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抗
支抗
正畸矯治過程中,任何施於施治牙使其移動的力必然同時產生一個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這種移動矯正牙體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況稱作“支抗”。實際上支抗是一個提供產生牙齒矯治力的基礎。一般在正畸治療中,支抗部分主要是由非矯治牙組成,齶部及牙槽也可作為支抗部分。支抗部分的牙齒受到矯治力所產生相反方向力即支抗力的作用。支抗分為(1)頜內支抗(2)頜間支抗(3)頜外支抗。
我們矯正牙齒的過程,實際上是牙齒的在矯治力的作用下移動的過程。如果能夠做到該動的牙齒動、不該動的牙齒不動,我們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
支抗是一個正畸學的專有術語,通俗地說,就像泊船需要用的錨一樣。在常規的正畸治療中,我們通常是以一顆牙或者一組牙當作錨,去拉另一顆牙齒或者一組我們希望移動的牙齒。正畸醫生往往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控制支抗,讓希望移動的牙齒儘可能多地移動,不希望移動的牙齒儘可能少地移動。支抗控制在正畸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正確的支抗設計和良好的支抗控制,才能取得高質量的矯治結果。
1.正畸醫師常通過將不希望移動的牙齒連接在一起以加強支抗,去拉動希望移動的牙齒。比如牙列的“8”字連扎,左右上頜第一磨牙橫齶桿等。
2.還可以通過掛頜間牽引的方法,利用對頜牙列來加強支抗。
3.通過戴用口外弓,利用口外的力量也可以有效加強支抗,但是需要患者的配合。
4.最近,越來越廣泛地使用的種植體支抗,利用種植體實現絕對支抗,來實現對牙齒的移動。
5.增加用作支抗牙齒的數目:如在活動矯治器上可增加矯治器的固位裝置,如增加卡環、鄰間鉤等固位裝置。
6.可將支抗牙連成一整體而增強支抗作用。一般在使用固定矯治器時,可通過帶環或牙面上的鎖槽將幾個牙結紮固定而聯成一整體。
7.增大活動矯治器的基托面積,保持與組織面的密貼。
8.在應用頜內間支抗的同時,加用口外唇弓頜外支抗來增強支抗,以防止支抗牙的移位。
9.6〓6間加橫齶桿。
10.6〓6間加Nance弓)。
11.6〓6間加舌弓。
具體類型:
1、口外弓:口外弓時正畸醫師常用的一種加強支抗的方法,利用一個弓形的金屬裝置從口內的矯治器附件連接到口外,再利用橡皮筋連接戴在顱部或者頸部的頭帽,從而實現將口外的力量作用於口內,來移動牙齒或者進行頜骨矯形。
口外弓加強支抗的效果是很顯著的。但是口外弓格外依賴患者的合作性。很多患者因為美觀的原因而不願意戴用口外弓。另外,戴口外弓應避免同時參加劇烈的戶外活動,在國外曾經發生過口外弓導致的意外傷害。
支抗
口腔種植技術的發展為這樣的局面提供了新的契機。口腔種植體植入口內后,不會像牙齒那樣受力發生移動,因此如果能夠利用種植體來拉希望移動的牙齒,就可以實現“該動的牙齒動、不該動的牙齒不動”,從而簡化了正畸治療的力學機制,減少了對患者的配合程度的依賴,使得對嚴重錯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療取得更加完美的結果成為可能。
而矯治牙能否按設計要求的方向及程度移動,與支抗部分的設計有著重要關係。在正畸治療過程中,希望矯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離移動,而作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則常要求盡量不移位或僅少量移位,以保持良好的合關係。要達到以上目的,必須設計充分的支抗,盡量使支抗力分散在多個支抗牙上,而這種作用在支抗牙上的力,不至使支抗牙移位或僅發生極少量的移位(如按設計同時需某支抗牙移位時則需按特殊設計處理)。相反,如在矯治器設計中,支抗不充分,即會出現在矯治牙的移動過程中,支抗牙亦發生移位而致合關係紊亂,或因支抗牙移位而佔用矯治間隙造成矯治困難。甚至在有一些錯誤的支抗設計或矯治加力時,出現矯治牙移動不多而支抗牙卻有大量移動的情況,這可致矯治的失敗。 :支抗設計在與矯治牙的同一牙弓內,利用一些牙作為支抗而使其他一些矯治牙移動。這種支抗一般可來自牙周膜面積較大的后牙,如上中切牙唇向錯位,設計的矯治器在6〓6上有卡環,54〓45間有鄰間鉤,則這一設計就是具有充分頜內支抗來矯正上中切牙的錯位。
在頜內支抗中有時對相反方向移動的2個牙或一組牙,以支抗力作為移動牙齒的矯治力,這類支抗稱為頜內交互支抗。
頜間支抗是以上頜(上牙弓)或下頜(下牙弓)作支抗來矯正對頜牙齒,或是以上下頜間的交互支抗來矯正頜位,如上下頜間的Ⅱ類或Ⅲ類牽引。頜間支抗是一種交互支抗,一般具較充分的支抗作用。
頜外支抗是指支抗部位在口外,如以枕部、頸部、頭頂部等作為支抗部位,這樣可以作為較大矯治力的支抗來源。口外唇弓、頦兜等矯治器均利用口外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