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魯迅公園的結果 展開
- 上海魯迅公園
- 遼寧省大連市地標之一
- 青島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
上海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甜愛支路280號,佔地面積為28.63萬平方米,是上海主要歷史文化紀念性公園和中國第一個體育公園。
園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魯迅紀念館,震撼近代史的尹奉吉義舉紀念地梅園。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間,堤橋相連,景色優美。總體上保留了英國風景園的特點。魯迅紀念館內陳列品重點表現了魯迅在上海10年的社會活動和文化生活。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時,魯迅墓由萬國公墓遷葬於此。魯迅公園還是上海最早用沙濾水的地方。
魯迅公園建造甚早。早在19世紀末,這裡已為公共租界工部局所屬四川路(今四川北路)界外靶子場,後來劃出一部分建成公園,1905年建成並開放,初稱“新靶子場公園”,1922年改稱為虹口公園。因有廣闊的體育運動場地,常被軍隊、警察作為操練和閱兵的場所,最早使用公園的是租界的准軍事組織萬國商團,上海周圍政治、軍事形勢一有風吹草動,萬國商團就入園操練。20年代各派軍閥為爭奪上海而發生混戰時,萬國商團每天清 晨和傍晚入園操練達兩年之久。
在虹口公園邊上,建有高爾夫球場及運動場,所以於1915年5月15日至22日,在此舉行第二屆遠東運動會,1921年5月30日至6月4日又舉行了第五屆遠東運動會。
虹口公園是在靶場基礎上擴展而成的,面積略小於兆豐公園,但比其他公園都大,1906年局部對外國人開放,1909年全面對外國人開放,1928年對中國人開放,是蘇州河以北地區最重要的休閑娛樂場所。
1932年4月29日,在虹口公園內發生了“虹口公園炸彈案”事件,轟動全國乃至東亞。朝鮮抗日義士尹奉吉向主席台投擲炸彈,炸死佔領軍司令白川、日本僑民居留團團長河端,炸死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駐滬領事村井、佔領軍軍艦隊長野村、師團長植田、領署書記官友野。此案激起了上海市民的抗日情緒。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上海(中國地界)淪陷,虹口公園全部被日軍佔領,並改名為“新公園”。由於此地是日本僑民居住集中的地方,中國人很少敢去公園。原公園靶子場東南部,則被日本人改建為“日本上海神社”,用來作紀念和追悼侵華日軍戰死官兵的靈堂。
抗戰勝利后,公園即由中國政府接管,改名為“中正公園”(中正即蔣介石之名),但民間仍稱它為虹口公園。新中國成立后,將公園和體育場分開,命名為虹口公園和虹口體育場。
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他曾多次來到虹口公園。魯迅逝世時,人們就想將虹口公園改為魯迅公園,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1956年10月,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魯迅墓從萬國公墓遷到虹口公園內。公園內建有一座江南民房風格的魯迅紀念館。
1988年虹口公園正式改名為魯迅公園,虹口體育場則重新改建,並易名為虹口足球場。
1.乘18路、21路、47路、52路、139路、167路、597路、854路、863路、939路、991路、機場四線到魯迅公園站下
2. 乘70路、97路到四川北路多倫路站下可到魯迅公園南大門;
3.乘70路、79路、222路、853路、875路、937路、959路、975路到大連西路東體育會路站下可到魯迅公園北大門;
軌道交通3、8號線到虹口足球場站下沿四川北路東行2分鐘可到魯迅公園南大門。
魯迅紀念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總建築面積5043平方米。一層建有文化名人專庫“朝華文庫”、學術報告廳“樹人堂”、專題展廳“奔流藝苑”等,大廳可同時容納數百人進行入隊、入團、入黨等各種儀式活動。二層為魯迅生平陳列廳。該館現藏文物、文獻資料20餘萬件,其中一級文物達93件(組),珍貴文物2萬餘件。陳列廳以魯迅手稿、文獻照片、遺物為基礎,輔以多種現代科技展示手法,用新文學開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戰士、華夏民族魂五個專題真實再現了魯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曲折多姿的人生歷程。紀念館中廳前有一個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園內楓葉如丹,百花鬥豔。
上海魯迅紀念館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志願者隊伍,舉辦流動展覽活動、“魯迅杯”課本劇活動、文學社“尋訪魯迅足跡”等一系列活動,成為社會教學第二課堂。
魯迅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即籌建新的魯迅墓。1952年春,華東文化部等有關部門經過醞釀,選擇臨近魯迅故居、魯迅生前到過的虹口公園建新墓。1956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魯迅逝世20周年之際遷墓。同月中旬,上海成立由市長陳毅任主任委員的魯迅先生墳墓遷建委員會。6月初,中央批准由設計專家陳植主持的設計,並撥工程費90萬元。同年7月19日開工,10月9日竣工。
新建魯迅墓,墓前鋪有天鵝絨草皮,墓正南向,平面呈□形,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砌成,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墓地中間是長方形綠地,四周圍植瓜子黃楊,綠地前沿置斜卧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石。綠地中央偏後,建有魯迅坐像。像基座用四塊花崗石鑲成,上部浮雕花飾圖案,採用魯迅親自設計《墳》扉頁的雲彩部分;圖案下刻陰文魯迅生卒年份:“1881~1936”。魯迅像總高度1.71米,作者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蕭傳玖。綠地兩邊通道外沿各植一排柏樹。經通道拾級而上,是一個可容四五百人的方形平台。平台左右植有兩棵廣玉蘭,再往外為石柱花廊,植有紫藤,廊下設長條坐椅。平台正面是照壁式大墓碑,寬10.2米,高5.38米,中央鐫刻毛澤東題字:“魯迅先生之墓”,陰文貼金。墓碑下方是安放魯迅靈柩的墓穴,上面用六塊花崗石板密蓋。墓穴左右各有一棵魯迅夫人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所植的檜柏。碑后是屏風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四季花草,還有日本友人贈送的櫻花、臘梅、桂花樹等。
1956年10月14日上午,魯迅靈柩移柩儀式在萬國公墓禮堂舉行。上海市副市長金仲華代表市人民委員會和上海人民向魯迅獻旗、獻花圈。旗是仿製當年魯迅喪儀時民眾代表所獻“民族魂”錦旗。禮畢,靈柩即移遷。到達新墓地后,在墓前舉行。有宋慶齡、柯慶施、茅盾、周揚、巴金、許廣平等近2000人參加的遷葬儀式,巴金、茅盾和許廣平先後致辭。儀式結束,舉行魯迅塑像揭幕禮。
魯迅新墓建成后,曾多次整修。1961年,原白水泥魯迅塑像改鑄為銅像。同年3月,國務院公布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0月,市人民政府確定魯迅墓的保護範圍,為基地周圍50米,建築控制地帶為150米。
梅亭
1932年4月26日,尹奉吉向愛國團宣誓,胸前掛誓詞牌,左手握炸彈,右手拿手槍。金九親自給他拍下這一鏡頭。之後,尹奉吉又邀女隊友李東海(李華林),扮作遊客到公園觀察地形,目測距離。4月29日晨,金九送別尹奉吉。尹穿灰色西裝,肩背水壺,手拿飯盒(實為異型炸彈),進入公園。上午11時40分,下著小雨,當主席台上的日本軍政要員肅立齊唱《君之代》時,尹奉吉即將炸彈投向台中央,炸彈爆炸,新任日本陸軍總司令白川義則大將,身負重傷,幾天後死在平涼路日本兵站醫院;居留民團委員長河端被送入北四川路福民醫院,當夜死亡;日本海軍中將野村吉三郎右眼被炸瞎;日本陸軍中將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右腿被炸斷;日駐華大使重光葵右腿被齊根炸斷。是為震驚中外的“白川事件”。
尹奉吉原地站立,大聲說:“來抓吧!我是韓人,我叫尹奉吉,炸彈是我丟的,一切由我個人承擔!”尹被捕后押去東江灣路10號日軍司令部,后又解往日本金澤,1932年12月就義。
在魯迅公園尹奉吉義舉紀念地建梅亭,樹有碑石。
詩詞選登:
七絕·魯迅公園所見
李祚忠
名花奇樹繞池榮,鍛煉人多是嫗翁。
魯迅像前遊客少,安寧展館眾空空。
公園經百年的歷史積累和不斷改造建設,不僅保留了英國公園的公布形式,保留了南大門、飲水器等歷史景觀和紫薇等百年大樹,而且揉和了中國造園藝術,形成了上海城市公園特色,成為一座名聞遐邇的紀念性文化休息公園。園內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間,堤橋相連,景色優美。
:海盜船、咖啡椅、電動遊艇、垂釣
茶室:可提供食品、玩具、盆景、茶水。
門票:魯迅公園和魯迅紀念館均已免費開放。
每年4月1日-6月30日:5:00-18:00;
每年7月1日-9月30日: 5:00-19:00;
每年10月1日-3月31日: 6:00-18:00
10個停車場在附近。公園南大門口及虹口足球場均有收費停車場。
開放區域
改造后的魯迅公園尚未開園,對公園內健身地盤的“劃分”已經暗流涌動。多支健身團隊的成員稱,為在開園當日成功搶佔活動地盤,有團隊已悄悄進園勘察地形,有團隊準備前一夜就翻牆進園,更有團隊打算眾人“作戰”,帶上練功健身用的器具“全副武裝”。改造后的公園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5%的市民活動區域面積,包括一條全長430米的“環山”塑膠健身步道。
經過一年的改造,魯迅公園已經於2014年8月28日5:00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