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洞鄉

東洞鄉

東洞鄉地處祁連山腳下,位於酒泉市肅州區東南,距市區32公里,蘭新鐵路、沿山公路橫貫全境,東與肅州區金佛寺鎮毗鄰,西與西洞鎮接壤,北與上壩鎮相連,全鄉東西長26公里,南北寬19公里,轄區面積380平方公里,有7個行政村,32個村民小組,2146戶,8549人,29040畝耕地。

概況


東洞鄉位於肅州區西南部。地處祁連山北麓,由南向北傾斜,大部分面積為石礫戈壁,平均海拔1700米。2008年末,面積142.07平方千米,人口2343戶8474人。轄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東洞村,西北距市區30千米。蘭新鐵路、沿山公路、上(壩)紅(山)公路縱橫穿越。景點有十里丹峽、寬溝雄鷹、磁窯口風景區、天爺沙宮、瀚海鳴蛙、佛指千洞、牧野炊煙、雪壓翠松等。

沿革


1950年設東洞鄉,1958年改東洞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18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棉花灘、石灰窯、紅星、東洞、小廟、四號、瓷窯口、新溝、舊溝9個行政村。
東洞村與磁窯口村合併為東洞村,石灰窯村與紅星村合併為石灰窯村。2006年,轄7個行政村,620902203:~200東洞村、~201四號村、~202舊溝村、~203小廟村、~204新溝村、~205棉花灘村、~206石灰窯村。

簡介


東洞鄉
東洞鄉
東洞鄉境內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屬沿山冷涼灌區,年平均氣 溫在7-8攝氏度,海拔高度1500------1600米,水肥條件較好,基本屬旱澇保收地域,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全年絕對無霜期140天左右。年有效日照時間30-40小時,獨特的自然環境,為全鄉建立洋蔥、孜然、甜菜、洋芋、制種、果品等八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創造了條件,依託境內豐富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不斷擴大招商引資,一批具有實力的工業項目在工業園區建成投產,鄉鎮企業不斷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脫水蔬菜、塑料製品遠銷區內外。所屬地段交通便利,蘭新鐵路複線縱貫全境,並與312國道毗鄰,東洞鄉通訊方便,集鎮環境優美,文化娛樂等各種設施配套。曾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售糧模範鄉”稱號,1998年經甘肅省上驗收,躋身於小康鄉行列。

產業發展


農民收穫洋蔥
農民收穫洋蔥
東洞鄉依託獨特的自然優勢和區域特色使東洞鄉建立起了甜菜、洋蔥、紅蔥、洋芋、制種、果品、精細蔬菜和肉蛋等8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了6大支柱產品。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適宜玉米、經作與共卉制種。為調優產業結構、調活市場經濟、調高經濟效益,現由開發了大面積草產業,可供加工出口,發展畜牧養殖業。鄉鎮企業重點有精細脫水蔬菜塑料製品廠,產品走銷國外。

旅遊資源


天斧沙宮
天斧沙宮
東洞鄉不僅具有利於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的自然優勢資源,還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旅遊資源,位於祁連山腳下的磁窯口,有頗具盛名的“十里丹峽”、“寬溝雄鷹”、“磁窯神泉”、“天斧沙宮”、“瀚海鳴蛙”、“佛指千洞”、“牧野炊煙”、“雪壓翠松”等自然風景奇特優美的“東洞 八景”。美麗的景色令遊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為東洞發展旅遊業,挖掘旅遊資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些都為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再造酒泉”戰略創造了獨到的物質條件和精神食糧。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
東洞鄉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從規範辦理程序、方便農民群眾辦事入手,在鄉政府辦公樓過廳和各辦公室門口顯耀位置共懸掛廉政承諾公示牌35塊,在會議室和機關各辦公室張貼廉政字畫38幅,在靠近沿山公路的村組房屋牆壁上,繪製群眾喜聞樂見、圖文並茂的廉政文化壁畫30餘幅。與此同時,舉辦了“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反腐倡廉書畫作品及警言警句徵集活動,收 到書畫作品70餘幅,警言警句100多條,僅小廟村農民剪紙藝人王蓮花創作有關廉政內容的刺繡、剪紙作品15幅,營造了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東洞鄉還全面落實了農村“兩戶”計劃生育家庭每戶600元的養老儲蓄和獨生子女家庭每月10元的父母獎勵費,獨女戶一次性另發1000元的父母獎勵費。農村“兩戶”家庭免費享受農村合作醫療,並在衛生院就診免交掛號費,符合低保條件的“兩戶”家庭優先列入低保,在民政扶貧救給資金的發放上,對“兩戶”中的困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計劃生育戶。

鄉鎮發展


東洞鄉黨委政府不斷壯大基礎設施建設,興修辦公樓,注重康居工程、村村通工程、綠色通道建設,改善人居環境,使東洞鄉的環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東洞鄉呈現出了經濟和社會協
鄉鎮發展
鄉鎮發展
調發展的良好局面。東洞鄉合理定位集鎮發展功能,編製完成了一條軸心、兩個中心、三橫四縱道路網架和五大功能小區的的集鎮發展規劃。已完成投資149萬元,改造集鎮區道路2公里,盤活鎮區土地3500平方米,擴建1.2萬平方米農貿市場一處,平整集鎮區綠化帶1.6公里,挖墊土石方3500立方米,定植常青樹800株,國槐200株,並新建了4公里的綠色通道,是小城鎮面貌大為改觀。東洞鄉人民正以飽滿的的熱情,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為為本,科學發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嶄新的姿態,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模範村莊


東洞鄉棉花灘村民居
東洞鄉棉花灘村民居
肅州區東洞鄉棉花灘村地處沿山公路。由於受地里位置偏僻、氣候惡劣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嚴重製約了該村經濟及各項事業的發展。棉花灘村黨支部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有效地促進了棉花灘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棉花灘村從認真落實鄉黨委關於民主管理和政務公開的各項規章制度入手,進一步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在黨支部成立了“婦代會”、“計生協會”、“民辦協會”、“民調協會”等群眾組織,使棉花灘村形成了一個組織健全、制度完善的良好工作體系。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引導村民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通過支部抓思路、黨員幹部抓帶頭、廣大群眾抓參與,在棉花灘村形成了制種、草畜、勞務三大支柱產業良性互動發展的格局。2007年,棉花灘村僅勞務收入一項就達到了25萬元。在抓好經濟工作的同時,村黨支部以營造“文明村組”為目標,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2007年投資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動室,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同時,通過誠信農戶和和諧家庭的創建,引導農民逐步樹立起了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等的良好道德風尚,形成了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當地特產


奇石
奇石
酒泉市區三十公里以南的祁連山,自古以來,以盛產著名的祁連美玉聲名遠揚,二十一世紀,隨著酒泉經濟文化的日益發展,玩石人數的不斷增多和發現,又從祁連美玉中開發出玉質 及其它種類的畫面石。祁連雪水滋潤了酒泉大地,也賜予了彙集天地之靈氣的酒泉奇石。其畫面多彩多姿,“質、形、意、韻”俱佳。充滿無窮無盡、耐人回味的天然藝術之美。每逢農閑時節和節假日,東洞鄉四號村和西洞鎮羅馬村六組的農民們騎著摩托車、開著拖拉機來到洪水河撿石頭。平均每戶售石收入達三四千元,高的達到8000多元。肅州城區的奇石館已達6家,從事奇石產業的人員已達1000多人,北京、廣東、新疆以及韓國的石商、奇石收藏家紛紛來肅州撿石、購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