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旺村

孟家旺村

孟家旺村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城西南30.5公里城頂山南麓庵上鎮。海拔446米。舊時有公冶長祠和青雲寺,明代“青雲作院”為安丘八景之一。

孟家旺村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城西南30.5公里城頂山南麓庵上鎮。城頂山位於庵上鎮孟家旺村北面,海拔446米,因山頂有戰國齊長城遺址,故名城頂山。山前有春秋公冶長書院,故又名書院山。書院山環境幽靜、風景秀麗,舊時有公冶長祠和青雲寺,明代“青雲作院”為安丘八景之一。1950年代初,祠、寺俱廢,僅存明、清碑碣四通和高大銀杏樹兩株。公冶長祠始建年代不詳,歷代曾多次重建和維修。據明萬曆《安丘縣誌?藝文考》載,成化十三年(1477年)知縣陳文偉重建公冶長祠。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縣令胡端又出資維修,立有《重修公冶子長祠堂記》石碑,迄今猶存。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事迹,見於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青雲寺石碑。今書院山現存碑碣除上述兩通外,還有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知縣孫振基所立,“先賢公冶子長讀書處”碑及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青雲寺主持僧人真齋所立《重修書院山青雲寺記》碑。1989年,安丘縣政府撥款新建公冶長祠,正廳5間,碑亭、碑樓各兩座以過道、影壁、院牆等。公冶長是春秋時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得意門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公冶長曾蒙冤入獄,孔子為他辯解,並招為女婿。《孔子家語》稱公冶長為魯人,“為人能忍恥”。世代相傳公冶長能通鳥語,自古以來在民間影響深遠。青雲寺位於公冶長祠西側,始建年代及規模亦不可考。明萬曆《安丘縣誌?公冶長書院記》載,書院山前“有古梵剎”。據現存碑文記載,青雲寺在清道光年間曾兩度維修,與公冶祠東西相輝映,規模頗大。民國時期,曾一度改為學校,后漸傾廢。今青雲寺舊址前,尚存兩株高大繁茂的銀杏樹,亭亭如蓋,老而不衰。傳為公冶長手植,推斷為寺院初創時期僧人所栽。1980年代,在兩樹周圍設置了鐵欄桿,加強了保護。近年重修青雲寺,新建了門樓、大殿、二殿等。殿內供奉三尊佛像和六尊菩薩像,殿外兩側分立鍾、鼓石亭。公冶長書院處群山環抱之中,樹穩風不鳴,泉安流不響,祠、寺點綴其間,自古為遊覽勝地。明成化年間安丘知縣陳文偉曾作《總詠安丘八景》七律詩,贊其“青雲作院擬蓬萊”。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書院山青雲寺廟會,迄今猶然。附近鄉民雲集於此,觀賞風光,思念先賢,近年又增添了物資交流和文藝演出活動,廟會上百貨陳列,買賣興旺,載歌載舞,盛況空前。