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

中國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五的俗稱

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這一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民俗日曆


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在傳統社會裡,民眾生活秩序和民俗是互相依賴的。
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誌,人們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隨著社會發展多數人家已失去糊窗戶的傳統,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總之人們祈福旺來年的心愿是一樣的。

風俗傳統


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們開始作購置年貨等春節前的準備;這天因各地民族和風俗傳統不同,所以各自的慶祝活動和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像中國民間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傳統活動。

接玉皇

《玉皇大帝版畫》圖2
《玉皇大帝版畫》圖2
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 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里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照田蠶

臘月二十五“照田蠶”圖3
臘月二十五“照田蠶”圖3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 “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

趕亂歲

中國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中國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

千燈節

臘月二十五“千燈節”圖4
臘月二十五“千燈節”圖4
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