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熊斌的結果 展開
熊斌
油畫家 RSD職業油畫家發起人
1972年出生於江西廬山,現居廣州帽峰山,資深策展人,藝術品行業撰稿人,廣州泗海藝術基金首席簽約職業油畫家。
油畫家—熊斌
作品以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結合現代油畫及綜合材料的表現技法,以新東方唯美主義表現形式油畫作品參加組合巡迴展。被媒體稱為“新國學主義油畫”組合,熊斌作品巧妙結合中國水墨構成習慣加以運用古典油畫多層次罩染法,混合了丙稀水油分離的特性在其中,形成融貫中西古為今用的當代中式油畫作品。
中華美術出版社 《RSD南方職業油畫家組合2011》
上海ARTFACE《藝術相》雜誌&amp
上海ARTFACE《藝術相》雜誌 封面人物 雜誌專訪 藝術家訪談
南方電視台TVS-2專訪 《藝術鑒賞》
人民日報社 《環球時報》
2013年 入選“佛羅倫薩當代藝術雙年展”義大利
2012年“第十七屆廣州藝術博覽會展”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
即將出版 《當代藝術·名家名作系列-熊斌》
2012年“舞動色彩——自在堂首屆職業油畫名家作品聯展”
廣州自在堂
2012年“2012中國當代油畫風景聯展”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第八回) 上海惠生藝術中心
2012年“傳道者”RSD組合巡迴展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
(第七回)珠海大香山美術館
2012年“新中式唯美主義職業油畫家聯展”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第六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藝交會
2012年“至善至美至純”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第五回)廣州匯能閣當代藝術空間
2011年“老子歸來”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第四回) 16屆廣州藝術博覽會
2011年“老子歸來”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第三回)廣州匯景新城
2011年“國韻魅魂”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第二回)藝術廣東信息時報社
2011年“境遇特色”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迴展(第一回)東莞綠洲當代藝術空間
2010年“藝術與慈善同行”廣東獅子會首屆收藏家會員作品展 廣東獅子會 廣東省殘聯
畫外之話
熊斌
熊斌作品《乾坤系列》140×50cm×3聯 2013
熊斌作品春夏秋冬四條屏 180X80cm×4聯 2013
更感恩和幸運的是能與劉念、楊永智兩位圈內資深的職業油畫家組成RSD組合,雖然,我們三人的表現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但大家有共同的願望以中國的唯美觀念表達自己作品,並試圖以國學油畫作品的全國巡迴展來弘揚傳統文化。通過幾次不是很成熟的主題作品展,也不斷得到各界朋友的關注和建議,給我們很大啟發和鼓勵,同時也深感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深,這是一次探索性嘗試,註定未來會遇到很多的障礙,只要秉承深入傳統,學習傳統,發揚傳統,順道而為,相信自然功到自成。
中國缺少真正的職業油畫家
熊斌2008
熊斌作品《禪意之境之九》100X100cm 2012
面對現狀作為一名畫家該如何認清形式,談到這裡我不得不想到跟美國華裔職業油畫家蔡楚夫講訴的美國藝術品市場規律來,
據蔡老介紹,美國的油畫市場大致可分為五個層次,非常有規律和規則,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不侵犯,
熊斌作品《婺源印象》100×140cm 2012
第二類是中小型畫廊賣的原創的油畫作品,這類的畫廊將不是很出名但是畫的還不錯的在本地發展職業畫家簽約,以年薪或代賣的形式合作,銷售價位要比行畫高几倍,這類的作品佔市場總量20%左右,主要消費的客戶為企業的高級白領,律師等人,他們往往對某個畫廊常光顧,對他們喜歡的畫家作品也會長期購買,而專為這類畫廊作畫的畫家都是以畫畫為職業,他們大部分都很會跟據畫廊客人的喜好作畫,價格和銷量也較為穩定,十幾年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自然沒什麼特殊原因收入也是穩定的。
第三類是一些有一定的品牌和名氣的畫廊,他們代理的畫家多是一些有一定的名氣,或該畫家在學術上有一定的風格,這類的畫廊會經常給他們簽約的畫家請一些專業的策展人主辦各種形式的展覽,為其編輯整理藝術評論做各種媒體的宣傳投放,這類型的客戶往往是成熟的油畫收藏家,並經常在拍賣會上現身送拍和收購,這類型的作品在整個全美油畫市場總量大概佔有10%,可以說這三類的特點畫家均以市場需求為原則,跟據客人的需要而畫,只是不同層次和價位的不同而已。
而第四類是美國傳統遺留下來的油畫,有的家庭好幾代人都收藏留下來的作品,這些作品伴隨著各種故事在市場上交流,其中不乏很多世界名畫,其價值跟據其傳播的數量和收藏者的故事不斷在增加,這些作品絕對是見證收藏家財富的一個強有力的表現形式,這類作品數量也許佔總量的不到10%但其價值往往占銷售總量50%都不止。
另外一類恰恰和前幾類有別,為各民間藝術基金或政府藝術基金贊助創作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往往讓大眾很難接受,也很難讓收藏家買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試驗性,每次搞大型創作前先寫申請計劃,這些畫家只能尋求政府的資助來畫畫。
就美國的油畫市場的份額的分佈來看中國,首先從體制上看就有所不同,活躍於拍賣市場的高成交額的在世畫家,主要以各美院的教授和美協、畫院等所謂的體制內畫家所壟斷,雖然中國的經濟已經從計劃經濟現轉為市場經濟,但是中國藝術圈油畫界的體制還是停留在過去,一般畫家的成型是先得通過高考美術培訓班學幾個月,通過幾個月公式性的應考教學,考上幾所全國極的美術學院,完成本科四年後,有大部分分配到中學做美術老師,要想繼續畫畫需再讀研究生,混張碩士文憑后,幸運的就有機會留校,如果作品畫的老師滿意就有機會參加當地美協的主辦的展覽,由市級到省級再到全國級,每上一級必須參加三次,而負責評選的美協專家多是當地的體制內有話語權的畫家,每次入選和獲獎名額都是有限的,唯有按關係推薦,獲獎入圍的大部分是這些專家的親戚、學生、或朋友,當拿到這些榮譽后,基本上可以在畫家簡歷檔案里榮耀了,再參加幾次展覽就不覺得空了,可是此時之前的過程畫家的作品並未收收藏者的檢驗,很多畫了很多年的畫家開始都從未賣過自己的作品,而入選體制內的展覽都決定少數幾個評委的意識,從這個過程來看,畫家和市場(油畫消費者)幾乎完全沒溝通,而少數購買油畫的客人只能看畫家的簡歷消費了,購買者往往並不是真正懂得欣賞該作品和其價值,更多的是盲目的以投資為主要目的,最終因難以兌現不得不對油畫望而卻步。
油畫作為一種舶來藝術在中國也有近百年歷史,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形成了其特有的中國魅力,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受政治的利用,藝術投機人的利用,專業畫家觀念上很少有專為中國大眾欣賞提供服務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