點滎陽市與上街交界,全長14.684千米,二級公路,路面寬度分別為15米和42米。
● 省道
S232線:起點位於滎陽市高村鄉大張村,終點位於滎陽市崔廟鎮大紅橋,里程28.245千米,二級公路,路面寬度分別為14.25米和7米。
S314線:起點位於滎陽與古滎交界,終點位於高山鎮廖峪村,里程31.684千米,二級公路,路面寬度分別為16米、7米、8米和4.5米。
橋樑
溢洪道橋位於G310線,中心樁號639+193,中橋,空心板梁,橋長65.5米,橋寬18.5米,屬於二類橋。
隴海鐵路立交橋位於S232線,中心樁號6+485,中橋,箱型梁,橋長49.08米,橋寬35米,屬於一類橋。
楊廟橋位於S232線,中心樁號21+625,特大橋,箱型梁,橋長680米,橋寬10米,屬於二類橋。
唐崗橋位於S314線,中心樁號24+103,中橋,箱型梁,橋長80.08米,橋寬12米,屬於二類橋。
汜河橋位於S314線,中心樁號49+153,中橋,空心板梁,橋長65米,橋寬9米,屬於二類橋。
南水北調橋位於沿黃快速通道,中心樁號91+884,大橋,連續箱梁,橋長251米,橋寬46米,屬於一類橋。
廖峪溝大橋位於沿黃快速通道,中心樁號101+300,大橋,連續箱梁,橋長336.96米,橋寬34.5米,屬於一類橋。
索河橋位於科學大道,中心樁號5+800,大橋,連續箱梁,橋長336.9米,橋寬37米,屬於一類橋。
楚庄大橋位於中原西路,中心樁號0+394,大橋,連續箱梁,橋長411米,橋寬32.8米,屬於一類橋。
京襄城大橋位於隴海西路,中心樁號6+300,大橋,連續箱梁,橋長197米,橋寬17米,屬於一類橋。
宋廟大橋位於隴海西路,中心樁號13+500,大橋,連續箱梁,橋長246米,橋寬17米。
南關橋:位於廿峽線,中心樁號K4+652,中橋,空心板梁,橋長86延米,寬34米。屬於二類橋。
小鐵路立交橋:位於廿峽線,中心樁號K6+322,中橋,空心板梁,橋長26延米,寬37米。屬於二類橋。
汜河橋:位於上許線,中心樁號K3+429,中橋,空心板梁,橋長37延米,寬9米。屬於一類橋。
竹川橋:位於竹金線,中心樁號K0+258,大橋,空心板梁,橋長105.12延米,寬24米。屬於一類橋。
竹川中橋:位於竹金線,中心樁號K0+803,中橋,空心板梁,橋長45.04延米,寬24米。屬於一類橋。
王河橋:位於馬米線,中心樁號K28+966,小橋,空心板梁,橋長17.2延米,寬6.7米。屬於二類橋。
興國寺橋:位於桃賈線,中心樁號K7+268,小橋,板拱,橋長7延米,寬9米。屬於二類橋。
石柱崗橋:位於桃賈線,中心樁號K8+316,小橋,整體現澆板,橋長12延米,寬24米。屬於二類橋。
索河橋:位於桃賈線,中心樁號K20+277,小橋,空心板梁,橋長12.3延米,寬11.9米。屬於二類橋。
寨河橋:位於廣賈線,中心樁號K9+621,大橋,連續箱梁,橋長165延米,寬35米。屬於二類橋。
枯河橋:位於北張線,中心樁號K4+541,中橋,空心板梁,橋長35延米,寬14.3米。屬於三類橋。
枯河橋:位於王廟線,中心樁號K8+529,中橋,空心板梁,橋長65.04延米,寬28米。屬於一類橋。
公共交通
2019年年底,滎陽市有城市公交線路9條,開通旅遊專線1條,公交線網範圍東過繞城高速,西到上街交界,南到中原西路,北至科學大道,旅遊專線由市區到達王村鎮政府。滎陽公交與鄭州公交12路、11路、182路實現零距離對接,1路、2路、9路、19路4條線路與高鐵無縫銜接。公交日發1840餘班次,年客運量1600萬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2020年,滎陽市新建城市書房3個、博物館2個,文化惠民工程惠及群眾8萬人(次)。
滎陽文博中心
該館位於滎陽東區繁榮街與福民路交叉口向西100米,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20年6月2日,滎陽市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2020年,滎陽市的市人民醫院(一期)建成投用,完成省級健康城市(試點)建設任務。升級改造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90個。

教育事業

2020年,滎陽市9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項目實現招生,新增學位1.1萬個。設立滎澤教育基金,接受社會捐贈1425萬元;完成61家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中小學午餐供餐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

體育事業

2020年,滎陽市新建社會足球場6個。

社會保障

2020年,滎陽市累計投入脫貧攻堅專項資金7246萬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54個;改造農村危房50戶,發放貧困資助救助金1219萬元、小額扶貧信貸2392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免費體檢2萬餘人(次),2431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就業。
2020年,滎陽市施城市提質項目84個,完成投資54.2億元。索河路、滎澤大道“一縱一橫”示範段基本建成,改造老舊小區54個、背街小巷12個。新建雨污水管網7千米、供水管網23.8千米、供氣管網54千米。強化農貿市場綜合整治,新建改建標準化農貿市場2家。城鄉結合部46個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治標”,打造示範村10個。
2020年,滎陽市取締佔道經營6萬處、拆除戶外廣告500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5%以上;新改建公廁60座。城區主幹道實現每日兩掃一衝洗、人工保潔全天候。新建停車場5個,施划機動車泊位8756個。5G基站實現城區全覆蓋。實施道路照明智能化管理,完成33條道路亮化工程,城市亮燈率達100%。
2020年,滎陽市累計拆除違建23.7萬平方米,完成13個示範村村容村貌提升、212個行政村改污改廁,創建“千萬工程”示範村14個、“文明庭院”4.7萬戶。新啟動美麗鄉村試點村3個,建設農村公共服務維護試點村12個、村集體經濟扶持項目12個,新增“三變改革、五大合作”試點村8個,全市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實現全覆蓋。
2020年,滎陽市民生支出61.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3%。新增城鎮就業5225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529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730元、511元,新增社保參保1.6萬餘人;完成符合條件退役士兵社會保險補繳任務。新建城鄉養老服務中心9家。開展四類重點對象醫療救助3566人(次),兌現殘疾人兩項補貼8359名。實施慈善項目30個,募集善款2406萬元,發放救助金2337萬元,惠及群眾2萬餘人。建成保障性住房6860套,回遷群眾1萬餘人。

環境保護

2020年,滎陽市完成企業深度治理137家,PM2.5、PM10分別下降8.6%、17.1%,優良天數增加36天,大氣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完成。加強水生態治理,第一、第三污水處理廠完成擴建,索河、汜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有序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
2020年,滎陽市實施沿黃生態廊道等重大生態項目30個、總投資11.2億元,實施新造林1.5萬畝、撫育林8600畝。完成索河(桃賈路段)等美麗河道建設,創成森林小鎮2個、森林生態村26個,森林覆蓋率達35.4%。新建城區綠地65萬平方米,綠化改造提升38.9萬平方米,建成微公園、小遊園9處。
2020年,滎陽市建成綠色礦山2家,恢復治理礦山3300餘畝,生態修復率達89%以上。治理水土流失4067畝。持續開展“大棚房”及農地非農化整治“回頭看”行動,盤活低效用地1300畝。
2020年,滎陽市排查整治排污口144處,完成涉VOCS企業、“一企一策”治理21家,路檢路查重型柴油貨車1.6萬輛,立案查處違法案件485起。全面開展河湖“清四亂”“三污一凈”專項行動,綜合治理河道21千米。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覆蓋率達85%以上,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

旅遊


劉禹錫公園

劉禹錫公園是滎陽市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文化建設工程的一個重點項目,屬於歷史文化主題公園,位於京城路與新310國道交叉口東南角,毗鄰象棋廣場和三公像,距植物園和體育場一步之遙,佔地面積(一期)18萬平方米。
劉禹錫公園
劉禹錫公園

李商隱公園

李商隱公園位於滎陽市市區東部310國道和中原西路之間,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以李商隱墓地為依託,以中國傳統園林特色為基調,以李商隱詩歌文化為背景,十步一景,景中含詩,體現了滎陽的人文歷史特色。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生於公元812年,死於公元858年,終年46歲。他的原籍在懷州河內,也就是沁陽縣,祖輩遷居滎陽,李商隱在滎陽出生,死後就葬在滎陽檀山原,是個地道的滎陽人。

三公像

三公像分別為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鄭國開國后的三代君王,分別被鄭氏後裔稱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鄭氏三公”。為紀念鄭氏三公的豐功偉績,發揚他們艱苦奮鬥的優良文化傳統,由滎陽市人民政府於2004年9月30日建成,現為滎陽市標。
三公像 2張
三公像

中原影視城

中原影視城又名中原第一影視城,位於河南省鄭州滎陽市廣武,原影視城一角清華·憶江南度假區旁,鄭州江南春溫泉北100米的邙山深處。因其規模宏大,省領導視為中原影視城建設的第一大工程,與焦作影視城、黃河灘影視基地、雞公山影視基地相比較,位居中原影視城之首。

環翠峪

環翠峪位於滎陽市西南距鄭州50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1988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環翠峪風景名勝區是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古城堡為特色,以卧龍雲花為一絕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四季風景各有千秋。景區以獨有的石怪、洞奇、景幽、林美著稱。在自然景觀上有古城堡、山嶽、水系、植被、動物等組成了一個眾多、齊全、完整的風景體。深山峽谷里分佈著金銀花、杜仲、天麻、靈芝、何首烏、遠志等400多種中草藥,有“人在坡上走,腳踏五棵葯”之稱,森林及中藥材釋放出抗炎、消毒、殺菌作用的氣體,這裡的空氣透明、消毒、富氧,融森林浴、中藥浴於一體。
環翠峪
環翠峪

虎牢關

虎牢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東接汜河,西連鞏義,山嶺交錯,溝壑縱橫,險自天成,有“鎖天中樞,控地四鄙”之稱,是我國著名的古戰場,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楚漢之爭”、“三英戰呂布”、“關羽溫酒斬華雄”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於此,群雄爭霸的戰火硝煙為虎牢關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迹。三義廟、呂布城、點將台、張飛寨、跑馬嶺、飲馬溝、養馬溝、絆馬索等景點。

三皇山桃花峪

三皇山桃花峪,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滎陽市東北28公里的廣武鎮境內。北瀕滔滔黃河,南眺巍巍嵩岳,東接黃河遊覽區、黃河大觀,西連漢霸二王城。景區內溝壑縱橫,峪頂相間,地形地貌獨特,史跡名勝繁多,為古今文人騷客必游之地,相傳上古時期燧人、伏羲、神農氏在此種糧、採藥,施化於民,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
● 洞林寺
洞林寺位於鄭州市西南18千米處的滎陽市賈峪鎮洞林村內。據《滎陽土地誌》載:“洞林寺始建於東漢末年(約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因早期寺內僧人多在窯洞內做佛事,故名洞林寺。與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極為相似。洞林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寶剎,是達摩祖師傳教東土時留下的“天中三林”(洞林、少林、竹林)之一。建築面積在40畝以上,各種建築巍峨挺拔,規模壯觀。前面是氣勢雄偉的三道山門,往後依次是:天王殿、中祖殿、觀音堂、大雄寶殿、後殿、伽藍殿、大祖宇以及僧眾的齋房、禪堂、練武場、經樓塔林等建築物。寺內碑碣林立,單刻、連刻石碑不計其數。遺憾的是,有不少建築物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寺院的西北方向有座瓶狀式塔,名“國舅塔”,屬印度式樣的明塔。建於明朝洪武十七年(1348年),塔高約10米,共九層。據說朱元璋幼時居住在娘舅家避災荒、距洞寺不遠,七歲時就到寺中打雜做和尚,在此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因此,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御賜此塔。
● 飛龍頂
飛龍頂旅遊區位於滎陽市北20千米處的邙山嶺上,東監漢霸二王城、桃花峪旅遊區,西邊秦王寨、牛口峪、虎牢關,北瀕黃河,南為青台仰韶文化遺址,總佔地120餘畝。景區內溝壑縱橫,群峰交錯,嶺峪相間,中間一峰突起,青煙繚繞,有蟠龍騰飛之勢,故名稱飛龍頂。遠望飛龍頂乃道教名觀,原是明清時期的古建建落,廟閣宮殿盡建在三峰的絕頂之處。它始建於明,興盛於清,歷史上曾被譽為“中州奇”,區內古建築群落雄偉壯觀,歷來為道俗遊人雲集的場所。
飛龍頂旅遊區
● 孤柏渡飛黃旅遊區
孤柏渡飛黃旅遊區,按國家旅遊5A級標準打造的沿黃旅遊帶景區。主要項目包括:亞洲落差最大、滑道最長的滑沙場、滑草場,兒童滑沙場、羊皮筏漂流、沙洲駝鈴、黃河快艇、觀光纜車、中原第一索、高空蹦極、千米冰掛、十里金沙灘、沙漠動感地帶、萬畝草原風光牧場、萬畝休閑漁業等。2014年9月25日,孤柏渡飛黃旅遊區申報的“飛黃騰達”滑索、黃河蹦極、滑沙三個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跨越黃河滑索、最高的鋼結構蹦極塔、落差最大的人工滑沙場。
● 江南春溫泉
江南春溫泉位於黃河南岸、桃花峪旁。與桃花峪自然風景區、三皇山自然風景、炎黃二帝人文風景、楚漢古戰場風景區為鄰,與黃河大觀隔路相望,有一條天然河道橫穿度假區東西方向。度假景區整體規劃總佔地面積5000餘畝,按國家四星級度假酒店及國家4A級溫泉景區標準建造,客房總量達400餘間,溫泉日接待量可達5000多人。景區內設有露天溫泉、餐飲、客房、會議中心、四合院、戶外拓展、康樂理療、水上娛樂、網球場、跑馬場、射箭場、真人CS對抗等眾多娛樂項目。江南春溫泉是以溫泉養生為主題,以江南風格為特色,以道家思想為底蘊,以日本溫泉為折射,以生態美食為亮點,以追求健康愉悅的生活方式為宗旨的綜合性溫泉度假景區,是全國首家以江南風格建築為特色的溫泉度假景區。
● 中原影視城
中原影視城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由河南電視台和鄭州清華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斥資建造。影視城以影視拍攝服務為主,兼具觀光旅遊、文化娛樂、休閑度假等功能,整體規劃佔地面積約為600畝,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10億元,計劃3—5年完工。已投資近1億元,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設。中原影視城一期工程佔地140畝,規模較大,是以19世紀20年代中國北方城鎮民居及鄉村民居為背景的高規格建設。主要景點由三河鎮、風鈴寨、現代場景三大景區,水陸兩匯的碼頭等多處影視拍攝景觀及2座總面積達7500平方米的專業攝影棚組成,可滿足各類題材影視片的拍攝需求。影視城建築氣勢恢宏、造型古樸,體現了當時工匠技藝及歷史文化濃重色彩,彰顯出中原地區黃河文化的古樸與渾厚。
中原影視城
河陰石榴風景區
河陰石榴風景區於2013年通過備案設立,位於高村鄉北部邙嶺,涉及9個行政村,面積約1.2萬畝,景區核心位於劉溝村。劉溝村因河陰石榴種植而成名,石榴資源是劉溝村旅遊發展的基礎。劉溝村擁有2000多年的河陰石榴種植歷史,是河陰石榴原產地和河陰石榴中心產地。以石榴為主的綠化面積已超過85%,基本保持原生態面貌,保留一批百年以上的石榴古樹。
● 三公像
三公像分別為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鄭國開國后的三代君王,分別被鄭氏後裔稱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鄭氏三公”。為紀念鄭氏三公的豐功偉績,發揚他們艱苦奮鬥的優良文化傳統,由滎陽市人民政府於2004年9月30日建成,現為滎陽市標。

代表人物


滎陽市湧現出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唐朝文學家劉禹錫、鄭虔,晚唐詩人李商隱,宋朝王博文等著名人物。

獲得榮譽


滎陽市被命名為“中國詩歌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象棋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之鄉”。
2017年12月14日,滎陽市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0月,滎陽市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6)。
2018年10月,滎陽市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滎陽市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滎陽市被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8年,滎陽市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56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第28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第73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第41位,分別較上年前移2位、1位、2位、1位;位居首屆“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第83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第68位。
2019年7月19日,滎陽市入選中國百強縣。
2019年9月20日,滎陽市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8日,滎陽市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9年11月13日,滎陽市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9年11月21日,滎陽市入選“2019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9年12月6日,滎陽市入選“2019年綜合競爭力全國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28日,滎陽市入選“2019年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
2019年,滎陽市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6位、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27位、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68位、工業百強縣市第42位、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83位、全省105個縣(市)經濟發展質量總體評價第2位;榮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全國百強慈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等稱號。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名單。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名單。
2020年6月,滎陽市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八十二位。
2020年7月28日,位列2020中國縣域經濟賽迪百強縣第66位。
2020年9月14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參評城市(區)名單。
2020年11月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滎陽市排名第79位。
2020年12月1日,滎陽市位居2020年全國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市)第108名。
2020年12月21日,位居2020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第69名。
2021年1月28日,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