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凍土

西藏凍土

西藏是中國最大凍土分佈區之一,也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地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凍土區。

現狀


凍土分佈面積由北和西北向南及東南方向減少,最發育的地區在昆崙山至唐古拉山南區間,除大河湖融區和構造地熱融區外,多年凍土區基本呈連續分佈,而南至喜馬拉雅山為島狀凍土區,藏南谷地出現季節凍土區。西藏高海拔、中低緯度的凍土地帶,水文、地質、氣象條件複雜,是困擾公路、鐵路交通建設的難題。

分佈及形成


分佈西藏高原凍土分佈廣泛,可分為季節凍土、隔年凍土和多年凍土。多年凍土是由於大氣層和地殼之間熱量交換而形成的,並受到海拔高度控制。西藏多年凍土下界分佈有顯著的自北而南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中昆崙山多年凍土下界為海拔4 200~4 300米,唐古拉山多年凍土下界為海拔4 600~4 700米,喜馬拉雅山多年凍土下界為海拔5 000米,橫斷山多年凍土下界為海拔5 200~5 800米。黑阿公路以北至昆崙山—唐古拉山南坡的藏北高原北部,為嚴寒的大陸性氣候,年均溫為-2~-6℃,為連續多年凍土區;黑阿公路以南至年平均氣溫-2~-2.5℃等溫線(大致與海拔1 600米高程一致),為隔年凍土和多年凍土區;-2℃等溫線以南,除個別海拔高的高山之上有零星多年凍土分佈外,多為季節凍土區。西藏多年凍土厚度變化較大,從9~100餘米不等。凍土層溫度和厚度受海拔高度控制,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多年凍土越厚。凍土層的溫度和厚度也有隨緯度的減低而升高和變薄的趨勢,但不甚明顯。

影響


地形的坡向、河流、湖泊、植被以及人類活動等均對凍土的溫度、厚度和分佈有很大影響。西藏高原多年凍土層內,伴隨著季節融化層的水融化和凍結,常形成凍脹丘、熱融滑塌、熱融沉陷、多邊土等凍土地貌現象。唐古拉山地區多年凍土經常發生凍脹丘“水火山”噴發現象。凍土危害在於其冬凍夏融產生不均勻的凍脹融沉作用,從而造成房基變形、地面沉陷、道路翻漿等情況。凍土對修建青藏鐵路造成嚴重影響。青藏鐵路沿線緯度低,與中國湖北在同一緯度上,但是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強烈,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60~430毫米,蒸發量卻達到1 330~1 760毫米,冬季最低氣溫-36~-45℃,鼓起的凍土脹丘高達10多米。凍土凍結膨脹,鐵路鋼軌升高,而凍土融化,體積縮小,鋼軌面則會降低,造成鋼軌不平順,容易發生翻車事故,因此凍土給青藏鐵路工程施工和交通運輸造成很大危害。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具有地溫高、厚度薄、熱融發育的特點,對氣溫變化更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