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刊

故宮博物院院刊

《故宮博物院院刊》創刊於1958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管、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現為月刊,大16開,每期112頁,全彩銅版紙印刷,國內外發行,期發行量3500餘冊。目前,刊物已為國內多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評為核心刊物,包括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社科中心、武漢大學及人大報刊資料中心。

據2020年1月故宮博物院官網顯示,《故宮博物院院刊》編委會有委員27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英文翻譯1人、平面設計1人、電腦製作3人。

據2020年1月3日中國知網顯示,《故宮博物院院刊》共出版文獻2725篇、總被下載1084670次、總被引1788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83、(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273 。據2020年1月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故宮博物院院刊》共載文1507篇、基金論文量為167篇、被引量為4877次、下載量為2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31。

創辦過程


1958年,《故宮博物院院刊》創刊。
1958和1960年,《故宮博物院院刊》先後出版兩期后停刊。
1979年,《故宮博物院院刊》復刊,復刊後為季刊,每期6個印張。
2000年,《故宮博物院院刊》刊期改為雙月刊。
2004年,《故宮博物院院刊》印張增加到10個,並擴大開本。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9年,《故宮博物院院刊》刊期改版為月刊,印張由10個減少為7個(112頁)。

歷屆主編


1987年第1期至1988年第4期,主編為錢欣聲先生。
1989年第1期至1991年第4期,主編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副主編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紫禁城出版社社長李毅華。
1992年第1至2期,主編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呂濟民,副主編為楊新、李毅華。
1992年第3期至1998年第2期,主編為楊新副院長,副主編為錢曉雲。
1998年第3期至第4期,主編為紫禁城出版社總編輯孫關根,副主編為錢曉雲。
1999年第1期,主編為楊新副院長,副主編為錢曉雲。
1999年第2期至2000年第6期,主編為楊新副院長,執行主編為孫關根,副主編為張露。
2001年第1期至2003年第3期,主編為朱誠如副院長,執行主編為孫關根,副主編為張露。
2003年第4期至第6期,主編為李文儒副院長,執行主編為孫關根,副主編為張露。
2004年第1期至今,主編為李文儒副院長,執行主編為張露。
1998年第3期始,《院刊》設立了編輯委員會。1998年第3、4期,編委會主任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1999年第1期,編委會主任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誠如。1999年第2期始至2000年第6期,編委會主任為朱誠如副院長,副主任為楊新副院長、孫關根(常務)。2000年第1期至2003年第3期,編委會主任為朱誠如副院長,副主任為肖燕翼副院長、孫關根(常務)。2003年第4期至2003年第6期,編委會主任為李文儒副院長,副主任為肖燕翼副院長、孫關根(常務)。編輯委員會委員(以姓氏筆劃為序):於倬雲、朱家溍、劉雨、孫關根、李文儒、楊伯達、楊新、張忠培、鄭珉中、單國強、耿寶昌、徐邦達、徐啟憲、錢曉雲、肖燕翼。2004年第1期至2006年第6期,編委會主任為鄭欣淼院長。編輯委員會委員(以姓氏筆劃為序):於倬雲、劉雨、李文儒、李季、肖燕翼、楊伯達、楊新、張忠培、鄭珉中、單國強、苗建民、晉宏逵、耿寶昌、徐邦達、徐啟憲、錢曉雲。主編:李文儒。執行主編:張露。2004-2006年間,編委會成員略有調整。2007年第1期,編輯委員會委員增加為(以姓氏筆劃為序):王亞民、王連起、王素、劉雨、朱賽虹、李文儒、李季、李輝柄、杜乃松、肖燕翼、陸壽麟、宋紀蓉、楊伯達、楊新、餘輝、張忠培、鄭珉中、單國強、苗建民、施安昌、晉宏逵、耿寶昌、徐邦達、徐啟憲、聶崇正。主編:李文儒。執行主編:張露。

報刊職能


《故宮博物院院刊》是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學術性刊物,它反映了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們學術研究的成果和水平,並致力於以發表國內最高水平的宮廷歷史、文物研究成果為己任。本刊本屬於社科類刊物,但隨著近年來多學科研究的滲透和互動,也發表一部分自然科學或人文與自然科學結合的文章,主要集中於文保科技、古建築研究。刊物試圖將故宮博物院學術研究的觸角進一步延伸,促進故宮自身學術研究的深化,加強故宮博物院的學術建設和整體進步。
《故宮博物院院刊》目前主要設有明清歷史、文物研究(含古書畫、古器物、古文字研究、佛教美術等)、古建築、考古學研究、文保科技、博物館工作等欄目。

取得榮譽


《院刊》撰稿人為故宮博物院及國內外各學科的專家學者,刊物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本刊雖然缺少對於大規模的學術活動的組織,但論文具有一定的轉載率;2000、2004年度連續兩次被北京大學評為文物考古類中文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明清歷史、文物研究(含古書畫、古器物、古文字研究、佛教美術等)、古建築、考古學研究、文保科技、博物館工作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故宮博物院院刊》主要欄目包括“考古學研究”“文物研究”“明清歷史”“宗教藝術”“文物保護與科技修復”“博物館研究”“圖像與歷史”“古建築研究”“學術動態”等。
人員編製
據2020年1月故宮博物院官網顯示,《故宮博物院院刊》編委會有委員27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英文翻譯1人、平面設計1人、電腦製作3人。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故宮博物院院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出版方針和政策,堅持習主席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輿論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自覺維護學術的嚴肅和誠信。
辦刊特色
《故宮博物院院刊》重發掘故宮博物院豐富的學術研究資源,以較為雄厚的故宮學術力量為主,面向社會學界,形成以物證研究為重點的對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的鮮明特色。
投稿指南
一、中文投稿請使用規範簡化漢字,除古文字、古文獻專論文章及印鑒文字外。投稿請用A4紙列印一份,並提供相應電子文件。
二、行文中第一次出現帝王年號,須加公元紀年,如宋淳祐元年(1241);第一次提及外國人名,須附原名,如郎世寧(GiuseppeCastiglione)。中國年號、古籍卷數、頁數用中文記數,如貞觀五年,《清史稿》卷五八,清曹庭棟編:《宋百家詩存》頁一九(僅限於古刻本)。除引文外,其他涉及紀年、卷次、頁碼等均用阿拉伯數字。
三、註釋號用阿拉伯數字,如[1]、[2]…其位置主要放在標點符號前的右角;再次徵引,用“前揭《××》,頁××”的形式,不用合併註釋形式。
註:詳細投稿要求,請訪問《故宮博物院院刊》官網查閱。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編輯委員會主任單霽翔
編輯委員會名譽主任鄭欣淼
主編趙國英
執行主編張露
編輯部主任項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