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三岔鄉的結果 展開
三岔鄉
四川省大邑縣三岔鄉
三岔鄉屬於四川省大邑縣,鄉人民政府駐地三岔街,距縣城17公里左右。鄉依治得名。該鄉始於清朝時期,1984年3月,三岔鄉複名,下轄13個村,138個村民小組。
目錄
清代乾隆時,今三岔地區為南忠鄉地;清咸豐三年(1853)編為上南鄉二甲,設孝友、弟恭、忠良、信仰、禮樂、義和、廉明、恥勇8個團,團下設甲、牌。民國2年,二甲改為二區。23年,上南鄉改為第三區。24年,置三岔鎮,轄27個保,治所在三岔街。同時原屬二區的叢樹林、余塔子、楊河碥等地劃出歸高山鄉,編為第二、三、四保。次午8月,高山鄉建制撤銷,3個保還屬三岔鎮。29年6月,三岔鎮改為三岔鄉,下轄21個保,203個甲。次年1月調整為14個保,171個甲。37年,又調整為152個甲。
解放后,三岔鄉仍置。1950年12月,保、甲改為村、小組。1951年1月土改結束時,全鄉轄14個村,下為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由三岔街遷共和村(今名梅花村)。1953年9月,山崗、民勝2個村劃歸高山鄉。1955年11月,高山鄉撤銷,山崗、民勝及從山崗村分出組建的建新村還屬三岔鄉。1958年10月,三岔鄉成立英雄人民公社,行政村改為管理區,下為生產隊,鄉人民委員會遷三岔街。次年初,英雄公社改為三岔公社,下轄11個管理區,53個生產隊。1961年12月,高山鄉復置,原山崗、民勝、建新3個村仍劃歸高山鄉管轄。此時三岔鄉(公社)調整為13個生產大隊,120個生產隊。1968年11月,三岔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政區只稱三岔公社,不再同時稱三岔鄉。1984年3月,三岔鄉複名,下轄13個村,138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