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寺

江蘇省崑山市延福寺

延福寺始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普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皇帝賜名“波若寺”,北宋年間更名為“延福禪寺”。當時古寺規模宏大、香火雲繞,鐘鼓齊鳴、聲名天下,相傳公元1008年,則有禪房1008間,僧侶多達800餘人,可謂了不起的大寺院

簡介


延福寺在崑山市佛教協會及崑山市、千燈鎮各級領導的大力幫助下,於1997年恢復開放,重新燃起旺盛的香火,重放那久違的佛光。
開放后的延福寺,在崑山市佛教協會會長秋風法師和四眾弟子含莘如苦、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四處募集資金,開始了延福寺的修復和重建工作,歷經5年的艱苦奮鬥,先後修復和重建了天王殿(山門)、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和一些配套建築、設施等,為崑山市六大古剎之一。
延福寺[江蘇省崑山市延福寺]
延福寺[江蘇省崑山市延福寺]

住持


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第三屆的秋風法師主持延福寺管理工作后,立即啟動了山門和大雄寶殿的重建工作。與此同時,對把道風建設和僧伽教育作為重點任務來抓。一面堅持佛教的正信理念,加強對本寺僧人的愛國愛教思想教育工作,一面開展弘法講經和慈善事業等實踐活動,分批派僧人到蘇州、南京等地幾所佛學院學習,因此僧人的各項素質比較高。

景觀


如今的延福寺,佔地20餘畝,殿堂氣勢宏偉、莊嚴,環境清靜幽靜,香火旺盛,道風純正,信徒眾多,聲名遠揚。
走進延福寺,為天王殿(山門),殿內正對門口坐著彌勒佛,兩邊的四大天王造像系香樟木雕刻而成,像高4米,威猛莊嚴,香氣盈堂;韋馱持劍立於彌勒佛像后,正對北門,神勇威武。
出天王殿,是被稱為“美人”的秦峰塔。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與“波若寺”同時誕生。秦峰塔為磚木結構,由塔基、塔身、塔剎三大部分組成。磚木結構,樓閣形式,平面呈方形,七級,高38.7米,每層每面各設一門,出入方便。塔的檐部輪廓呈曲線形狀,戧角起翹,給人以振翅欲飛的感覺。秦峰塔的塔頂,其坡度陡峭,形成一個類似傘形的骨架結構,儀態大方。塔頂在整體造型中起著重心的導向作用,顯赫的地位,表現出意味深長的靈性。秦峰塔的每隻翼角上都掛有銅鈴,風吹鈴動,叮咚作響,悠悠揚揚,播及寺外,牽曳出人們幽遠的懷古之情。秦峰塔的塔壁上每層每面鑲嵌兩尊釋迦牟尼佛像,共56尊,系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外槽供信徒回拜,謂千佛饒毗盧之意。由於塔身苗條,風姿綽約,亭亭玉立,故自古以來秦峰古塔就有“美人塔”之譽,為江南所罕見。有風時,但聞塔檐銅鈴一片鳴響,悠遠如古樂漾動。秦峰塔歷來就是延福禪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重建的大雄寶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北面,殿內正中台上供有三世如來佛,莊嚴神聖;兩側分別排列十八羅漢和文殊、普賢兩菩薩,三如如來佛后便是觀音像。殿前露台兩側分立兩株高聳入雲的古銀杏樹,已千年歷史,古意盎然,呈現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