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坊前鎮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莒南縣坊前鎮
- 坊前街道
坊前鎮
山東省莒南縣坊前鎮
在黃海之濱,龍王河畔,有一座被海內外譽為“中國石刻藝術之鄉”的省級文明示範鎮——坊前鎮。坊前鎮東臨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日照市,西靠中國第三大商品批發城——臨沂市,兗石鐵路、棗日高速、嵐濟公路貫穿境內,東與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和連雲港毗鄰,西與臨沂機場相接,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坊前鎮轄36個行政村,74175人(2017),總面積106平方公里。
坊前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老一輩革命家羅榮桓、肖華、谷牧等都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1955年,王家坊前村勤儉辦社的典型事迹和經驗受到毛澤東主席親筆批示,自此,“艱苦創業,敢為人先,合作共贏”的主席批示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坊前鎮山水相連,風光優美,四季分明,日照時間充足,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林木資源、水利資源、人力資源,是著名的花生、茶葉、板栗生產基地;石刻、石材產業更是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已成為坊前鎮經濟的支柱產業。坊前鎮民營經濟園區,全部實行一站式封閉管理,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平台和外商投資的樂園。勤勞、智慧、熱情、誠信的坊前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前來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經濟合作,共商發展大計,共同開發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莒南縣轄鎮。位於縣境中偏東南。常住人口(2010年六普)。轄6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坊前村。
1941年為桑庄區,1958年撤區改為坊前鄉……1994年撤鄉改為坊前鎮。1996年,面積96.9平方千米,人口74175人(2017),轄桑庄、大坊前、王家坊前、可樂坡、左家坊前、岔河、胡家崖、李家崖、竹墩、前桃花林、后桃花林、石門、趙家村、張家派庄、韓家派庄、許家派庄、東川、普天寺、莫家龍頭、於家龍頭、朱家龍頭、賈家龍頭、崔家龍頭、於家嶺、邱官莊、聚將台、花峪頭、西崖下、朱家窪子、朱梅、高家溝、付家村、黑龍坡、范家窪子、戴家窪子38個行政村。2000年末,划入原柳溝鄉部分行政區域。2011年11月,撤銷相邸鎮,併入坊前鎮。
坊前鎮衛生事業
王家坊前村是抗日模範村,1943年,村裡成立了20多人的抗日劇團,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多次慰問八路軍。並先後有十幾名青年參加了八路軍,有多人在戰場上立了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全村支前民兵達1500人次,先後參加了南麻戰役、甲子山戰役、孟良崮戰役、四平街戰役和淮海戰役等,有86人立功,為黨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犧牲和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王家坊前村人民繼續發揚革命戰爭年代的光榮傳統,用智慧和汗水發展生產,建設家園。
1953年冬,共產黨員王同昌、張三善、史明松帶頭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由15戶組成了一個初級農業社,他們團結一心,有力的出力,有農具的出農具,有種子的出種子,充分發揮了集體的優越性。
1954年秋,這個社的糧食獲得了大豐收,農民看到了辦社的好處,紛紛要求入社。秋後,“新建社”由原來的15戶發展到33戶,由於社員家底窮,生產資金嚴重不足,社委會研究決定,自力更生,本著自願的原則,發動社員投資解決生產資金不足的困難。在社領導的帶頭下,社員們紛紛向社裡投資投物,很快就投資270餘元,基本解決了生產資金不足的困難,保證了1955年春播生產的順利進行。這個經驗做法逐級上報到黨中央,毛主席於1955年9月做了親筆批示:“這個合作社的經驗也證明,適當地,不是過多地,並且是在啟發社員有了充分的覺悟以後,對於貧苦社員又加以照顧等項條件下,發動社員投資,解決合作社生產資金不足的困難,是完全可能的”。主席的批示給了全村人民很大的鼓舞,化作了發展生產強大精神動力。一方面,整山治水,修水庫、建渠道、整梯田,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糧食產量穩步提高;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工副業,於1968年創辦了全縣第一家石刻廠,並走上了外銷的路子。
坊前鎮位於縣境東部,鎮駐地距縣城15公里,嵐濟公路和兗石鐵路橫貫東西,東鄰坪上鎮,西靠莒南縣城,南接壯崗鎮,北依澇坡鎮。轄66個行政村,8.8萬人。面積184.3平方公里,耕地10.2萬畝。地勢北高南低,南部為平原,北部為丘陵,分別佔總面積的42%和58%。有黃山、康山、交山,最高點黃山,海拔497米,龍王河和龍頭河,系常流河。小型水庫12座,總灌溉面積4.8萬畝。嵐濟公路和兗石鐵路橫穿東西。土壤有沙土、黃土、石碴土。礦產有石英砂、莒翠玉、雪花大理岩等。農作物有不止麥、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農業經濟穩步增長。民營經濟異軍突起莛發展。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到2002年,有18個村被授予縣級“美在農家”文明村,1500戶被授予縣級“十星級文明戶”,有10個鎮直單位和12個村被授予“縣級文明單位”。該鎮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石雕石刻藝術之鄉”、“山東黑松育苗生產基地”、臨沂市首批小康鎮。朱梅村獲“市級文明單位”。岔河村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坊前鎮古樹
坊前鎮境內
坊前鎮歷史遺跡
坊前鎮大力實施“經濟強鎮”戰略,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降低准入門檻,營造“窪地”效應,收到較好成效,共引進投資額過千萬的項目11個,過500萬的項目18個,實現年產值過億元。山東大農藥業、萬里香糧油、鑫發石材等企業已先後投產。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新發展。在縣農業部門的具體指導下,該鎮先後成立石雕石刻、花生米加工、畜禽養殖、板材加工等38個專業合作社,較好地解決了生產資金不足、產品質量不高、無序競爭、銷路狹窄等問題,使該鎮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坊前鎮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種植茶葉,產茶歷史已有近50年的歷史,是莒南縣主要的綠茶、石竹茶生產基地,石竹茶產量居全縣之首。坊前鎮的茶葉品質優異,主要產品品種是綠茶、石竹茶,產品主要銷往北方市場,具有造型好、香氣濃郁、滋味濃厚、耐沖泡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多年來,坊前鎮黨委政府把茶葉生產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的主要內容之一,呈現出面積擴大、質量提高、效益增長的可喜局面。近幾年,又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鼓勵發展名優茶生產,帶動了茶葉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名優茶葉產量占茶葉產量的60%,產值占茶葉總產值的90%。截至2005年底,坊前鎮共有植茶村8個,主要分佈高家溝、大坊前、朱梅、付家村、黑龍坡等村,面積較大的茶場6個,共有茶葉基地2000餘畝,其中綠茶麵積500餘畝,石竹茶麵積1500畝。可採摘的面積1800畝,老茶園面積800畝,新建幼茶園面積200畝,主要分佈在高家溝,朱梅等村。坊前鎮主要有3種茶樹品種,有機茶園面積達到1500畝。坊前鎮現有茶葉生產廠6家,主要有坊前鎮雪峰茶廠、澗南春茶廠。形成了年產16萬公斤的生產能力。2005年,坊前鎮茶葉產業實現年產量 10噸,實現銷售收入60萬元。在1995年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我省茶葉共獲得5個金獎和5個銀獎,僅坊前鎮高家溝茶廠就獲得了2個銀獎。2002年,高家溝茶廠又在全省名優茶評比中獲得特優獎。2004年,坊前鎮雪峰茶廠、澗南春茶廠所生產的雪峰牌綠茶和澗南春牌綠茶,又在全省名優茶評比中分別榮獲特優獎。
坊前鎮已初步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的茶葉產業體系,產業鏈不斷延伸,茶葉產業已成為坊前的主要農業產業之一,是坊前鎮農業產業化調整的重點產業,成為坊前鎮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2005年坊前鎮共的茶葉從業人員2000人,人均增收3000元。2006年,坊前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以“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為重點的茶葉產業開發方向,大力開發無公害茶葉、綠色食品和有機茶,要進一步把基地做大,把龍頭做強、把品牌做優,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通過努力,到“十一五”規劃末,坊前鎮茶葉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建立標準化示範基地,有機茶園面積3000畝,同時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進一步提高茶葉加工水平,並配合發展炒茶大戶註冊商標、創名優品牌,改良品種,標準化生產,使坊前鎮茶葉產業開發逐步走向經營集團化、企業市場化、加工自動化、服務專業化、管理現代化的目標。
坊前鎮位於莒南縣城東15公里處,轄36個行政村,共有74175人(2017),5.8萬畝耕地,總面積106平方公里。境內嵐濟公路和菏日鐵路橫貫東西,交通便利。石雕石刻是坊前鎮的傳統產業和主要經濟特色。1968年,在王家坊前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家石刻廠,經過30多年的發展壯大,坊前石雕品種多、規模大、效益顯著、市場廣闊、遠近聞名。1994年坊前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石刻之鄉”。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