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狂喜的結果 展開

狂喜

詞語

狂喜,意思是非常開心,興奮,一般是聽到某種好消息而產生的一種狀態。

基本解釋


[exultant;jubilant;be filled with joy] 極端高興。

引證解釋


極端高興。
1.清 方文《贈徐善生》詩:“我來訪君君病起,倒衣相對欲狂喜。”
2.《紅樓夢》第三七回:“菊若能解語,使人狂喜不禁。” 
3.老舍微神》:“夢境的不同,使我有時悲泣,有時狂喜。”

哲學概念


古希臘哲學概念

古希臘語為 έκ-στασις,亦即ex-stasis,意為“超脫自我狀態”,“超脫自我,至另一個境界”
通常指超脫自我狀態,“一個人的意識並非自閉的,一個人可以感知另一個人的意識,當他處於超脫自我的狀態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意識通常是超脫自我的。”此時,意識客體不是自身。與之相對應的詞是enstasis,意指在自我狀態,來源於個人思維活動。
“在自我狀態”的理解讓位於狂喜的使用範疇,當要從時間的意義上表達一個人“超越自我狀態”時;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互為超越於彼此的。事實上,我們存在於世界通常體現為某人、某事或者過往的事。要讓一個人“停留在現在”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現在只表現為超脫於未來預測和過往事實的話。

歐陸哲學概念

海德格爾和薩特沿用此概念。
列維納斯和南希·讓·呂克引用此概念,表示一個人對另一人的揭發。他們認為狂喜是較西方哲學體系中我思哲學中自在主體更加基本的概念。
哲學家們都將其用來表示快樂的至高境界或者其它理論家經常忽略的意識活動的高級區域,或者與他人的性體驗,或者通常的情感狂喜狀態。也包括主顯節、因他人而起的緊張的意識活動、與他人非一般的肢體接觸等。
還有另一種狂喜,表示對超自然屍體的幻想或接觸,關於此,普羅提諾曾說:狂喜來源於個人對可怕事物或者上帝的隱秘的追求的情感體驗。當代哲學放棄了狂喜的原始概念,而專指迪奧尼索斯精神或者狂歡化情緒,或者指與他人一起精力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